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导读课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语文导读课;阅读能力;
【正文】“导读课”(亦称“精读课”)是指对教材中一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就是凭借这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过程。导读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具有打基础的作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读课究竟如何教,由于课文类型、体裁、题材的不同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不同,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们一般不对教学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讲究实效的教学过程。近年来,针对我校不少教师设计教学时总是难以把握的情况,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并探索总结出基本的导读课教学原则和不同阶段的教学程序
一、导读课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安排上,要突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在教学程序上,要体现简化实效。
二、不同学段导读课的实施程序
(一)低年级一篇课文导读教学的基本程序
低年级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课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一般来说,学生只要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古诗内容较深,学生只要能读会背,对内容的理解不作硬性要求。这样看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读,特别是朗读。在反复、逐步深入的朗读中强化识字,积累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一篇低年级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安排为:“初读──读正确;熟读──读流利;理解地读──读出感情”。
“初读”:要求是读正确,即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顿读、不唱读。这一环节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可以用生动的导语或创设情境等手段。第二,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上几遍,达到读正确。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第三,检查、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一般不要分析字形、讲解字义。第四,检查、指导读课文,让几名学生(最好选中下等的学生)读一读课文,看全班大部分学生是否都达到了读正确的要求。
“熟读”:要求是读流利,即读得通顺、流畅,比较熟练。这一环节,一般应做的几项工作是:第一,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读课文的兴趣经久不衰。第二,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第三,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比如,指名读、句段填空、复述课文内容。
“理解地读”:就是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语调、重音、速度和停顿。这个环节,应把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词句、体会感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一般应做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让学生提出自己反复阅读之后仍不懂的问题。对不需要结合深读课文就能理解的问题,大多数可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少数问题可由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个别问题可由教师作简明扼要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需要结合深读课文才能理解的问题,要放在指导深入读课文时解决。第二,指导学生个人试读感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第三,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可采取分段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对课文景美、情真的重点段重点处理。先通过读理解内容,抓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感情,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可以辅之以教师或学生的范读,可以通过评读探讨如何读好重点句段。以上三步,不要截然分开,而要穿插进行。第四,当大多数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可以进行生字的字形分析和写字指导。读一读字音,分析一下字形,不好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要认真示范书写,让学生用课后提供的范字描红,先描后写,把字写好。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间。
低年级“三读式”教学程序,体现了“以读为主,寓讲于读”的精神,符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经验,同时又加强了识字和朗读训练,利于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教学程序如果用两课时的话,第一课时就是“熟读、识字”,第二课时就是“理解地读、写字”。
(二)中高年级一篇课文导读教学的程序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应更加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在自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一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大致可以安排为:“自读自悟──读通、读懂;汇报交流──深化、提升;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自读自悟”环节的要求是: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上读懂课文,并能提出通过自己阅读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环节应约占一篇课文教学时间的一半。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第一,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有激发阅读本课兴趣的导语,提出阅读要求,提示阅读步骤和方法。第二,指导学生读课文(中年级可以出声读,高年级可以先出声后默读),读的遍数可以从实际出发,但必须做到读得正确、流利,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程度。初读课文时要注意认识、读准生字,扫除读文障碍。第三,让学生逐段细读,着重理解课文的词句、内容,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第四,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自读自悟”关键在于“读文”和“感悟”。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必须指出的是,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悟”,悟出的可能不全面不正确,这不要紧,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这个在读中自悟的过程。在开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时,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可以“小步前进”,即把自读自悟的环节分成几步,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读读悟悟,画画批批,以便使学生逐渐掌握自读自悟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干什么?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学生。其实这个环节,正是因材施教、帮助个别学生的良好时机。
“汇报交流”环节的要求是:交流读书心得,突破重点、难点,进行语感训练。这一环节对教师来说,正是顺学而导、实现教学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时机。主要做以下几件事:第一,引导学生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交流可先小组再全班)。第二,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引导、点拨。引导,要兼顾内容理解、情感体会和表达形式,要抓住重点和难点。点拨,要对好的见解恰如其分地肯定和鼓励,对感悟不深或错误之处,要策略地指出并指导矫正。第三,指导品读重点段,深化理解和体验,提升人文精神,加强语感训练。学生汇报不出反映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段,教师应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展开重点、难点教学。第四,教师要善于在讨论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时,巧妙地把教学引导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经验证明,“汇报交流”这一环节进行的好坏,关键在学生是否能充分地“自读自悟”。不充分地读书,或只读不思考,就让学生讨论交流,很可能离开课文乱说一通,谈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读背说写”环节的基本要求是:拓展学习,积累运用。主要工作有:第一,拓展阅读,从课文的相关内容拓展开去,一篇带多篇。第二,指导语言积累,背诵全文或典型段落。第三,说写训练,结合课文内容情节或表达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经验或生活实际,进行说话或小练笔。第四,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五,让学生听写、抄写或默写自己喜欢的,或指定的段落、语句。第六,指导分析字形和写字等。这些工作除了识字、写字、抄写词句,每篇导读课文必须安排外,其他各项可根据课文内容、形式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一两项即可,不必每篇导读课文面面俱到。
上述中、高年级导读课教学三大环节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较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过程的话,那么,“自读自悟”便是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搜集信息和感知信息;“汇报交流”则是生与师、生与生以文本为认识对象的广泛多向的对话交流,进行信息处理;而“读背说写”就是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把学习内容进行扩展、强化、积累和运用。同时,这样的教学基本程序,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突出了语文实践,在“汇报交流”阶段又完全可以提升人文精神。我市小语整体改革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教学程序,既提出了一篇课文整体教学的思路,又给各类题材和体裁的课文的教学设计留出了灵活的创造空间。各类课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根据内容特点,灵活地安排具体教学步骤,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读课究竟如何教,由于课文类型、体裁、题材的不同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不同,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们一般不对教学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讲究实效的教学过程。近年来,针对我校不少教师设计教学时总是难以把握的情况,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并探索总结出基本的导读课教学原则和不同阶段的教学程序
一、导读课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安排上,要突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在教学程序上,要体现简化实效。
二、不同学段导读课的实施程序
(一)低年级一篇课文导读教学的基本程序
低年级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课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一般来说,学生只要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古诗内容较深,学生只要能读会背,对内容的理解不作硬性要求。这样看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读,特别是朗读。在反复、逐步深入的朗读中强化识字,积累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一篇低年级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安排为:“初读──读正确;熟读──读流利;理解地读──读出感情”。
“初读”:要求是读正确,即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顿读、不唱读。这一环节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可以用生动的导语或创设情境等手段。第二,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上几遍,达到读正确。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第三,检查、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一般不要分析字形、讲解字义。第四,检查、指导读课文,让几名学生(最好选中下等的学生)读一读课文,看全班大部分学生是否都达到了读正确的要求。
“熟读”:要求是读流利,即读得通顺、流畅,比较熟练。这一环节,一般应做的几项工作是:第一,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读课文的兴趣经久不衰。第二,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第三,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比如,指名读、句段填空、复述课文内容。
“理解地读”:就是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语调、重音、速度和停顿。这个环节,应把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词句、体会感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一般应做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让学生提出自己反复阅读之后仍不懂的问题。对不需要结合深读课文就能理解的问题,大多数可让学生相互讨论解决;少数问题可由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个别问题可由教师作简明扼要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需要结合深读课文才能理解的问题,要放在指导深入读课文时解决。第二,指导学生个人试读感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第三,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可采取分段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对课文景美、情真的重点段重点处理。先通过读理解内容,抓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感情,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可以辅之以教师或学生的范读,可以通过评读探讨如何读好重点句段。以上三步,不要截然分开,而要穿插进行。第四,当大多数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可以进行生字的字形分析和写字指导。读一读字音,分析一下字形,不好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要认真示范书写,让学生用课后提供的范字描红,先描后写,把字写好。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间。
低年级“三读式”教学程序,体现了“以读为主,寓讲于读”的精神,符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经验,同时又加强了识字和朗读训练,利于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教学程序如果用两课时的话,第一课时就是“熟读、识字”,第二课时就是“理解地读、写字”。
(二)中高年级一篇课文导读教学的程序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应更加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在自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一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大致可以安排为:“自读自悟──读通、读懂;汇报交流──深化、提升;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自读自悟”环节的要求是: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上读懂课文,并能提出通过自己阅读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环节应约占一篇课文教学时间的一半。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第一,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有激发阅读本课兴趣的导语,提出阅读要求,提示阅读步骤和方法。第二,指导学生读课文(中年级可以出声读,高年级可以先出声后默读),读的遍数可以从实际出发,但必须做到读得正确、流利,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程度。初读课文时要注意认识、读准生字,扫除读文障碍。第三,让学生逐段细读,着重理解课文的词句、内容,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第四,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自读自悟”关键在于“读文”和“感悟”。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必须指出的是,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悟”,悟出的可能不全面不正确,这不要紧,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这个在读中自悟的过程。在开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时,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可以“小步前进”,即把自读自悟的环节分成几步,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读读悟悟,画画批批,以便使学生逐渐掌握自读自悟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干什么?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学生。其实这个环节,正是因材施教、帮助个别学生的良好时机。
“汇报交流”环节的要求是:交流读书心得,突破重点、难点,进行语感训练。这一环节对教师来说,正是顺学而导、实现教学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时机。主要做以下几件事:第一,引导学生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交流可先小组再全班)。第二,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引导、点拨。引导,要兼顾内容理解、情感体会和表达形式,要抓住重点和难点。点拨,要对好的见解恰如其分地肯定和鼓励,对感悟不深或错误之处,要策略地指出并指导矫正。第三,指导品读重点段,深化理解和体验,提升人文精神,加强语感训练。学生汇报不出反映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段,教师应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展开重点、难点教学。第四,教师要善于在讨论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时,巧妙地把教学引导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经验证明,“汇报交流”这一环节进行的好坏,关键在学生是否能充分地“自读自悟”。不充分地读书,或只读不思考,就让学生讨论交流,很可能离开课文乱说一通,谈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读背说写”环节的基本要求是:拓展学习,积累运用。主要工作有:第一,拓展阅读,从课文的相关内容拓展开去,一篇带多篇。第二,指导语言积累,背诵全文或典型段落。第三,说写训练,结合课文内容情节或表达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经验或生活实际,进行说话或小练笔。第四,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五,让学生听写、抄写或默写自己喜欢的,或指定的段落、语句。第六,指导分析字形和写字等。这些工作除了识字、写字、抄写词句,每篇导读课文必须安排外,其他各项可根据课文内容、形式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一两项即可,不必每篇导读课文面面俱到。
上述中、高年级导读课教学三大环节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较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过程的话,那么,“自读自悟”便是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搜集信息和感知信息;“汇报交流”则是生与师、生与生以文本为认识对象的广泛多向的对话交流,进行信息处理;而“读背说写”就是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把学习内容进行扩展、强化、积累和运用。同时,这样的教学基本程序,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突出了语文实践,在“汇报交流”阶段又完全可以提升人文精神。我市小语整体改革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教学程序,既提出了一篇课文整体教学的思路,又给各类题材和体裁的课文的教学设计留出了灵活的创造空间。各类课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根据内容特点,灵活地安排具体教学步骤,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
- 【发布时间】2018/5/3 18:01:55
- 【点击频次】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