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及转化策略

 

【作者】 肖琼碧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相如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学困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来源于他们的学习认知、学习品格与学习情感,具体有:①自卑心理。这是语文用功型学困生共有的心理,由于他们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和周围的同学比较,有些同学学习没有他们用功,语文成绩反而比他们好,于是心里觉得自己不如人家,产生自卑心理。②固执心理。语文用功型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总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提高语文成绩,老师看他们很用功,也很少去主动关心他们,长期缺乏交流和沟通使得他们一方面用固执掩盖自己的自卑,另一方面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③强迫心理。小学语文用功型学困生内心对语文学习多半是排斥的,但由于高考中语文分数所占的比重较大,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强迫自己学习语文,这种强迫心理伴随他们的语文学习全过程。④懒惰心理。这是语文不用功型学困生共有的心理,他们大多不记公式,做作业要用到公式时,就翻书,不记笔记,认为课堂上弄清楚了就行,不愿承认知识遗忘规律,不愿意计算,动不动就用计算器,甚至等别人做完了抄一下。有些题目知道怎么做,却不做。怕吃苦,不愿意付出艰苦的劳动。⑤畏难心理。见困难就后退,题目常常做不完,文字多了的题目往往看都不敢看。对于计算稍微复杂一点,分析步骤多于三步的题目,就认为太难了,断定自己做不出来,常常放弃。
  二、学困生的思维特点
  学困生的思维特点有以下七点:①思维启动过程慢,分析、综合过程不连贯。即学困生思维启动兴奋阈高,当他要揭示一个新问题时,受刺激的程度低,往往束手无策,或是毫无章法,或是毫无方向地寻找解题途径,他们难以把问题分解、转化,更难以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思维过程不连续,没有逻辑关系可言,呈现出点状分布。②再认能力差。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不住各学科知识的本质属性,弄不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不知道记忆的策略,往往产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干扰,不是受到前摄抑制,就受到倒摄抑制。③思维起点低,缺乏逆向思维。他们思考一个问题往往需要从头开始,演绎能力差,难以把握问题的实质持续思维下去,遇到困难难以改变思维方向,不能进行归纳或逆推,有可能会中断思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④思维节奏慢。学困生在学习中理不清知识的主次先后顺序,眉毛胡子一把抓,思维过程呈现一片模糊状态,常常在一个思维阶段原地踏步,一步步受阻,无法摆脱各种干扰因素,甚至一节课下来也是一无所获。⑤思维模糊。学困生在学习中理不清知识的主次,先后顺序,思维过程呈一片模糊状。⑥迁移能力差。对照例题能完成部分作业,但对变形的题就不知所措。举一反三的能力差。⑦归纳概括能力差。学困生的学习停留在识记阶段,对事物共性的认识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基本上无归纳、总结。
  三、转化语文学困生的对策
  1、对学困生要正确对待,关心爱护:爱护,尊重,信任,是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前提。
  他们易被周围的人歧视,但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多数很聪明,心灵手巧,往往不用于正当的学习上,他们有时候能明辨是非,但往往反其道而行之,明知故犯。我们应坚持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一分为二地看待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时学生的缺点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特长,我们应引导发扬他们的优点去克服缺点,使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占主导的力量。
  2、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结合,恢复自信心:自卑是学困生常有的矛盾心理状态。
  解决不好这一问题,他们或趋于消沉,或表现出抗拒心理,更严重的会影响其它同学的学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表示出对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方面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示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他还认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委派他们做一定的工作,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信任他们能做好,并给予指导与鼓励,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心,向好的方面转化。要求一旦提出就要严格执行,坚持到底。
  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学困生往往是纪律差,学习差的“双差生”,又往往是因为学习差而导致了纪律差。这就要求我们应从抓他们的学习入手,培养他们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把他们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以此来减少他们的自卑感,让他们明白,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一旦他们达到了目的,老师就应鼓励他们。这样使他们在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往复中,在一点一滴的成功中满足自我,找到学习的乐趣,来提高学习成绩。
  4、把学困生的教育置于班集体教育之中,抓反复,反复抓。
  把学困生置于班集体之中,接受集体的监督和教育,是转化学困生十分重要的一环。集体是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要把学困生的个别教育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另外,学困生在进步过程中,会出现反复,这是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要做到深入了解和分析反复的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工作。
  总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多给于一些帮助。用老师的心灵去感化他们,用老师的智慧去激励他们,用成功建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一点一滴地成长,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自己的价值。
  • 【发布时间】2018/5/3 18:22:56
  • 【点击频次】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