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中学书法该如何选帖——与生共舞、与美交融、与时俱进
【关键词】 培养;引导;书法;
【正文】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
由此可见书法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和风度等。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书法是民族历史文明的精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的书法教学中各位同仁都应该有共同感受,一个教师若能在第一堂课中板书写出漂亮的字体,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迅速地提高威信,从而课堂效果非常好。这是因为教师写出美观、大方、清晰的字,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精力集中到讲课的内容上来,提高了课堂效果。好的板书会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会使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去摹仿,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老师的板书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总之,教师的字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应练出一手漂亮的字,并掌握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启蒙,使之终身受益。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书法审美情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越高,求知欲望越强,学习就越主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指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情的爱和热忱产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书的兴趣深植于艺术的、审美的土壤之中。因此,引导和激发这种兴趣必须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出发,才能奏效。如何才能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审美情操呢?
首先,定点要准,取法要高。书法有实用和艺术双重性质。写字是基础,书法是升华。书法不仅要求正确的书写,更重于书写技巧、章法、意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美育,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操,才能使这种兴趣经久不衰,甚至终生以之。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所以书法教学取法要高,在教学中将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美学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融会贯通,就能更强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书法学习要引导得法。初始阶段,要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书写水平与社会的需要、自我的精神需求发生强烈冲突时,才会对掌握知识寄以很大的希望。孔子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书法不象学舞蹈、音乐、绘画那样生动、练久了会感到清苦乏味,会出现停滞,有的学生往往半途而废。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点破迷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苏东坡在《柳氏二外生求笔迹》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书法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使二者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书法欣赏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书艺延革、风格变化、书体特点等,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在加上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音乐、文学等姐妹艺术的欣赏,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在练习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古人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和轶闻趣事,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觉得学习书法很有意思。另外,对于课堂练习都应及时予以评点。评点时用劣中求优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指出关键不足,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断进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同时展示优秀作品,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专心读贴、临贴,这样的评价反馈,使得学生注意力充分集中,当堂动手改正、当堂树立形象、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书兴趣,有益于迅速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再次,创造机会,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人都有一种充分显示个人存在价值的基本需要,都希望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中学生这方面的表现欲则显得特别强烈。我们应给予热情的支持。如组织校园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市、省乃至全国举办的书画展,通过参与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在让学生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艺术力量来进行教学。
选贴,书坛对选什么贴入门众说纷纭,一般主张先临平稳的字体。如篆书、隶书、楷书,因它讲究笔法,点画清晰,横平竖直,易于掌握,行、草结体变化大,运笔复杂,初学者难于掌握。就个人的看法认为,对于中学生应考虑其实用性,最好先练楷书。因此,学生在选贴时可因人而宜,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规范、工整的贴作为练字的范本。
以临为主,心手并用。临摹字贴是练好字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今任何一个书法家无不是临贴上用功的。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代艺术大师,都是初临一家,后临百家,将众家之长熔为一炉而自出新意,写出自己的风格面貌。因此,要练好字除勤学苦练之外,还要讲究临习的方法。即临贴四多:多读、多思、多临、多对照,每临完一个字或通篇作品时就和字贴对照反复比较,查出差距,然后再临写。黄庭坚的《论书》说:“佳贴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法,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可见临摹时一定要神采为上,以形传神。
精读熟背,重在应用。所谓精读熟背,指练字不能贪多求快,每天临贴要少,逐渐增加,反复临写达到背着贴能默写的程度,为了巩固记忆要养成“空临”的习惯。同时要使书法练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突出书法教学的实用性,配合语文及其它课程的教师抓好作业书写。
练习是书法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就教学而言,学生终究是教学的主体,没有数量的变化也就谈不上质的飞跃,学生进步的快慢取决于他们的练习量,正是这一点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精讲多练”的原则,使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完后留存在大脑中的新鲜形象立刻得到强化。在此基础上,布置一定课外作业,让学生积少成多,从而真正掌握书写法度。总之,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是计算机不可替代的,现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此可见书法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和风度等。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书法是民族历史文明的精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的书法教学中各位同仁都应该有共同感受,一个教师若能在第一堂课中板书写出漂亮的字体,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迅速地提高威信,从而课堂效果非常好。这是因为教师写出美观、大方、清晰的字,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精力集中到讲课的内容上来,提高了课堂效果。好的板书会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会使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去摹仿,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老师的板书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总之,教师的字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应练出一手漂亮的字,并掌握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启蒙,使之终身受益。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书法审美情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越高,求知欲望越强,学习就越主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指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情的爱和热忱产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书的兴趣深植于艺术的、审美的土壤之中。因此,引导和激发这种兴趣必须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出发,才能奏效。如何才能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审美情操呢?
首先,定点要准,取法要高。书法有实用和艺术双重性质。写字是基础,书法是升华。书法不仅要求正确的书写,更重于书写技巧、章法、意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美育,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操,才能使这种兴趣经久不衰,甚至终生以之。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所以书法教学取法要高,在教学中将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美学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融会贯通,就能更强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书法学习要引导得法。初始阶段,要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书写水平与社会的需要、自我的精神需求发生强烈冲突时,才会对掌握知识寄以很大的希望。孔子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书法不象学舞蹈、音乐、绘画那样生动、练久了会感到清苦乏味,会出现停滞,有的学生往往半途而废。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点破迷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苏东坡在《柳氏二外生求笔迹》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书法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使二者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书法欣赏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书艺延革、风格变化、书体特点等,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在加上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音乐、文学等姐妹艺术的欣赏,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在练习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古人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和轶闻趣事,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觉得学习书法很有意思。另外,对于课堂练习都应及时予以评点。评点时用劣中求优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指出关键不足,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断进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同时展示优秀作品,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专心读贴、临贴,这样的评价反馈,使得学生注意力充分集中,当堂动手改正、当堂树立形象、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书兴趣,有益于迅速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再次,创造机会,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人都有一种充分显示个人存在价值的基本需要,都希望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中学生这方面的表现欲则显得特别强烈。我们应给予热情的支持。如组织校园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市、省乃至全国举办的书画展,通过参与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在让学生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艺术力量来进行教学。
选贴,书坛对选什么贴入门众说纷纭,一般主张先临平稳的字体。如篆书、隶书、楷书,因它讲究笔法,点画清晰,横平竖直,易于掌握,行、草结体变化大,运笔复杂,初学者难于掌握。就个人的看法认为,对于中学生应考虑其实用性,最好先练楷书。因此,学生在选贴时可因人而宜,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规范、工整的贴作为练字的范本。
以临为主,心手并用。临摹字贴是练好字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今任何一个书法家无不是临贴上用功的。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代艺术大师,都是初临一家,后临百家,将众家之长熔为一炉而自出新意,写出自己的风格面貌。因此,要练好字除勤学苦练之外,还要讲究临习的方法。即临贴四多:多读、多思、多临、多对照,每临完一个字或通篇作品时就和字贴对照反复比较,查出差距,然后再临写。黄庭坚的《论书》说:“佳贴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法,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可见临摹时一定要神采为上,以形传神。
精读熟背,重在应用。所谓精读熟背,指练字不能贪多求快,每天临贴要少,逐渐增加,反复临写达到背着贴能默写的程度,为了巩固记忆要养成“空临”的习惯。同时要使书法练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突出书法教学的实用性,配合语文及其它课程的教师抓好作业书写。
练习是书法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就教学而言,学生终究是教学的主体,没有数量的变化也就谈不上质的飞跃,学生进步的快慢取决于他们的练习量,正是这一点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精讲多练”的原则,使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完后留存在大脑中的新鲜形象立刻得到强化。在此基础上,布置一定课外作业,让学生积少成多,从而真正掌握书写法度。总之,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是计算机不可替代的,现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 【发布时间】2018/5/19 9:32:41
- 【点击频次】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