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再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
【正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且高效)。可以说,效率就是教学的生命线,是一堂好课的终端目标,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应树立课程意识和质量意识,寓教于乐,开窍有术,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一、把握好一节课的开端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心思从放松、无序的课间迅速收回到课堂上来,需要教师在导课时花足心思。要想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对知识的探究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应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一堂课的开端就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在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的导火索。”可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课的开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年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激趣导课。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师就应想方设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小游戏联系起来,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办法,使学生置身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在教学‘第几和几个’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多媒体动画结合故事的导入:一天,猪八戒去孙悟空家作客,悟空端上面包招待八戒。八戒笑眯眯的吃了一个面包,觉得好吃,于是又吃了一个,八戒摸摸肚子,觉得没吃饱,于是不好意思的看看悟空说:“猴哥,我还想吃。”悟空笑着说:“吃吧,吃吧!”八戒接着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吃下第五个,才觉得吃饱了。八戒摸摸脑袋说:“要是一开始就知道吃下第五个面包就能饱,那我直接吃第五个不就省事了吗?”八戒的话有道理吗?孩子们通过辩解,很快就能区别“5个和第5个”的含义了。而中高年级学生,心智相对成熟,可以通过通过设置悬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六年级《找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任意说一多边形,老师随口说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觉得很不可思议,随即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为新知的学习给足了马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改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我认为课堂练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练习要有针对性。
数学课上,很多老师都会在教学的第一环节设计铺垫性练习,目的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的记忆,架起通往新知的桥梁。我觉得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既找准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又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为一节课目标的达成,难点的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六年级《分数除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我的体重是60千克,小明体重35千克。我和小明体内水分各是多少千克?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当学生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了如指掌时,改变已知条件和问题就不会成为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阻碍了。本节课目标的达成也就顺畅通达了。
2、课中练习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圆环的面积》两计算公式进行对比时,设计了分组比赛: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用公式(一)S环=πR?-πr?,另一组用公式(二)S环=π(R?-r?)。通过比赛计算速度,分析胜负原因。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第二个计算公式的优越性。今后计算圆环面积时不需老师强调,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采用第二个公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这一心理特点,课堂练习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夺红旗,开火车,接力赛等,这样既能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3、课后练习要有层次性
高质量的课后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障。但许多教师不重视课后练习的设计,习惯把书上的题目做完了事,所有学生都做同一种练习题,显得没有层次性。这种做法使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感觉“吃不饱”,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则会力不从心,“消化不良”。所以课后练习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我在设计课后练习时通常会把内容分为3个层次:一是基础练习,这种练习是最基本的、带有模仿性的,要求人人过关;二是拓展练习,使学生巩固技能,把掌握的新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中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三是思维训练,使学生发展技能,启迪思维,开拓智力,练习的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既让每个学生都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效果。课堂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注意力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上课时一定要用微笑的面孔,和蔼的语言,给学生亲近感。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学会倾听,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积极亢奋的情感,用饱满的热情去吸引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感染下去主动学习数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一、把握好一节课的开端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心思从放松、无序的课间迅速收回到课堂上来,需要教师在导课时花足心思。要想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对知识的探究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应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一堂课的开端就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在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的导火索。”可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课的开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年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激趣导课。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师就应想方设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小游戏联系起来,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办法,使学生置身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在教学‘第几和几个’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多媒体动画结合故事的导入:一天,猪八戒去孙悟空家作客,悟空端上面包招待八戒。八戒笑眯眯的吃了一个面包,觉得好吃,于是又吃了一个,八戒摸摸肚子,觉得没吃饱,于是不好意思的看看悟空说:“猴哥,我还想吃。”悟空笑着说:“吃吧,吃吧!”八戒接着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吃下第五个,才觉得吃饱了。八戒摸摸脑袋说:“要是一开始就知道吃下第五个面包就能饱,那我直接吃第五个不就省事了吗?”八戒的话有道理吗?孩子们通过辩解,很快就能区别“5个和第5个”的含义了。而中高年级学生,心智相对成熟,可以通过通过设置悬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六年级《找规律》“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任意说一多边形,老师随口说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觉得很不可思议,随即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为新知的学习给足了马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改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我认为课堂练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练习要有针对性。
数学课上,很多老师都会在教学的第一环节设计铺垫性练习,目的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的记忆,架起通往新知的桥梁。我觉得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既找准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又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为一节课目标的达成,难点的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六年级《分数除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我的体重是60千克,小明体重35千克。我和小明体内水分各是多少千克?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当学生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了如指掌时,改变已知条件和问题就不会成为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阻碍了。本节课目标的达成也就顺畅通达了。
2、课中练习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圆环的面积》两计算公式进行对比时,设计了分组比赛: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用公式(一)S环=πR?-πr?,另一组用公式(二)S环=π(R?-r?)。通过比赛计算速度,分析胜负原因。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第二个计算公式的优越性。今后计算圆环面积时不需老师强调,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采用第二个公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这一心理特点,课堂练习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夺红旗,开火车,接力赛等,这样既能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3、课后练习要有层次性
高质量的课后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障。但许多教师不重视课后练习的设计,习惯把书上的题目做完了事,所有学生都做同一种练习题,显得没有层次性。这种做法使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感觉“吃不饱”,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则会力不从心,“消化不良”。所以课后练习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我在设计课后练习时通常会把内容分为3个层次:一是基础练习,这种练习是最基本的、带有模仿性的,要求人人过关;二是拓展练习,使学生巩固技能,把掌握的新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中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三是思维训练,使学生发展技能,启迪思维,开拓智力,练习的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既让每个学生都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效果。课堂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注意力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上课时一定要用微笑的面孔,和蔼的语言,给学生亲近感。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学会倾听,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积极亢奋的情感,用饱满的热情去吸引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感染下去主动学习数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 【发布时间】2018/5/19 9:43:40
- 【点击频次】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