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气氛;兴趣;
【正文】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下面就从气氛对精神活动有决定性的影响、什么样的课堂气氛好、怎样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不良的课堂气氛怎样扭转四个方面来谈一谈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沉闷的气氛和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法,只能使学生兴味索然。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前认真专研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内容时,我针对小学生对唱歌这一活动都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教学前先举行一个歌唱比赛,几个学生上台各唱一首歌,班干部打分,模拟电视节目的程序,算出每个选手的最后得分。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为选手算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情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尤其热烈,这对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后面的总结公式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也促使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动手操作,活跃课堂教学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前面,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自己活动,从学具盒(内有许多小棒)中拿出三根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而在认识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得出四个角的角度相同……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的角度一样大,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生多种操作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一起参加活动,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强化记忆和理解,探索数学知识发展变化的规律。
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图形的操作,充分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积极评价的氛围,促进自我评价
自主学习,包含着学习者对学习作自我评价,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自我评价能力弱,多数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盼望得到老师的赏识,讨厌老师的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此时,教师对学生的爱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是极不稳定的,他们往往是爱老师开始才爱这门学科的,教师的情感常常被转化成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一句鼓励或表扬都会令其兴奋不已,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于是,在小学阶,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滴进步都要进行恰如其份适时表扬,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诚关心、鼓励、信任和期待,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教学《20以内进位法》时,教材要求用“凑十法”计算9+6=?并说出道理,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按教材要求用“凑十法”,只有一位同学与众不同,他把“9”看成“10”,“6加10等于16”多加了一个“1”,再从和里减去“1”等于15。这位同学实际用的是“假设法”。教师及时肯定,并表扬他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位同学一听,脸上立即露出笑容,同时也激发了全体同学更高的学习兴趣。
四、开设游戏,活跃课堂
游戏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游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特性。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游戏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创设“找朋友”、“开火车”、“抢答”、“做医生”、“夺红旗”、“争冠军”等形式的比赛游戏,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消除了学习的疲劳,让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到了新知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及其营造[J];教学与管理;2003年13期
[2]陈坚.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激活学生思维[J]福建轻纺, 2008,(0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沉闷的气氛和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法,只能使学生兴味索然。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前认真专研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内容时,我针对小学生对唱歌这一活动都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教学前先举行一个歌唱比赛,几个学生上台各唱一首歌,班干部打分,模拟电视节目的程序,算出每个选手的最后得分。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为选手算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情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尤其热烈,这对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后面的总结公式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也促使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动手操作,活跃课堂教学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前面,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
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自己活动,从学具盒(内有许多小棒)中拿出三根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而在认识正方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得出四个角的角度相同……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的角度一样大,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生多种操作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一起参加活动,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强化记忆和理解,探索数学知识发展变化的规律。
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图形的操作,充分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积极评价的氛围,促进自我评价
自主学习,包含着学习者对学习作自我评价,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自我评价能力弱,多数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盼望得到老师的赏识,讨厌老师的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此时,教师对学生的爱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是极不稳定的,他们往往是爱老师开始才爱这门学科的,教师的情感常常被转化成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一句鼓励或表扬都会令其兴奋不已,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于是,在小学阶,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滴进步都要进行恰如其份适时表扬,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诚关心、鼓励、信任和期待,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教学《20以内进位法》时,教材要求用“凑十法”计算9+6=?并说出道理,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按教材要求用“凑十法”,只有一位同学与众不同,他把“9”看成“10”,“6加10等于16”多加了一个“1”,再从和里减去“1”等于15。这位同学实际用的是“假设法”。教师及时肯定,并表扬他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位同学一听,脸上立即露出笑容,同时也激发了全体同学更高的学习兴趣。
四、开设游戏,活跃课堂
游戏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游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特性。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游戏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创设“找朋友”、“开火车”、“抢答”、“做医生”、“夺红旗”、“争冠军”等形式的比赛游戏,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消除了学习的疲劳,让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到了新知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及其营造[J];教学与管理;2003年13期
[2]陈坚.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激活学生思维[J]福建轻纺, 2008,(03)
- 【发布时间】2018/5/3 18:04:32
- 【点击频次】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