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新型的师生关系;角色换位;真诚;
【正文】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科技文化水平及道德素质的新形势下,共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的,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达到师生关系的完美和谐,应从教师自身做起。
一、教师要真诚面对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爱护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关爱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如有一些学生比较调皮,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可他们在其他方面比较刻苦、踏实,于是我抓住他们这一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我就大张旗鼓地表扬,我的脸时常挂着微笑,老师阳光般的微笑也是学生所希望的,我每找他们谈一次心,他们都有一个飞跃,慢慢的他们喜欢上了我这个老师,课上他们兴致百倍,学习兴趣直线上升。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鼓励,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无不深深打动着学生的心灵。要知道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感觉。这种情感能诱发学生思维并使思维舒展、流畅。在教学中,还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民主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应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是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2.是选择的教法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扶、放结合,导练结合的方式
提高学生参与率。
3.是教师的语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如:在出示学习新内容时,一般说“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或“这道题该怎样理解,你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吗?”让学生感到老师只是个组织者,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4. 是教学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单一的师生交流,而要留更多的机会,增加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要公平绝不偏爱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分取人,要用满腔热忱的“爱”去灌注学生的心灵,滋润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体现师生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新型关系。师生犹如朋友,平等交流,相信学生的才能和潜力在教师精心指导下能主动地发展,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赏。不强迫命令,更不能体罚、变相体罚来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失败,而应采用说教的方法对学生正面教育,力求师生间逐步形成相互探讨的民主习惯。不用固定不变的思想观念要求后进生。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不同,条件参差不齐,有些在这方面出色,但在其他方面一般,这就不应要求凡事一刀切。优生固然可爱,但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公平、关心。只有我们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才能让他们充满信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公正不偏,正确看待每一位学生,才能使所有学生在宽松、愉快、民主、和谐、激励的情感中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三、师生间进行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
师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老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作为老师要想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不能显示出高高再上的状态,因此要适当的降低自己,亲近学生。所以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一方面要适当的调整自己老师的角色。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老师你应怎样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学生会倍感亲切。教师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了。例如新学期的开始,学校安排我们班打扫清洁区,因为太长时间没有清理,所以垃圾堆积如山,嗅气从垃圾堆飘来,没有一个学生动手清理。见此情景,我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干起来。一会儿,同学们也开始了,有的把垃圾扫成一堆,有的则把垃圾清理出去,工具进不去的地方,他们干脆用手去挖,热火朝天,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给任务。
四、建立互助共进的有效渠道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那里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如,我是外地教师,不懂本地话,我就常常向一些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语言,比如问价钱,见面问候语等。这样做,自己不仅能学到不少知识,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给学生做老师的机会,也给学生思想上一个平等的观念。在学生中,更要大力营造“不懂就问”的勤学好问风气。我就在班级开展“提问有奖”的活动,每学期还评选“提问大师”给予奖励,极大地提升了我班的提问风气,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五、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涨,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兴趣是教学的第一目标。小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持续一段时间,新鲜劲一过,对教师的考验就来了。教师引导得好,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对学科的浓厚兴趣。但应该注意的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宜对学生直接进行兴趣的诱导,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发现并给予鼓励,多用“你是好样的,你是最出色的”,等鼓励性语言,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蹲下身来”,你和孩子会建立起思想感情交流的平台,许多看似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书育人”是整个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了解师生关系的新动向,把握时机,才能不断促进这一主题进步、完善和发展。学生才会成长得更健康!只有加强师生友好相处,建立起一种深厚的、和谐的、崭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程倩.浅谈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
一、教师要真诚面对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爱护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关爱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如有一些学生比较调皮,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可他们在其他方面比较刻苦、踏实,于是我抓住他们这一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我就大张旗鼓地表扬,我的脸时常挂着微笑,老师阳光般的微笑也是学生所希望的,我每找他们谈一次心,他们都有一个飞跃,慢慢的他们喜欢上了我这个老师,课上他们兴致百倍,学习兴趣直线上升。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鼓励,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无不深深打动着学生的心灵。要知道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感觉。这种情感能诱发学生思维并使思维舒展、流畅。在教学中,还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民主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应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是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2.是选择的教法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扶、放结合,导练结合的方式
提高学生参与率。
3.是教师的语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如:在出示学习新内容时,一般说“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或“这道题该怎样理解,你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吗?”让学生感到老师只是个组织者,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4. 是教学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单一的师生交流,而要留更多的机会,增加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要公平绝不偏爱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分取人,要用满腔热忱的“爱”去灌注学生的心灵,滋润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体现师生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新型关系。师生犹如朋友,平等交流,相信学生的才能和潜力在教师精心指导下能主动地发展,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赏。不强迫命令,更不能体罚、变相体罚来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失败,而应采用说教的方法对学生正面教育,力求师生间逐步形成相互探讨的民主习惯。不用固定不变的思想观念要求后进生。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不同,条件参差不齐,有些在这方面出色,但在其他方面一般,这就不应要求凡事一刀切。优生固然可爱,但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公平、关心。只有我们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才能让他们充满信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公正不偏,正确看待每一位学生,才能使所有学生在宽松、愉快、民主、和谐、激励的情感中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三、师生间进行角色换位,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
师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老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作为老师要想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不能显示出高高再上的状态,因此要适当的降低自己,亲近学生。所以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一方面要适当的调整自己老师的角色。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老师你应怎样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学生会倍感亲切。教师若能做到始终把自己当作班集体普通的一员。严格遵守班规班纪。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了。例如新学期的开始,学校安排我们班打扫清洁区,因为太长时间没有清理,所以垃圾堆积如山,嗅气从垃圾堆飘来,没有一个学生动手清理。见此情景,我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干起来。一会儿,同学们也开始了,有的把垃圾扫成一堆,有的则把垃圾清理出去,工具进不去的地方,他们干脆用手去挖,热火朝天,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给任务。
四、建立互助共进的有效渠道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那里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如,我是外地教师,不懂本地话,我就常常向一些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语言,比如问价钱,见面问候语等。这样做,自己不仅能学到不少知识,还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给学生做老师的机会,也给学生思想上一个平等的观念。在学生中,更要大力营造“不懂就问”的勤学好问风气。我就在班级开展“提问有奖”的活动,每学期还评选“提问大师”给予奖励,极大地提升了我班的提问风气,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五、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情绪高涨,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兴趣是教学的第一目标。小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持续一段时间,新鲜劲一过,对教师的考验就来了。教师引导得好,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对学科的浓厚兴趣。但应该注意的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宜对学生直接进行兴趣的诱导,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发现并给予鼓励,多用“你是好样的,你是最出色的”,等鼓励性语言,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蹲下身来”,你和孩子会建立起思想感情交流的平台,许多看似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书育人”是整个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了解师生关系的新动向,把握时机,才能不断促进这一主题进步、完善和发展。学生才会成长得更健康!只有加强师生友好相处,建立起一种深厚的、和谐的、崭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程倩.浅谈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
- 【发布时间】2018/5/3 19:31:31
- 【点击频次】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