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正文】我校《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认识到优化课堂教学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言,良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方案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调整和优化以前的教学模式,把新思想、新方法、新标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建立创新教学的思想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某种教学思想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教学模式的优化,首先在于教学思想的优化,应该树立以下新的教学观念。
1.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尽管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紧密围绕学生,以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需要为目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平台。这是教学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这种认识,就不能真正树立起有意义的创新教育.。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艺术。
少年儿童的年龄还小,心智还不成熟,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他们心理、生理成长特点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如果运用适当,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情境”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又能激起兴趣和求知欲,受到启迪。
3.学习过程比获得结论更重要。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某种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以此让学生们的心智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逐渐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继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获得创造的能力. 由此可知,这绝不是通过让学生们记住既定的结论就能实现的。因此,如何设计好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丰富而真切的心智发展体验,是教学理念中的要义。
二、准确地运用教学语言
新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标准。比如,要求学生看图表述出大概情境,或者要求学生用数字“”说出一句话。由于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充分运用教具来引导学生们去观察想象,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一般情况下,一年级学生大都还不能独立地按一定逻辑顺序进行连贯训练。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各种教具恰当地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例如认识“”时,不应该简单地将这个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而应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际的、熟悉的物品来加深理解。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从粉笔盒里拿出三支粉笔,然后让学生学着描述这一过程:“老师从粉笔盒里拿出三支粉笔”。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们想想自己身边有哪些数量是“”的物品,再用一句话说出来.。学生纷纷发言:“我家有三口人”,“我有三个好朋友”等.。这样不仅建立了数字“”的概念,而且丰富了数学语言。还可营造心理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发学生进行连贯叙述的能力.。
仍然以一年级学生为例,他们识字不多,知道的词汇也很少,这就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经常给他们提供词汇,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多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发挥空间。实践活动是联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也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适当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例如,对于长方体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形状的橡皮泥,分组讨论研究,怎样把这个长方体分成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体,并且,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接着,再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小长方体的大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就不知不觉地在动手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体的认识.。同时,学生们通过相互讨论,合作互补,也会激发出活跃的思维.。
再如,在教学分数、小数混合计算的方法之后,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最简易的计算方法。
怎样计算简便就怎么样计算,看谁做得快。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学得轻松、自在,感觉不到强制的成分,并且能够在选择中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不断地主动争取新的成功。
四、“寓情于教寓教于(下转第72页)(上接第73页)乐”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寓情于教,寓教于乐”是小学生们喜爱的一剂“良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意志力薄弱,行动受情感支配的成分较多,所以应当融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在要求上求“实”,训练上求“活”,方法上求“趣”,使学生学得有趣、有情、有味。
例如,可以通过利用旧知识来导出新知识。
例如“认识大面额人民币”的教学,通过创设妈妈去买衣服的情境,让学生用已学过的5元、1元钱去买衣服,从而让学生感到使用这些小面额人民币太麻烦了,所以必须要认识大额人民币,从而导出课题。
另外,还可设计游戏,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之前或巩固阶段,安排“猜一猜”、“对口令”、“开火车”等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关于“时、分”的认识时,上新课之前,可以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有腿不能跑,有嘴不能讲,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学生兴致勃勃地动脑去思考,猜出它是时钟.。这时,可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让他们说出时钟的组成,从而切入主题。并且,在编题练习中,学生轻松地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形成鲜活的学生认知序列
实质上,教学过程是教师把“静态”的教材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继而转化成“动态”的认识活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由不知到已知”的认识阶段。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教材内容组成一个系统性强、逻辑层次清晰、具有新鲜感的最佳认知序列,从而有效地融入学生们的认知结构。
例如“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教学,可分如下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想象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怎样的形状. 学生们往往会想象是一个圆筒的形状。第二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的认识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侧面积.。学生可能会想到把圆筒展开,把侧面转化为一个平面。
第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个平面。这个平面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再逐渐引申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从而得出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以上三个层次,密切结合学生们的认知能力,紧紧围绕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展开,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符合“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学生不仅获得了清晰的知识,还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认知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从教学效果和占用时间来看,都是效率较高的. 。
一、建立创新教学的思想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某种教学思想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教学模式的优化,首先在于教学思想的优化,应该树立以下新的教学观念。
1.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尽管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紧密围绕学生,以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需要为目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平台。这是教学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这种认识,就不能真正树立起有意义的创新教育.。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艺术。
少年儿童的年龄还小,心智还不成熟,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他们心理、生理成长特点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如果运用适当,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情境”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又能激起兴趣和求知欲,受到启迪。
3.学习过程比获得结论更重要。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某种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以此让学生们的心智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逐渐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继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获得创造的能力. 由此可知,这绝不是通过让学生们记住既定的结论就能实现的。因此,如何设计好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丰富而真切的心智发展体验,是教学理念中的要义。
二、准确地运用教学语言
新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标准。比如,要求学生看图表述出大概情境,或者要求学生用数字“”说出一句话。由于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充分运用教具来引导学生们去观察想象,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一般情况下,一年级学生大都还不能独立地按一定逻辑顺序进行连贯训练。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各种教具恰当地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例如认识“”时,不应该简单地将这个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而应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际的、熟悉的物品来加深理解。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从粉笔盒里拿出三支粉笔,然后让学生学着描述这一过程:“老师从粉笔盒里拿出三支粉笔”。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们想想自己身边有哪些数量是“”的物品,再用一句话说出来.。学生纷纷发言:“我家有三口人”,“我有三个好朋友”等.。这样不仅建立了数字“”的概念,而且丰富了数学语言。还可营造心理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发学生进行连贯叙述的能力.。
仍然以一年级学生为例,他们识字不多,知道的词汇也很少,这就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经常给他们提供词汇,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多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发挥空间。实践活动是联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也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适当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例如,对于长方体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形状的橡皮泥,分组讨论研究,怎样把这个长方体分成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体,并且,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接着,再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小长方体的大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就不知不觉地在动手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体的认识.。同时,学生们通过相互讨论,合作互补,也会激发出活跃的思维.。
再如,在教学分数、小数混合计算的方法之后,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最简易的计算方法。
怎样计算简便就怎么样计算,看谁做得快。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学得轻松、自在,感觉不到强制的成分,并且能够在选择中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不断地主动争取新的成功。
四、“寓情于教寓教于(下转第72页)(上接第73页)乐”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寓情于教,寓教于乐”是小学生们喜爱的一剂“良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意志力薄弱,行动受情感支配的成分较多,所以应当融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在要求上求“实”,训练上求“活”,方法上求“趣”,使学生学得有趣、有情、有味。
例如,可以通过利用旧知识来导出新知识。
例如“认识大面额人民币”的教学,通过创设妈妈去买衣服的情境,让学生用已学过的5元、1元钱去买衣服,从而让学生感到使用这些小面额人民币太麻烦了,所以必须要认识大额人民币,从而导出课题。
另外,还可设计游戏,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之前或巩固阶段,安排“猜一猜”、“对口令”、“开火车”等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关于“时、分”的认识时,上新课之前,可以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有腿不能跑,有嘴不能讲,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学生兴致勃勃地动脑去思考,猜出它是时钟.。这时,可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让他们说出时钟的组成,从而切入主题。并且,在编题练习中,学生轻松地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形成鲜活的学生认知序列
实质上,教学过程是教师把“静态”的教材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继而转化成“动态”的认识活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由不知到已知”的认识阶段。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教材内容组成一个系统性强、逻辑层次清晰、具有新鲜感的最佳认知序列,从而有效地融入学生们的认知结构。
例如“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教学,可分如下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想象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怎样的形状. 学生们往往会想象是一个圆筒的形状。第二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的认识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侧面积.。学生可能会想到把圆筒展开,把侧面转化为一个平面。
第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个平面。这个平面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再逐渐引申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从而得出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以上三个层次,密切结合学生们的认知能力,紧紧围绕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展开,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符合“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学生不仅获得了清晰的知识,还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认知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从教学效果和占用时间来看,都是效率较高的. 。
- 【发布时间】2018/5/19 9:40:13
- 【点击频次】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