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关键词】 英语教学;文化渗透;文化差异;
【正文】学一门语言就是学一种文化,教一门语言也是教一种文化。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我们英语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我认为初中的英语教学要注意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渗透:
一、饮食习惯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或国家的饮食习惯,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例如:人教版《英语(新目标)》7B第八单元是和食物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先大概说明一下中西方饮食的整体差异,再介绍一些主要英语国家的饮食习惯。中西方饮食的整体差异体现在:观念方面,中国人“吃味”,西方人“吃营养”;中国人素食较多,西方人荤食较多;方式上,中国人聚而食之,西方人分而食之等。还有,美国的快餐业非常发达,著名的快餐店有Pizza Hut, KFC, McDonald’s。三明治成为讲究效率的美国人的主食,既营养又方便。
二、节假日及庆祝方式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也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中国人庆祝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英语国家的人们庆祝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万圣节…。随着东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的一些节日也日渐在东方流行,圣诞节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中国人也开始热衷于过愚人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例如:人教版《英语(新目标)》学生用书七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是讨论日期和生日,教师可以把英美国家的主要节日、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和各种各样美丽的传说等大体介绍一下。
三、称呼和禁忌
英语中的称呼与其它语言一样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亲疏关系的认定,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民情和民俗内涵。例如: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讲如何介绍人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称呼。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英美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Miss(未婚), Mrs.(已婚)和Ms(不知婚否),Miss可以单独使用,Mr.和 Ms常与自己的姓连用,Mrs.只能与夫姓或自己姓加夫姓连用。在中国,小朋友见到大人就要叫叔叔阿姨,但在外国,如果是亲戚、叔伯或是看着小朋友长大的非常熟悉的朋友,可称其为Uncle或Aunt,其他大人都被称呼为Mr.、Mrs. 、Miss或Ms。又如在汉语中,“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Are you married ?”(结婚了吗?) “Where are you going ?”(你要去哪里?)“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做啥?)“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 ?”(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这些对个人情况的询问,在中国体现了亲密与关怀,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属于个人隐私,对这几方面的询问是触犯了英语中的禁忌。
四、打招呼和问候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打招呼和问候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交际文化的渗透。例如:人教版《英语(新目标)》预备篇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打招呼和问候。教师可以把中西方打招呼、问候的方式作个比较。西方人见面一般说 “Hello!”,“ Hi!”或 “How are you?”, 大都是“你好”的意思。英国是个岛国,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多雾、潮湿,且天气多变,甚至可以说人们一天能经历四个季节。英国人出门最关心的就是天气变化了,所以英国人谈话最平常的话题就是天气。一句“Good weather.”或“It’s windy today.”就能打开话题,拉近两个陌生人的距离,这样的开场白也不会触犯别人的隐私。中国人打招呼一般说“你去哪里”,其实体现了对对方的关心,但是外国人就很难理解,因为这可能冒犯了别人的隐私,心里会想“我去哪里关你什么事”。中国人也经常说“你吃饭了没有”,这也会让西方人误解,让人以为是想邀请对方吃饭。因此,了解了这些文化背景,与西方人交流起来或阅读起西方人写的文章就没有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五、赞扬和感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交际中避免语用错误,更加得体地运用语言。如对别人的赞扬要表示感谢而不要谦虚;日常用语中包括对家人在内要多用please, thank you等表示礼貌;中国人视谦虚为传统的美德,所以对于别人的赞扬会反复地予以否认、扁损自己,而英美国家就会很自然地表示感谢。当听到别人夸长得好看、衣服漂亮时会说“哪里,哪里,很丑的”,而英美国家的人就反应“Thank you.”或“It's kind of you to say so.”再如,同样是接待顾客,中国的售货员会问:“请问你要买什么?”在西方,售货员会说“can I help you?”。如果中国售货员用中国式的英语招呼英国的顾客:“What do you want ?”那就犯了语用错误,就会使对方感到茫然。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又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多层次、多渠道地帮助学生从语言现象中发现文化,并通过掌握文化来指导学生学好外语,从而使学生具有得体的社会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晓颖,赵倩.2008.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 教学与管理,(09):129-130.
[3]沈菲菲,孙菲.2008.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11):274.
一、饮食习惯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或国家的饮食习惯,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例如:人教版《英语(新目标)》7B第八单元是和食物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先大概说明一下中西方饮食的整体差异,再介绍一些主要英语国家的饮食习惯。中西方饮食的整体差异体现在:观念方面,中国人“吃味”,西方人“吃营养”;中国人素食较多,西方人荤食较多;方式上,中国人聚而食之,西方人分而食之等。还有,美国的快餐业非常发达,著名的快餐店有Pizza Hut, KFC, McDonald’s。三明治成为讲究效率的美国人的主食,既营养又方便。
二、节假日及庆祝方式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也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中国人庆祝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英语国家的人们庆祝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万圣节…。随着东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的一些节日也日渐在东方流行,圣诞节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中国人也开始热衷于过愚人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例如:人教版《英语(新目标)》学生用书七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是讨论日期和生日,教师可以把英美国家的主要节日、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和各种各样美丽的传说等大体介绍一下。
三、称呼和禁忌
英语中的称呼与其它语言一样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亲疏关系的认定,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民情和民俗内涵。例如: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讲如何介绍人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称呼。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英美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Miss(未婚), Mrs.(已婚)和Ms(不知婚否),Miss可以单独使用,Mr.和 Ms常与自己的姓连用,Mrs.只能与夫姓或自己姓加夫姓连用。在中国,小朋友见到大人就要叫叔叔阿姨,但在外国,如果是亲戚、叔伯或是看着小朋友长大的非常熟悉的朋友,可称其为Uncle或Aunt,其他大人都被称呼为Mr.、Mrs. 、Miss或Ms。又如在汉语中,“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Are you married ?”(结婚了吗?) “Where are you going ?”(你要去哪里?)“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做啥?)“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 ?”(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这些对个人情况的询问,在中国体现了亲密与关怀,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属于个人隐私,对这几方面的询问是触犯了英语中的禁忌。
四、打招呼和问候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打招呼和问候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交际文化的渗透。例如:人教版《英语(新目标)》预备篇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打招呼和问候。教师可以把中西方打招呼、问候的方式作个比较。西方人见面一般说 “Hello!”,“ Hi!”或 “How are you?”, 大都是“你好”的意思。英国是个岛国,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多雾、潮湿,且天气多变,甚至可以说人们一天能经历四个季节。英国人出门最关心的就是天气变化了,所以英国人谈话最平常的话题就是天气。一句“Good weather.”或“It’s windy today.”就能打开话题,拉近两个陌生人的距离,这样的开场白也不会触犯别人的隐私。中国人打招呼一般说“你去哪里”,其实体现了对对方的关心,但是外国人就很难理解,因为这可能冒犯了别人的隐私,心里会想“我去哪里关你什么事”。中国人也经常说“你吃饭了没有”,这也会让西方人误解,让人以为是想邀请对方吃饭。因此,了解了这些文化背景,与西方人交流起来或阅读起西方人写的文章就没有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五、赞扬和感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交际中避免语用错误,更加得体地运用语言。如对别人的赞扬要表示感谢而不要谦虚;日常用语中包括对家人在内要多用please, thank you等表示礼貌;中国人视谦虚为传统的美德,所以对于别人的赞扬会反复地予以否认、扁损自己,而英美国家就会很自然地表示感谢。当听到别人夸长得好看、衣服漂亮时会说“哪里,哪里,很丑的”,而英美国家的人就反应“Thank you.”或“It's kind of you to say so.”再如,同样是接待顾客,中国的售货员会问:“请问你要买什么?”在西方,售货员会说“can I help you?”。如果中国售货员用中国式的英语招呼英国的顾客:“What do you want ?”那就犯了语用错误,就会使对方感到茫然。
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又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多层次、多渠道地帮助学生从语言现象中发现文化,并通过掌握文化来指导学生学好外语,从而使学生具有得体的社会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晓颖,赵倩.2008.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 教学与管理,(09):129-130.
[3]沈菲菲,孙菲.2008.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11):274.
- 【发布时间】2018/5/3 18:19:31
- 【点击频次】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