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作文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作者】 杨 晓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沙包堡办事处杨柳街中心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写他们的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在了解中得知一些学生的作文是胡编乱造、大话、空话,要么是漫无边际,学生没有深入生活,没有用心观察生活,缺乏生活体验。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我们知道小学生作文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面对周围熟悉的人物和环境,往往不能从作文的角度去进行有效的观察,乃至作文时要么不分祥略记下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要么就简筒单单写下几点粗浅的直观印象,其作文不是一本长而无当的‘流水帐’,就是一份空洞乏味的‘总结’。究其原因,也就在于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不能准确把握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因此,在提高学生思想修养的同时,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就要让学生知道写作就是写“自己”的感受,所谓的真情实感,就要学会观察方法,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正确理解‘观’与‘察’的辨证关系。‘观’是用眼睛观看人的外在表现或物的外部形态,“察’就是用知识和情感去体察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观’是‘察’的前提和途径,‘察’是。观’的积累和升华。比如茅盾先生看到了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从它一律向上的枝条、挺拔伟岸的躯干、紧密团结的枝叶,体察到了一种蓬勃向上、坚韧不拔、团结一致的精神品质,由此想到了浴血抗战的北方军民,于是写下了散文名篇《白杨礼赞》。二是如何在观察过程中准确把握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在学生具备一定思想修养的前提下,这其实只是一个操作程序的问题。面对一个人或一种事物,首先要发挥想象,做到情感投入,其次是运用知识和理性去思考,找准自己感受最深的聚焦点,最后有意识地联系作文实际,归纳总结出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并据此把看到的东西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取舍。比如朱自清面对到车站为自己送行的父亲,从父亲的一雷一行中感受到了一种关切之情,当他看到父亲为买橘子而艰难地爬过铁栅栏时,就找到情感的聚焦点——父亲的背影,由此观察到了最本质的东西,即深沉而博大的父爱,也就写成了散文精品《背影》。
  一切理论上的方法,都只有不断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地被人理解和掌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除了清楚地讲解上述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使其在长期的实际运用中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三个环节察既是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根本途径,又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就成为作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三个环节。
  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和勤于记述的好习惯,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创造一种激励机制,使学生形成一种内驱力,能自觉养成观察和记述的习惯。激励的方法形式多样,比如开展观察日记的竞赛活动,择其优秀者在专栏中张贴,充分肯定学生的各种优点,在作文评语中多加鼓励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督促,以定期检查的彤式使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这样可以使少数较为懒惰的学生,能够由要督促到自觉,慢慢地养成勤于观察和勤于记述的习惯。
  教师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调动学生观察、实践、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家乡建设,了解风俗人情,从而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萌生自然真实、朴素美好的情感。其次是引导学生实践,家务农活、手工制作,自然课的各种实验都要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有所悟。只有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才有话可写,有真实的见闻,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生活是写作“原料”,作为小学阶段的作文其实主要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是耳闻目睹的事。是我们直接或间接的生活实践,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搜集信息,有了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当进入写作时,就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的十分真实、生动、感人,真情实感就会自然流露出来。让学生意识到,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发生过许多事虽小,但当你用心灵,用情感去看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变得生动鲜活,有血有肉,有意义,就是很好的题材,只要加以提炼,就可以写出很好的作文来。
  总之,训练作文的途径很多,方法也很多,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不可缺是不可少的。要抓住以上三个环节,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标有步骤地组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会写出健康向上的好作文来。
  • 【发布时间】2018/5/3 18:16:30
  • 【点击频次】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