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作者】 郭海博

【机构】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小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轰轰烈烈的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语文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在教学中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体验。然而,我镇农村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精髓掌握得不是很好,甚至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发生了偏差,这里有必要对我镇农村小学语文教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合适的解决策略。
  1.教学手段单一、呆板
  目前,官成镇农村小学许多教师仍延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课标教材一变再变,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状况。我们在随堂听课中发现:课堂大部分老师都犯有为问而问、为答而答、明知故问、为求课堂气氛活跃的“是非问”等毛病。这种与“返璞归真”、动态生成相背离,看似环环紧扣的假问题充斥课堂,人为地“格式化”了学生,导致教学重点不能突出,难点不能突破。部分老教师的教学工具性的意味太浓、功利意识太重。
  2.教学追求表面热闹,公开课成了表演秀
  与上述陈旧的教学模式相比,我们的部分年轻教师却又在语文教学中走向了另一极端。观摩了好几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我觉得他们关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仍如“雾里看花”。如一位教师执教《东方之珠》一文,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阅读,接着逐个出示关于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的多媒体课件。忽而是海豚精彩表演的视频,忽而出现铜锣湾热闹的街景,忽而又是香港回归时分的视频。最后老师又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香港的赞美之情。整堂课热热闹闹,好一派情趣盎然。其实这是一节没有“语文”的语文课,空泛的“人文性”大红大紫,而“工具性”却如水中望月,课堂没有实效。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为“满堂问”, 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竞赛课成了表演秀。
  3.课堂讨论偏重形式,忽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我们推门听课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授课华而不实,自主学习只是一句口号,小组合作只是一种高耗低效。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讨论过于简单,缺乏目标和步骤,造成了一种“假主体行为”。比如,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而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的时问,学生还没有说上两分钟,就草草收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教学硬件、软件资源不足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困难还在于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在计算机大行其道的今天,许多小学没有配备充足的电脑,其它先进的教学设备更谈不上。另外,农村小学教师操作电脑的水平普遍不高,普遍都不会利用网络资源来为教学服务,也不懂制作课件、设置丰富多彩的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再次,农村小学图书馆藏书不多,很多农村小学没有图书室,更谈不上设立教师专用阅览室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改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方法
  1.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教学目标通常分两类。一类是即时达成的目标,主要指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通常课上完就应达成。所以,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选择,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小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正在从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逐渐转变为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情感目标在许多教学设计中都有所体现。然而通过对一些教学目标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一堂课有大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也有具体的小的教学目标,这些小的教学目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才能得以完整的实现。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切实做好教学设计,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2.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关键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思路、新方法。
  1)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要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3)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注入式的教学影响了小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最终需要的是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创造性学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4)加强教学的互动。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小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易激发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双基训练是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载体。
  3.激活农村课程资源
  小小的课堂连接着大千世界,为了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老师不仅要拓宽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还应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立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洽的语文课程体系。目前我镇农村小学基本配备了小型多媒体设施,我们的教师应积极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各学校要充实图书室的藏书量,每个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奠基工程,任重道远,要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我们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倾注热情的同时,理性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勇于打破旧的教学方式,寻找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从而改进教学行为,构建有效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 【发布时间】2018/6/4 17:39:10
  • 【点击频次】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