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探索

 

【作者】 龚运金

【机构】 广西容县灵山镇仁勇中心小学

【摘要】 在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对于小学启蒙教育愈发重视。小学阶段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成为目前新时代的教学目标。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新课标素质的大力实施,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教学理念。本文就如何在高效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 高效课堂;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实践研究;
【正文】阅读能力以及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同时也是新课改所提出的全新要求。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以及阅读感受,树立学生规范化、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阅读观念,体会阅读学习带来的乐趣,为学生创建充足的想象空间,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体验阅读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愉悦,进而达到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目前素质改革的重点课题,是对小学生群体进行全面性以及针对性素质教育的总体目的和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保守和老旧,完全将教学大纲中所理解的观念灌输给学生,阻碍了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禁锢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发散。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下,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的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想要抒发的情感,真正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文章内容中真正感受到阅读理解对于人生的意义和启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和老师将思维和认知情况趋于同步,并进行积极地交流和讨论,老师作为有效的辅助作用和帮助,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语文阅读模式,充分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切实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从而真正培养学习的阅读。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
  1.设定良好的阅读情境
  阅读是小学生从课本中获取知识的一种课堂活动,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学习过程,不同的小学生对于同样的知识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思维方式都大不相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会对阅读内容产生多元化的认知行为,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往往也存在主观意识的独特倾向。老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理解作为一种放松心情的休闲方式,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水平,陶冶自身的阅读情操,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此外,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培养方式,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可以为小学生设定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阅读课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阅读话题,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极大程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老师在《冬天是个魔术师》课题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小学生在大声朗读阅读内容的同时,想象和延伸阅读内容中所描绘的不同情境,要求学生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朗诵语气以及内心的抒发情感,在学生朗诵到描绘雪地情境的同时,需要仔细思考冬天这个魔术师都为大家变出了什么,在学生通篇朗诵阅读内容后,老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迷人冬景的有关课件:大雪覆盖的场景、壮观的冰雕展览以及正在雪中尽情嬉戏玩耍的孩子等,为学生呈现出动态的图片以及影像等,直观的带给学生听觉以及视觉的冲击和体验。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饱含深情的朗读以及雪景照片和影像的展示将学生带到文章的具体内容中去,使得学生能够真切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受,除此之外,再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和辅助,使得学生在身临其境的阅读氛围中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感受文章所要抒发的内心情绪和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针对性的阅读课题,并且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制定出符合小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案。作为阅读理解而言,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兴趣爱好占据重要部分,因而,可以清楚的看出对于老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通常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老师需要针对每一个小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对于阅读学习具有较为浓厚的主动性和依从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阅读习惯,需要切实引导学生阅读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的文章以及读物。并且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度,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科目。
  3.制定科学的课堂教学计划
  在全新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随之而来,对于老师课堂的教学职责就是根据全新的教学大纲,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思想感情,制定一套符合小学生心理变化以及认知情况的教学方案。这就需要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合理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细致规划和计划,避免过度的教学要求给小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和抵触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一篇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仔细的精读文章,切实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以及内涵,做到合理规划课堂教学进度和构建,循序渐进,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规范性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晓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
  [2]谢清丽.培养小学生课外良好阅读习惯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5(11).
  • 【发布时间】2018/5/3 17:08:10
  • 【点击频次】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