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开放;
【正文】开放式实验教学推崇的是“人人可实验,处处可实验”的理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因此,开放式实验教学要结合这一点,在时间、空间、实验内容、实验结论、实验评价上都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它给学生提供了和谐的实验环境,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且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究,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而不是简单地对课本实验的模仿。从这个方面来说,开放式实验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了解生命热爱生命。如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编制开放式的实验内容
实验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还是起主导作用。因此,在进行开放式实验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编制实验活动内容。如何编制开放式的实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把实验教学的内容局限在课本上,更要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善于创新。做到实验材料多种,实验方法多变,实验时间自由。
(二)开放式的实验活动
所谓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的实验要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上真正做到开放,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进行学习与探究,一般来说,实验的方式有三种,课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下面结合不同的实验方式就如何开展开放性实验进行阐述。
(1)课堂实验。
教材上安排了一定的演示实验,可是数量有限,并且材料、设计方法等都有局限。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演示实验中对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进行开放。比如,学生平常的饮水多数是以可乐等各种饮料来代替。因此,在完成《合理膳食》的课本实验后,可以增加几个小实验。把可乐等饮料倒在蒸发皿里,放在酒精灯上蒸发。结果发现可乐蒸发后留下了厚厚的焦糖,可见热量非常的高。通过实验,既提高了兴趣,又能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饮食习惯,效果是非常好的。
(2)分组实验。
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学生是主体,教师切忌一手包办,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包括实验材料的宽松,即学生可以准备多种感兴趣的材料;实验设计的宽松,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法完成实验。只有这样学生的操作才能放得开,才能真正体现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如七年级上册《学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课,学生初次接触显微镜非常的感兴趣。除了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好的装片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带一些动物的毛发、纸张、水果表皮等等来观察。
(3)课外实验。
传统的实验都在课内完成,时间较短,学生只能按照实验册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操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实验,根本没有闲暇去思考、分析和总结。因此,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充分感受自然、物种的魅力,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在学习《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一节时,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到野外、公园、草坪、河滩等地方,寻找不同的生物,进而比较它们生存环境的不同。另外,在实验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再者,生物实验还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宽。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走向社会,巩固课本上所学知识,同时开阔视野,提高技能。比如,在八年级上册学习《近视眼及其矫正》内容之前,让学生在家里先了解一下老人的视力情况,比较近视和远视的区别,再比较老花镜跟近视眼镜的区别,并在周边进行调查,统计近视远视的发病率,完成调查报告,带到班级交流讨论,学生兴趣很浓。
(三)开放式的实验结论
开放式的实验内容,还要做到实验结论的宽松。允许出现多种实验结果,敢于让学生出错,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不要拘泥于课本,不要死板地要求所有的学生只能得到一个正确结果。对不同的实验结果保持宽容,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总结,在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乐趣和信心。
(四)开放式的实验评价
开放式实验教学要建立科学的、开放的评价体系,打破常规,改变过去单以考试成绩决定结果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具体如下:
(1)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学生成果展示栏,定期展示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总结的实验分析,撰写的心得、调查报告等。
(2)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评价。比如,是否能够积极的思考并回答问题,能否认真的参与讨论、参与小组活动等。
(3)根据平时的练习及期末测试评价。
初中生物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充分利用时间、材料等各种条件,结合自己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了解自然了解生物,从而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我们要以开放的教学理念、开放的实验环境,培养新一代的综合素质人才。
(一)编制开放式的实验内容
实验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还是起主导作用。因此,在进行开放式实验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编制实验活动内容。如何编制开放式的实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把实验教学的内容局限在课本上,更要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善于创新。做到实验材料多种,实验方法多变,实验时间自由。
(二)开放式的实验活动
所谓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的实验要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上真正做到开放,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进行学习与探究,一般来说,实验的方式有三种,课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下面结合不同的实验方式就如何开展开放性实验进行阐述。
(1)课堂实验。
教材上安排了一定的演示实验,可是数量有限,并且材料、设计方法等都有局限。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演示实验中对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进行开放。比如,学生平常的饮水多数是以可乐等各种饮料来代替。因此,在完成《合理膳食》的课本实验后,可以增加几个小实验。把可乐等饮料倒在蒸发皿里,放在酒精灯上蒸发。结果发现可乐蒸发后留下了厚厚的焦糖,可见热量非常的高。通过实验,既提高了兴趣,又能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饮食习惯,效果是非常好的。
(2)分组实验。
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学生是主体,教师切忌一手包办,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包括实验材料的宽松,即学生可以准备多种感兴趣的材料;实验设计的宽松,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法完成实验。只有这样学生的操作才能放得开,才能真正体现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如七年级上册《学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课,学生初次接触显微镜非常的感兴趣。除了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好的装片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带一些动物的毛发、纸张、水果表皮等等来观察。
(3)课外实验。
传统的实验都在课内完成,时间较短,学生只能按照实验册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操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实验,根本没有闲暇去思考、分析和总结。因此,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充分感受自然、物种的魅力,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在学习《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一节时,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到野外、公园、草坪、河滩等地方,寻找不同的生物,进而比较它们生存环境的不同。另外,在实验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再者,生物实验还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宽。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走向社会,巩固课本上所学知识,同时开阔视野,提高技能。比如,在八年级上册学习《近视眼及其矫正》内容之前,让学生在家里先了解一下老人的视力情况,比较近视和远视的区别,再比较老花镜跟近视眼镜的区别,并在周边进行调查,统计近视远视的发病率,完成调查报告,带到班级交流讨论,学生兴趣很浓。
(三)开放式的实验结论
开放式的实验内容,还要做到实验结论的宽松。允许出现多种实验结果,敢于让学生出错,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不要拘泥于课本,不要死板地要求所有的学生只能得到一个正确结果。对不同的实验结果保持宽容,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总结,在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乐趣和信心。
(四)开放式的实验评价
开放式实验教学要建立科学的、开放的评价体系,打破常规,改变过去单以考试成绩决定结果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具体如下:
(1)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学生成果展示栏,定期展示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总结的实验分析,撰写的心得、调查报告等。
(2)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评价。比如,是否能够积极的思考并回答问题,能否认真的参与讨论、参与小组活动等。
(3)根据平时的练习及期末测试评价。
初中生物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充分利用时间、材料等各种条件,结合自己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了解自然了解生物,从而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我们要以开放的教学理念、开放的实验环境,培养新一代的综合素质人才。
- 【发布时间】2018/6/4 19:11:12
- 【点击频次】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