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问思导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思导学;课堂教学;运用;
【正文】问思导学法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贯彻启发式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思维总是由问思引起的”,所以说问思是思维的原动力。教师真正的本领主要不在于会传授知识,而在于会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而问思导学法恰恰充当了老师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桥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问思导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根据内容设计问思进行有序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中问思导学设计的运用
1.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数学问思导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了,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充实备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同时也是“问思导学”课堂实施的关键!首先,集体备课要坚持“三备、四定、五统一”。“三备”即备新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时间、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研究教法与学法。其次,课后还要写好教学反思。深入思考,找出这节课中哪些环节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本节课的容量是否合适,学生的训练量大不大,活动时间多不多,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如何改进等等,为以后的教学、备课积累经验和资料。
2.精心设计提问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平铺直叙的讲解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根据数学教材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揭示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熟悉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思维的进程精心设置问思情境,提问要有启发性,避免“是什么”,多一些“怎么办”、“为什么”等形式的发散性提问。并且问思设计要注意和教材的重点结合,问的内容要集中,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才会达到提问应有的效果。
另外,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设置的问思要针对全体学生,不要只面对少数学生,更不要先叫起学生再提问,而应该提出问思先让大家思考。学生答问时要耐心听完而不要打断。有的问思教师可引导、提示、追问,但不要过长。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不成功的提问。教师的提问应能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题意或不能回答时,教师应从不同侧面启发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代替他们回答。
最后,提问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趣味性的问思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应当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思,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在整个提问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以此提升思维层次,有效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问思导学已经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以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和乐学心理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提问思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问思导学”的体会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问思导学不仅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科学、教学结构更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问思导学法”解决了教师满堂灌的问思,教师的教学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代替者。同时,它导致了课堂行为的变化。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每一个问思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不能一看就会。课堂环节设计的有梯度,学生能顺着梯子往上爬,不断体验到成就感。
其次,运用“问思导学法”上课,教师的单向活动一般不超过12分钟,教师上课精简,课堂节奏快了,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打破了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灵活,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
最后,“发现问思——分析问思——解决问思——巩固提升——总结归纳”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完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正确处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定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正确处理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了以能力为中心的新型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与开放式教学的关系,确立了以自主探究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做到素质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相统一。
以上是我们在实践“问思导学”改革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做法,虽然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我们在推进“问思导学”的过程中,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小组合作、自学、提出与解决问思、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这种变化中更加坚定了我们深入开展“问思导学”尝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相信:只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断改革、不断摸索、不断反思,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课改之路。
一、课堂教学中问思导学设计的运用
1.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数学问思导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了,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充实备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同时也是“问思导学”课堂实施的关键!首先,集体备课要坚持“三备、四定、五统一”。“三备”即备新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时间、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研究教法与学法。其次,课后还要写好教学反思。深入思考,找出这节课中哪些环节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本节课的容量是否合适,学生的训练量大不大,活动时间多不多,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如何改进等等,为以后的教学、备课积累经验和资料。
2.精心设计提问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平铺直叙的讲解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根据数学教材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揭示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熟悉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思维的进程精心设置问思情境,提问要有启发性,避免“是什么”,多一些“怎么办”、“为什么”等形式的发散性提问。并且问思设计要注意和教材的重点结合,问的内容要集中,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才会达到提问应有的效果。
另外,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设置的问思要针对全体学生,不要只面对少数学生,更不要先叫起学生再提问,而应该提出问思先让大家思考。学生答问时要耐心听完而不要打断。有的问思教师可引导、提示、追问,但不要过长。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不成功的提问。教师的提问应能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题意或不能回答时,教师应从不同侧面启发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代替他们回答。
最后,提问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趣味性的问思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应当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思,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在整个提问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以此提升思维层次,有效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问思导学已经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以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和乐学心理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提问思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问思导学”的体会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问思导学不仅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科学、教学结构更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问思导学法”解决了教师满堂灌的问思,教师的教学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代替者。同时,它导致了课堂行为的变化。为了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每一个问思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不能一看就会。课堂环节设计的有梯度,学生能顺着梯子往上爬,不断体验到成就感。
其次,运用“问思导学法”上课,教师的单向活动一般不超过12分钟,教师上课精简,课堂节奏快了,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打破了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灵活,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
最后,“发现问思——分析问思——解决问思——巩固提升——总结归纳”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完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正确处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定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正确处理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了以能力为中心的新型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与开放式教学的关系,确立了以自主探究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做到素质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相统一。
以上是我们在实践“问思导学”改革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做法,虽然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我们在推进“问思导学”的过程中,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小组合作、自学、提出与解决问思、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这种变化中更加坚定了我们深入开展“问思导学”尝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相信:只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断改革、不断摸索、不断反思,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课改之路。
- 【发布时间】2018/5/4 9:20:01
- 【点击频次】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