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我们要改变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命题”——“写作”——“上交”——“批阅”——“发还”的作文教学法,代之以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法。“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写作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使作文写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真实可喜、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这将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必然途径。然而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现实情况是: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他们观察能力差,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弱,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语、言之无物,即使是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条理不清、词不达意或者内容空洞。
作为一名中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盼望着这样的场景:作文课上,教师设计新颖,指导轻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学生快速构思,欣然动笔,在自然而然中初步领会写作的技巧。要想达到以上境界,首先要做的就是回溯写作的源头,帮学生找寻一泓新鲜的活水,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获得写作素材,真真切切地获得表述动机,在动笔的引导学生尽表地说,在表达和聆听中碰出奇妙的思维火花。带着这种理想,通过反复尝试,笔者发现——活动作文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成为作文教学获得满渠清水的源头活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媒介。
策略一:欣赏自然风光,畅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策略二:缅怀先辈精神,叙述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解放战争时,小学所在的乡里有几十位英雄烈士,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通过采访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去聆听可歌可泣的故事,真切地感受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很多同学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两样。——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学生的感情,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策略三:体察家乡富饶,倾吐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可口的野菜,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生在大山的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大山的怀抱里尽情的呼吸新鲜的空气,体会大山无限宽广的情怀。从而可以激发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策略四:回顾家乡发展,抒发振奋之情。
随着计划经济的淘汰,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雪梨基地、养殖专业户、玩具加工厂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
策略五:感受乡情亲情,赞美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策略六:体验农活艰辛,言谈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到学校的“班级责任田”干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等农活,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同时,通过让学生亲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等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对这样的素材,自然可以让学生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课堂、融入生活、走向社会,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们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既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作为一名中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盼望着这样的场景:作文课上,教师设计新颖,指导轻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学生快速构思,欣然动笔,在自然而然中初步领会写作的技巧。要想达到以上境界,首先要做的就是回溯写作的源头,帮学生找寻一泓新鲜的活水,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获得写作素材,真真切切地获得表述动机,在动笔的引导学生尽表地说,在表达和聆听中碰出奇妙的思维火花。带着这种理想,通过反复尝试,笔者发现——活动作文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成为作文教学获得满渠清水的源头活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媒介。
策略一:欣赏自然风光,畅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策略二:缅怀先辈精神,叙述崇敬之情。
先辈们的事迹与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一笔宝贵的资源。解放战争时,小学所在的乡里有几十位英雄烈士,他们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通过采访了解烈士事迹的老人,拜访目睹英雄事迹的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去聆听可歌可泣的故事,真切地感受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很多同学还联系自己做了真诚的反思,这与以前空洞的口号式习作截然两样。——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学生的感情,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策略三:体察家乡富饶,倾吐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可口的野菜,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也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生在大山的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大山的怀抱里尽情的呼吸新鲜的空气,体会大山无限宽广的情怀。从而可以激发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策略四:回顾家乡发展,抒发振奋之情。
随着计划经济的淘汰,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带着孩子参观雪梨基地、养殖专业户、玩具加工厂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路的更新说起??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颗童心飞向未来??学生太兴奋了,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
策略五:感受乡情亲情,赞美纯朴民风。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策略六:体验农活艰辛,言谈劳动苦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到学校的“班级责任田”干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等农活,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同时,通过让学生亲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等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对这样的素材,自然可以让学生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课堂、融入生活、走向社会,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们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既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
- 【发布时间】2018/5/18 17:40:10
- 【点击频次】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