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情感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作者】 毕 玉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七小学

【摘要】 好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也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关键词】 情感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育;
【正文】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情感融入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与教学手段及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里,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艺术。所以“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就会“全副武装”地登台了。再者,“音乐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好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也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感情。
  所以说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一、融洽师生关系,构筑情感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认同、主动的参与、自由的环境,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情感贯穿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全过程。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的核心目标。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音乐、理解音乐。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获得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敢争辩、敢求异,激发他们创造求新的动机和欲望。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要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应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
  二、积极参与实践,渗透情感教育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群众性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音乐艺术不断群众化、社会化。如今,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音乐会、歌曲大赛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一方面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为音乐工作者带来了一些新的课题。比如,怎样把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到艺术实践中去,就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作为学校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在轰轰烈烈、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会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把德育贯穿到每一项具体活动中去。
  三、巧构教学过程,丰富情感体验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在有了情感之后,才去歌唱的。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以及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儿童接触音乐之前,有一个让儿童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诗意的朗诵,带感情地讲故事,都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条件。在欣赏课中,教师精心设计好语境,能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以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的地步。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氛围中,和谐自然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在欣赏音乐教学中,我们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而不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 
  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情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而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学习《走进西藏》时,同学们把各自小组查阅来的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导游给大家介绍、会唱藏族民歌的唱上几首、会跳舞的来上一段藏族舞蹈……音乐课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增进了感情,提高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学生在组里各自发挥所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每个学生的价值都得到了体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不仅体现在音乐教育者的观念中,而且实现于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这对广大音乐教育者提出了高要求。实际上,这是个本不能算作要求的要求,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应具有情感性的,但我们却把它丢了,现在只是要求我们做到本应做好的事情而已。音乐的本质特征在于音乐的情感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的本质就是人的情感与乐音在美的形象中的交融与互动。在音乐教育中,正是情感搭起了教师、学生与音乐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得三者得以畅通交流。
  参考文献:
  [1]张云峰,浅析音乐的社会功能[J]. 华章. 2010(28)
  [2]张含,浅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J].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3]杜鹏宇,浅谈和谐文化与音乐教育功能的关系[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6)
  [4]保罗·哈克,刘沛,走向功能音乐教育[J]. 人民音乐. 2002(11)
  • 【发布时间】2018/5/4 9:08:09
  • 【点击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