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引导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 课堂氛围;课堂学习;引导;
【正文】前言:小学数学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为目的,探寻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效提高。本文从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引导”的现状出发,结合实例提出几点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
一、课改下有效制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实际上能够真实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所以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我们要求在课堂中建立一个民主而宽松的敦学的氛围,但是任何的事物都有一个限度,在实行宽松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例如:在课程讲到“三角形”的时候,如果要想让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乐器吗?对于乐器的形状有多少了解。”通过这样的提高。教师可以拿出三角铁打击乐器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能够找到属于三角形的特点,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看到三角铁有三条边。最后教师可以引导性地发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看见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就可以被带动起来积极思考。
二、课改下重视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如果触及学生精神方面的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够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然后将理念深深地扎根在课堂,我们需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运用思维引导法,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深刻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师同时还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以及总结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相关的规律,真感受其奇妙的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奠定良好的数学智能基础。
三、课改下重视学生的小错误,进行正确的引导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在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的引导,以学生的错误为教学的授课提供一定的契机。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重视,那么就会使教师错过与学生有效交流的机会,失去正确引导学生的绝佳机会,所以学生在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应打击学生的自信,而是需要让学生懂得“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让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错误。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数学。教师应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错误的答案再次思考,然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错误的存在,从而真正引导学生。
四、课改下提供多种多样的课堂学习
新课程下,课堂练习设计需要以课标中三维目标作为真正的指导,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现,真正融入学生的趣味性、现实性和探究性,练习内容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练习安排要有坡度、有层次,练习形式要更加多样化,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一年级认数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有哪几张桌子,有多少小朋友?或者是有哪几扇窗?比如:让学生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时候。假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个漂亮的图案,又如: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年历和月历。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小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数学的思维模式。
五、课改下学生的思维在偏离课堂时需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一般比较活泼,所以非常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物上,所以在课堂上会出现思维偏离的现象,如果教师发觉,那么就需要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及时地进行调控和点拨,同时阻止学生偏离探索,让学生能够及时地保证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在数学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一般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有可能会游离到教学目标的轨道,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拔,防止目标的游离,学生学而无获。例如:某个小学生在出神地看着外面的池塘的时候,老师可以笑着说:××,我们有时间可以一起去外面的池塘去钓鱼,看哪个学生钓的鱼更多。这就是一个科学的引导方法,一个不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另外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和蔼。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组织相应的活动。达到一个出其不意的效果。
学生有效的学习跟教师的科学引导有非常大的关系,通道对教师引导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有效地建构一个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詹志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2)
[2]陈竹青,吴剑丽.论数学引导发现教学法的有效性策略[J].数学教育研究.2011(05)
[3]王爱玲.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2(05)
[4]李善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06)
[5]林鸿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讨[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1)
一、课改下有效制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实际上能够真实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所以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我们要求在课堂中建立一个民主而宽松的敦学的氛围,但是任何的事物都有一个限度,在实行宽松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例如:在课程讲到“三角形”的时候,如果要想让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乐器吗?对于乐器的形状有多少了解。”通过这样的提高。教师可以拿出三角铁打击乐器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能够找到属于三角形的特点,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看到三角铁有三条边。最后教师可以引导性地发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看见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就可以被带动起来积极思考。
二、课改下重视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赞可夫说过:“教学法如果触及学生精神方面的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够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然后将理念深深地扎根在课堂,我们需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运用思维引导法,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深刻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师同时还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以及总结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相关的规律,真感受其奇妙的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奠定良好的数学智能基础。
三、课改下重视学生的小错误,进行正确的引导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在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的引导,以学生的错误为教学的授课提供一定的契机。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重视,那么就会使教师错过与学生有效交流的机会,失去正确引导学生的绝佳机会,所以学生在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应打击学生的自信,而是需要让学生懂得“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让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错误。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数学。教师应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错误的答案再次思考,然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错误的存在,从而真正引导学生。
四、课改下提供多种多样的课堂学习
新课程下,课堂练习设计需要以课标中三维目标作为真正的指导,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现,真正融入学生的趣味性、现实性和探究性,练习内容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练习安排要有坡度、有层次,练习形式要更加多样化,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一年级认数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有哪几张桌子,有多少小朋友?或者是有哪几扇窗?比如:让学生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时候。假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个漂亮的图案,又如: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年历和月历。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小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数学的思维模式。
五、课改下学生的思维在偏离课堂时需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一般比较活泼,所以非常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物上,所以在课堂上会出现思维偏离的现象,如果教师发觉,那么就需要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及时地进行调控和点拨,同时阻止学生偏离探索,让学生能够及时地保证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在数学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一般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有可能会游离到教学目标的轨道,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拔,防止目标的游离,学生学而无获。例如:某个小学生在出神地看着外面的池塘的时候,老师可以笑着说:××,我们有时间可以一起去外面的池塘去钓鱼,看哪个学生钓的鱼更多。这就是一个科学的引导方法,一个不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另外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和蔼。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组织相应的活动。达到一个出其不意的效果。
学生有效的学习跟教师的科学引导有非常大的关系,通道对教师引导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有效地建构一个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詹志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2)
[2]陈竹青,吴剑丽.论数学引导发现教学法的有效性策略[J].数学教育研究.2011(05)
[3]王爱玲.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2(05)
[4]李善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06)
[5]林鸿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讨[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1)
- 【发布时间】2018/4/3 8:47:17
- 【点击频次】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