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有效提问,打造数学魅力课堂

 

【作者】 邓玉红

【机构】 湖南省嘉禾县晋屏镇石羔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之一,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能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帮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那么,如何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进行有效提问?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浅见。
  一、 抓住思维深化的枢纽点提问
  一堂课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的丰硕与否,都与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将学生的理解分为几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分层次交流。
  师:能说一说你怎样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了长方形,发现可以摆30个,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生2:我觉得这样很麻烦。我没有全摆满。我发现长上可以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共摆5排。用乘法5×6就能求出一共要摆30个正方形,所以面积就是30平方厘米。
  师:真是个好办法,用你的方法不仅节省了材料还节省了时间。
  生3:我的方法更简单,我不用摆的方法就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我用尺子量了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6厘米,长×宽就能求出面积。
  师:长是6厘米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一行可以摆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师:能继续说下去吗?
  生3:宽是5厘米,说明可以摆5行,6×5等于30,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师:大家觉得他的方法简单吗?简单在哪里?
  师: 现在老师将长方形的长由整数6变成小数6.5,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你能说说哪种方法更加简单吗?
  生4:如果用摆一摆的方法,摆最后一个的时候还要将小纸片裁成两半用,摆起来会很麻烦,而用尺子量再计算马上就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利用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呈现了课堂教学的梯度。在学生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并不多,但都是在关键点引领学生去思考。“长是6厘米说明什么?”这个提问让学生更明白算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经历公式的形成过程。“大家觉得他的方法简单吗?简单在哪里?”“将长方形的长由整数6变成小数6.5,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你能说说哪种方法更简单吗?”引领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长方形面积的简便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过程,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二、 抓住知识探究的要点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几乎每一堂课都有课时教学重难点,将某些难点知识放在学段中,就是学段知识的重难点。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怎样引导,无从下手,学生应用时的错误率也很高。如学习梯形面积的时候,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中“上底+下底的和”总是记不住,这样的难点可以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迎刃而解。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笔者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抓住关键处设疑并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梯形的面积》的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初步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问题,当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把问题交给学生:“怎样才能求出梯形的面积呢?”
  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稍作思考之后:
  生1:我们可以试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2:梯形是不是也可以剪拼成长方形呢?(其他学生继续做着猜测)
  师:“大家的猜测好像都有道理,那么到底能不能行得通,我们可以——
  生(齐):动手试试!(教师微微一笑)
  说着学生拿起学具盒中的梯形纸片动手操作起来,学生们有的画,有的用剪刀剪,有的在小组中商议着什么,还有的学生若有所思,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在学生动手实践之后,他们就有了新的发现。
  生3:我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摆一摆,发现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学生纷纷尝试,虽然学生之间的梯形的大小不同,但是学生发现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就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教师思考:梯形的面积公式中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就是“上底+下底”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探究了梯形面积公式之后在计算时仍然很容易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这个环节的设置上进行了问题引导。
  我把两个梯形的上底朝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不改变这两个梯形方向的情况下,你还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纷纷进行尝试,结果拼不成平行四边形了,也不再轻易举手了,陷入了思考中:同样两个梯形,怎么我们能拼成平行四边形,老师的拼不成,原因在哪?我看到有的孩子在自己的桌子上来回摆弄着手中的梯形,看到学生好像有点眉目。
  教师再次追问:“虽然大家手中的梯形有的大有的小,但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都有一个相同的摆法。是什么呢?”
  这时候,大家不但观察自己手中的拼法,还和前后的同学进行了比较。
  生5:我知道了,我们都是把下底和上底合在了一起!
  有几个学生拍着自己的脑子:“噢,原来是这样!”
  很快,学生总结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此环节中教师进行了两处提问:“在不改变这两个梯形方向的情况下,你还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虽然大家手中的梯形有的大有的小,但能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都有一个相同的摆法。是什么呢?”在学生探究知识的关键之处,需要教师进行提问式的点拨,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学生一点一点地深入思考,最终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梯形面积的知识探究是个难点,而单纯的记忆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学生应用的时候仍然是个难点。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教会学生思考、比较、归纳、总结。
  总之,在知识探究的关键之处进行提问,在思维的深化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建构思考的模式,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总结方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数学的课堂才能丰富多彩,魅力无穷!
  • 【发布时间】2018/6/4 18:42:15
  • 【点击频次】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