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课改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
【正文】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这项改革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成长、家庭的幸福。
通过几年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新课改确实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推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少,下面谈谈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应对对策。
一、初中课改出现的问题
1.观念的问题
(1)教师的观念
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原来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必然使一部分人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育的老路,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2)家长的观念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长期以来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供孩子上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让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家长希望学生在学校受到严格管教,认为学校教学应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新课程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致使部分家长不理解甚至反对,认为这样学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将来考不上大学,这学就是白上了。
2.课堂上的问题
课改的核心在课堂,课改暴露问题最多的也在课堂。在教改的氛围下,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课堂上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二是全盘否定老教法,浮离教学实际,花架太多。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备课不充分问题
情况一:过去一些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教导”学生,往往为是否教会了学生某一种解题方法而悲喜,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2)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数学是有用的”。新课改紧紧联系生活,相对于老教材对教学情境有较高要求。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合理、适当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如讲解抛物线时,由喷泉、篮球的行进轨迹引出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3)教学只求“热闹”
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生表现的愉悦、快乐,但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给人以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感觉,与数学学科的特性不符;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初中课改的基本对策
1.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新理念
通过学习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按“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指导,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基础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创造力,把课堂的空间交给学生,把课堂上时间还给学生。
2.加强教研
教研是新课改的根本出路,尤其是多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灵活、方便的校本教研既节约时间、经费又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将“四个一”的新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即教师每周至少做一次教后记录、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向备课组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作为一个制度扎实有效开展下去。当然参加校外的教学观摩、课改讲座、教学咨询指导等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砍柴不误磨刀工”,“付出终有回报”,在教研上舍得花时间必将极大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各校教学质量。
3.加强义务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班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时刻保持研究和创新的态度,以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4.合理使用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不当教材的复印者,不把教材当作圣经念。要结合本地实际活用好教材。①要对教材取舍重组。例如:在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这节中,课本是一课时,而我们将它分为三至四课时讲,另外,我们还补充、探讨了十字相乘法,目的是为了九年级分式约分奠定了基础。有的学校对华师大版教材中的证明内容进行了重组,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②要重视课题学习。课题学习是教材的延伸和拓展,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捷径。具体操作时不一定局限于书中内容,也可以参阅相应资料进行二次设计。③要生活体验教材。可以把热点话题编进教材。例如班干部的选举统计等都可编入相应的数学内容,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改变传统的机械、被动学习方式。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行。”只要我们能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思想,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必将取得进步!
通过几年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新课改确实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推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少,下面谈谈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应对对策。
一、初中课改出现的问题
1.观念的问题
(1)教师的观念
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原来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必然使一部分人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育的老路,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2)家长的观念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但长期以来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供孩子上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让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家长希望学生在学校受到严格管教,认为学校教学应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新课程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致使部分家长不理解甚至反对,认为这样学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将来考不上大学,这学就是白上了。
2.课堂上的问题
课改的核心在课堂,课改暴露问题最多的也在课堂。在教改的氛围下,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课堂上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二是全盘否定老教法,浮离教学实际,花架太多。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备课不充分问题
情况一:过去一些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教导”学生,往往为是否教会了学生某一种解题方法而悲喜,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2)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数学是有用的”。新课改紧紧联系生活,相对于老教材对教学情境有较高要求。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合理、适当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如讲解抛物线时,由喷泉、篮球的行进轨迹引出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3)教学只求“热闹”
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生表现的愉悦、快乐,但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给人以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感觉,与数学学科的特性不符;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初中课改的基本对策
1.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新理念
通过学习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按“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指导,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基础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创造力,把课堂的空间交给学生,把课堂上时间还给学生。
2.加强教研
教研是新课改的根本出路,尤其是多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灵活、方便的校本教研既节约时间、经费又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将“四个一”的新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即教师每周至少做一次教后记录、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向备课组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作为一个制度扎实有效开展下去。当然参加校外的教学观摩、课改讲座、教学咨询指导等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砍柴不误磨刀工”,“付出终有回报”,在教研上舍得花时间必将极大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各校教学质量。
3.加强义务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班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时刻保持研究和创新的态度,以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4.合理使用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不当教材的复印者,不把教材当作圣经念。要结合本地实际活用好教材。①要对教材取舍重组。例如:在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这节中,课本是一课时,而我们将它分为三至四课时讲,另外,我们还补充、探讨了十字相乘法,目的是为了九年级分式约分奠定了基础。有的学校对华师大版教材中的证明内容进行了重组,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②要重视课题学习。课题学习是教材的延伸和拓展,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捷径。具体操作时不一定局限于书中内容,也可以参阅相应资料进行二次设计。③要生活体验教材。可以把热点话题编进教材。例如班干部的选举统计等都可编入相应的数学内容,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改变传统的机械、被动学习方式。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行。”只要我们能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思想,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必将取得进步!
- 【发布时间】2018/6/4 19:04:58
- 【点击频次】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