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

 

【作者】 孙小玲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西北中心校

【摘要】 小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都处于最低级的阶段,如果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是如何产生的,那么学生将会对知识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刻。

【关键词】 经历;体验;产生;
【正文】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认为纸上得来的东西感受总不是很深刻。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新课程改革也明确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知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产生和应用的体验。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性目标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
  要想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而不是机械的等待老师的传授。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不能因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很难想到,而直接把公式告诉给学生,这样只能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不利于其思维的发展。而是要充分利用“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这一与学生以前学过的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这一最大的不同处,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其产生强烈地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只有学生有了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才能使他们有机会体验到知识的产生。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实物、挂图、趣味资料、游戏等手段,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架起学生已有经验、情感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导向。  
  三、让学生在搜集信息中经历和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教学时,让学生在课本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搜集信息,经历信息的搜集、整理、描述过程,认识和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的意识。如教学“数的应用”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数字信息,包括父母年龄、人口数、门牌号、身份证号、自己的学号等,弄清这些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不仅可以表示有几个、第几个,还可以制定成编码,用来传递信息,既为课堂教学做好了知识素材准备,又开阔了视野,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四、让学生在认知矛盾中经历和体验数学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要主动参与发现知识、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理解、掌握了知识才能学以致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时,要不怕学生出现错误,甚至要故意给学生提供出错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在验证对比、纠错等探索活动中发现新知,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给不同学习小组学生提供条件不同的学具:多数小组的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有的小组的圆柱和圆锥等底但不等高;有的既不等底,也不等高。 然后让学生用圆锥形学具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中,看几次才能倒满。汇报实验现象时,多数小组说“三次正好倒满”,少数小组的答案却各不相同,从而产生矛盾,引起全班学生的质疑。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对比,学生才发现三次正好倒满的小组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其他小组的圆柱和圆锥不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所以倒满用的次数各不相同,从而清楚地认识到“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认识到圆锥体积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等底等高”,使学生经历了圆锥体积公式的形成过程,突破了知识难点。  
  五、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数学 
  在新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兴趣,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体验数学。如在教学“左右”时,先让学生说出:我们常用左、右手各做哪些事?身体哪些部位像左手、右手这样成对出现?接着,让学生开展下面几项有趣的活动: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同桌两人伸出右手握握手;同桌两人手牵手走,并说出自己伸出的是哪一只手;说出上下楼梯要靠哪边走。最后让学生摆文具:左边先摆一个橡皮,右边摆一只铅笔,左边再摆一把尺子,右边再摆一本书。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了左右的相对性,也体验了数学活动离不开实际生活。  
  六、让学生在应用知识中经历和体验数学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如在教完“认识时间后”,教师组织“拨一拨、填一填、说一说”的活动:先出示学生父母工作、学习时间表和火车开出、进站时间表,再分组让学生自己演示学具钟面,然后让学生设计各自的作息时间表,并在小组内交流,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合理。这样,既巩固了“时间认识”的有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使他们懂得合理地安排自己学习、锻炼、娱乐 、休息的时间。
  总之,只要我们切实落实新课标要求,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应用的过程,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能乐学,就会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获得持续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8/6/4 18:46:11
  • 【点击频次】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