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作者】 李茂莲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课堂教学。从古至今,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为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到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眼里,数学将会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四大教学目标之一。《标准》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优化教学内容,尽量把那些与新知识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学习数学。因此,我们强调数学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是把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引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教材的内容特点等加以选择。
  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质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平等、民主的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教师不要成为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要作为引导者、参与者。因为只有平等参与,民主教学,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胸怀,彼此接纳,无拘无束的交流互动,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话不说,无疑不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呢?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让师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畅所欲言的学习伙伴。其次,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如:我在教“圆柱侧面积”时,当我通过竖着切开侧面这一演示操作后,一个学生突然提问到:“老师,可否斜着切开呢?切开后的侧面展开图还会是一个长方形吗?”接着我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当时我对这位学生的质疑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节课上,如果师生间没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互动平台,一味地追求教师带劲的讲,学生被动地听,学生必须跟着老师的思维转,自然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这难道学生还会有与老师不同的想法吗?难道学生会质疑吗?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个性,激发质疑欲望。教师培养学生乐于质疑,比起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来说,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组织能力,特别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必须要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创设情境,优化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来组织教学活动。
  三、注重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注重课堂导入。“好得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贯通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合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如《可能性》的导入,通过师生一起玩数字转盘游戏,转盘上平均分成10份,分别写有数字1~10,提出游戏规则:转到奇数学生获胜,转到偶数老师获胜。先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1~10这10个数字中,奇数有5个,偶数也有5个,奇数的可能性和偶数的可能性一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欲望。
  2.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助,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观点,从而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可使学生在相互帮助、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个体成长并焕发生命力。
  3.注重教学方法科学化,提升课堂效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有的学生用线围绕圆柱上面一周,然后就用这根线围绕圆柱的下面一周,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圆周长一样,因此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面积一样。有的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把圆柱的下面画在纸上,把上面倒过来跟它比较,发现上下两个面大小一样。还有的同学通过找上下两个面的直径,发现上下两个面的直径相等,所以大小也相等。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完全一样。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在生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巧妙地利用车轮的形状向学生激疑:“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椭圆形或长方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形体图形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长方形不稳,有的说因为做成圆形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圆的车轮走的路程最少等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我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四、注重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的评价是实教者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调控,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信息所做的反馈,评判,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准确、及时、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可以对教学活动起到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达到数学课堂生活化的目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上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标》中描述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时用了“体验”这一动词,强调了体验学习的重要性。“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牢固地掌握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 【发布时间】2018/5/3 18:08:19
  • 【点击频次】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