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温馨提示 点亮“言”的课堂

 

【作者】 刘 丽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长征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细谈数学课堂中的“合作交流”

  【背景前言】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通俗讲就是思之不得又有所得,思之有得又尚未全得,这才是合作讨论的最佳时机。其实“合作”的真正内在意义是指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这也正是学生需要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工作亦是如此,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深度合作”。
  一、同桌交流——互助启发
  1.温馨提示让“言”之有据
  合作前的独立思考是所有合作活动的基础,教学《分扣子》时,创设情境,“你能帮李奶奶把这些扣子分类吗?”请先独立思考,再动手操作,可根据老师的温馨提示思考问题。
  独立思考:分一分:尝试给扣子分类,把你分的结果摆出来。
  想一想:你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3分钟。
  独立思考后每一个孩子都会拥有自己思考问题的结果。让同桌之间互说,这样做到“动”“静”结合,“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2. 温馨提示让“言”之有序
  一年级学生知识和学习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怎样让学生在同桌交流时能够有效交流,需要老师提前搭建框架,通过温馨提示语引导孩子在交流时有样学样表达观点。
  【原教学设计】
  师:刚才大家通过独立思考,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在分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
  课堂上学生交流杂乱无章,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教学无法进行下去。课后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孩子太小,不会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说出来,这时用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一个样板,让同桌两人照着样子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效果可能会更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我们设计了同桌两人互相交流的温馨提示语。
  【现教学设计】
  同桌交流:
  说一说:你把这些扣子分了几类?按什么标准分的?
  帮一帮:如果同桌的分法有问题,你能尝试帮他解决?
  温馨提示:同桌交流要轻声哟!
  请大家根据提示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比比看哪个同桌最会合作。
  在温馨提示下同桌交流时的片段整理:
  生1:我分了——类,是按照——分的。
  对方:点头回应。
  生2:我也分两类,但我的分法跟你不一样,我是按照——分的。
  生1:我不同意你的分法,我的想法是……
  生2:我认为这两种分法都有道理。
  生1:我认为还可以分4类,是按照扣眼数量和形状分的,你认为有道理吗?
  根据学生的发言能够看出,温馨提示对学生的表达方式加以规范,让学生的表达有条理,层次分明,言简意赅,不仅能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还能对同桌的分类方法做出评价。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通过同桌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小组交流——智慧碰撞
  1.温馨提示让“言”之有份
  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不是走走形式,这牵涉到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分工的问题。我把班内的合作小组四位学生进行编码,每组的一号为组长,负责小组学习的组织工作;二号为喜欢发言的;三号是较好或一般的学生;四号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或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及学习难度的高低,指定按不同的顺序进行交流,避免了“强势”和“懒惰”情况的发生。
  在教学《分扣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规范。
  温馨提示:
  1.服从组长安排,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
  2.小组讨论时,有次序的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
  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2.温馨提示让“言”之有理
  通过同桌交流,学生知道扣子可以按照形状、扣眼数量、形状和扣眼数量4种不同方法分类整理。“怎样能让李奶奶一下就知道哪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扣子?”问题抛出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这时让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再把小组集体讨论的结果在纸袋上表示出来。 
  在学生小组合作前,找一位学生朗读温馨提示,让每个学生明确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做一做:分别给四类扣子做标记,将结果写纸上。
  想一想: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标记?分工好,为全班交流做准备。(下转第62页)
(上接第49页)
  温馨提示:小组交流时要轻声哦!3分钟
  学生讨论出结果后,4位同学分工合作,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分别在纸袋上表示出来,这样既一目了然,又节省时间,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三、全班交流——分享提升
  一首乐曲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乐曲中的华彩部分,它不但能让人对此曲流连忘返,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全班展示交流的过程好比音乐中的华彩部分,是学生对知识认知和提升最关键的环节,所以在全班交流时更需要有足够的规则和要求呈献给学生。
  1.温馨提示让台上“言”之有板
  “展”之有范
  “分别给四类扣子做标记,将结果写在纸上。
  想一想: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标记?分工好,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台上要求:
  1.站姿大方,面向全体,侧身,以免让身体挡住黑板。
  2.重点内容和关键步骤可进行板书,板书要规范。
  3.在讲解重点问题时可用教鞭等教具指点黑板或投影屏幕有关文字、图形,进行分析、明确或强化。
  温馨提示:
  1.发言围绕讨论中心,要有根据,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
  2.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台展示的四位同学在温馨提示语的引领下有板有眼、大方、自信、清楚地展示自己小组的观点,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2.温馨提示让台下“听”之有应“回”之有礼
  心灵的沟通胜于知识传递。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不是单纯的表演,如果没有观众的互动,再精彩的表演也没有价值。正如学生在台上交流时,如果没有台下同学的倾听、质疑、互动,台上同学讲解的再出色,也显现不出课堂的精彩,所以在级级的交流中台下听众扮演的角色同样重要。
  在教学中,也有台下同学不同意台上同学意见的时候。例如最后在为李奶娘选择补扣子的问题上学生提出质疑,李奶奶的扣子是圆形两个扣眼,按照原来的分法,不能一眼就能看出哪个袋子里装的一定是李奶奶需要的扣子,学生对自己的分法产生质疑。
  台下要求:
  1.认真倾听:听懂没?同意吗?
  2.深度思考:会比较,敢质疑。
  3.积极反应:爱交流,善回应。
  经过辩论发现选择哪一种都不能一下就找到李奶奶需要的扣子,台上的同学应对不了台下同学的问题,这时台上的同学有礼貌的说:
  “这个问题我们小组也不能解决,老师(哪位同学)能帮帮我们吗?”
  老师抓住机会问“还可以再怎样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得以拓展。
  大家认为哪种分法是最优的分法?对,按照形状、扣眼数量分4类可以帮助李奶奶一下就找到需要的扣子,老师替李奶奶感谢大家的帮助!
  由于学生年龄尚小,习惯养成需重复、持续。因此,在教给孩子们具体方法后,我们一定要注重对这些方法的持续关注,只有长期坚持“提醒”孩子们,潜移默化,才能内化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小组合作的交流培养,并不断地渗透、强化、完善,那么班级里就能形成为一种分享文化,我们的课堂就更加灵动,孩子们就能成为知识学习的真正主导者。

  • 【发布时间】2018/5/18 17:22:13
  • 【点击频次】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