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之我见
【关键词】 小学;作文;提高;能力;
【正文】但是,我们作为老师的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们老师付出许多努力,学生也下了不少功夫,但常常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己浅薄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前,首先明确要求,然后,找出一篇类似的优秀作文在班上当范文朗读、讲解。让学生把握这种文章的写作要领。也可以激发其写作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同学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老师还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
关于积累,我们应该做到:积累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写;积累语言,让学生会具体写;积累方法,让学生会合理写。那么,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怎样积累呢?
1、在课本的课文内容中来积累
很多课文的思考题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和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会为写作做好铺垫。在写作文时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让学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2、从学习优秀作品中进行积累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得最好方式,也是最好途径。我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4、学生交往中积累语言。
学生是社会的人,也时常与他人交往。在交流中及时捕捉他人闪光的语言,先在头脑里暂时记忆,后抽空做好笔录。要真正落实语言的积累,笔者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随时记录备案,并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语言,最终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储存”,用时“呼之欲出”。
三、学会观察,吸收素材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只有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的人,随机观察,随机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让他们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使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不断增强。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收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际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坚持观察,获得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四、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习作。
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使其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作文难”这一痼疾才能手到病除。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生动有趣的素材积累也是影响学生作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我以为,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平时训练。其中,激发他们兴趣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在班上选取写得好的习作进行表扬,并在全班作为范文进行朗读;也可以把那些写得不算很好,但是其中有亮点的习作加以表扬。这样学生就能感到成功感,感到自己的进步,慢慢的不再惧怕写作了,从而爱上写作。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平时,让广大学生学会做人。
一、通过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前,首先明确要求,然后,找出一篇类似的优秀作文在班上当范文朗读、讲解。让学生把握这种文章的写作要领。也可以激发其写作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同学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老师还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
关于积累,我们应该做到:积累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写;积累语言,让学生会具体写;积累方法,让学生会合理写。那么,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怎样积累呢?
1、在课本的课文内容中来积累
很多课文的思考题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和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会为写作做好铺垫。在写作文时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让学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2、从学习优秀作品中进行积累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得最好方式,也是最好途径。我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4、学生交往中积累语言。
学生是社会的人,也时常与他人交往。在交流中及时捕捉他人闪光的语言,先在头脑里暂时记忆,后抽空做好笔录。要真正落实语言的积累,笔者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随时记录备案,并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语言,最终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储存”,用时“呼之欲出”。
三、学会观察,吸收素材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只有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的人,随机观察,随机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让他们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使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不断增强。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收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际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坚持观察,获得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四、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习作。
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使其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作文难”这一痼疾才能手到病除。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生动有趣的素材积累也是影响学生作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我以为,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平时训练。其中,激发他们兴趣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在班上选取写得好的习作进行表扬,并在全班作为范文进行朗读;也可以把那些写得不算很好,但是其中有亮点的习作加以表扬。这样学生就能感到成功感,感到自己的进步,慢慢的不再惧怕写作了,从而爱上写作。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平时,让广大学生学会做人。
- 【发布时间】2018/6/4 18:59:32
- 【点击频次】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