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学前美术教育及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学前美术教育 ;
【正文】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学前美术教育应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审美的感悟力、想象力,进而发展他们卓越的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是否杰出又和童年时期的想象力培养密切相关,因此想象力的发展非常重要。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因此,对于学龄前儿童培养其想象力无疑是重要的任务。为此,笔者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想象力与学前美术教育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人们不仅能够回忆起感知过的形象,而且能够利用已有的表象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密切关联的,没有想象力,创造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想象力的发挥决定了创造力的施展。想象力只在头脑里,可以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和天马行空的思考,创造力则要从想象力里面转化到现实中,有能力把想象出的东西变成实际可操作的、可以创造出东西的能力。儿童美术活动是指儿童所从事的绘画、手工等造型艺术活动。是儿童感知社会生活的情感表达,也是与同伴和他人交流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尚未发达的时候更是如此,“十个孩子九个爱画”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孩子画画,可能并非我们所理解的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或许更多地是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与情感。而且,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情绪和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这一意义看,儿童美术具有一种鲜明的自发性特征。教师要大胆地利用幼儿的联想能力,合理地引导,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促使幼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创新。这是美术教育活动的主旨之一。
(二)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将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表达应当作为幼儿美术课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的责任是创设教学情境和提供学习材料,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学习。而目前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老师在教学时总是把自己作为主体,“教”的太多!“组织”的太多!“参与”的太多!根本关注不到每个孩子,有些默默无闻的孩子常常被老师忽略,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和引导,从而失去了发展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孩子的个性发展为重点,构建具有操作性、创造性的教学形式,给他们创设教学情境和提供各种绘画、手工材料,设定主题,鼓励儿童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领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然后仔细观察每个孩子,记录他们活动的情况,及时肯定与引导,在儿童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从而构建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和积累儿童的视觉表象;结合具体的教育活动,鼓励和正确引导儿童进行大胆地幻想;通过写生画、主题想象画等训练都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三)走进儿童世界,建构师生平等对话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老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想象力。教师应在两大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方面是基本技能,包括唱歌、弹琴、绘画、语言等方面;另一方面是知识,要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常识以及儿童心理知识,只有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才会具有解读孩子的能力。儿童美术活动当中若缺乏想象力的参与,那是非常可怕的。同样,教师如果缺乏审美想象力,连幼儿画都读不懂,又怎么去指导幼儿呢?儿童画是儿童所思所想的情感流露,儿童利用绘画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与同伴交流。试想一位想象力贫乏的教师,能打开并进入孩子那深邃而一望无际的想象空间吗?由此看来,儿童通过语言、简单的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审美体验,在此过程中体验快乐、想象、创造的乐趣,才是美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师如果不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捕捉或意识不到这一点,则很难上好美术课。
(四)尊重儿童主体,促进儿童想象力发展
首先,教师要尊重儿童的想象力。笔者在上一节《自画像 》课时。我先请幼儿欣赏世界名画,如毕加索自画像、梵高自画像等大师作品,再引导孩子们观察人的五官,我给每个小朋友一面镜子,让他们通过照镜子来观察自己的五官,然后再互相观察,从大轮廓到小细节有次序的加以引导,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比较。然后鼓励孩子们把观察到的五官特征画下来。十分钟之后孩子们相继完了自己的作品,并把作品展示给大家,个个都很踊跃、很高兴、很有成就感!每一张自画像都栩栩如生,个性十足,效果非常好。最感动的是一个小女孩的正面头像自画像,她梳着长马尾在后脑勺,而她把长马尾却画在了侧面左耳边上,虽然线条不太流畅,但女孩子的特征非常鲜明,充分地展现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教师对儿童想象力的尊重莫过于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艺术是对儿童具有的原始创造性的最佳诠释。每一个儿童都与生俱来地拥有艺术创造能力,教师要保护儿童这些宝贵的天性。其次,教师在新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指导下,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提供适合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因材施教,挖掘潜能。教师对幼儿的尊重还体现在过程评价方面。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及表现方式,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过程,接纳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幼儿的美术作品。
总之, 一个人的想象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小培养,从细微处着手,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个有心人,尊重孩子的兴趣,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要,体会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一、想象力与学前美术教育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人们不仅能够回忆起感知过的形象,而且能够利用已有的表象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密切关联的,没有想象力,创造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想象力的发挥决定了创造力的施展。想象力只在头脑里,可以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和天马行空的思考,创造力则要从想象力里面转化到现实中,有能力把想象出的东西变成实际可操作的、可以创造出东西的能力。儿童美术活动是指儿童所从事的绘画、手工等造型艺术活动。是儿童感知社会生活的情感表达,也是与同伴和他人交流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尚未发达的时候更是如此,“十个孩子九个爱画”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孩子画画,可能并非我们所理解的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或许更多地是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与情感。而且,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情绪和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这一意义看,儿童美术具有一种鲜明的自发性特征。教师要大胆地利用幼儿的联想能力,合理地引导,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促使幼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创新。这是美术教育活动的主旨之一。
(二)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将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表达应当作为幼儿美术课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的责任是创设教学情境和提供学习材料,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学习。而目前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老师在教学时总是把自己作为主体,“教”的太多!“组织”的太多!“参与”的太多!根本关注不到每个孩子,有些默默无闻的孩子常常被老师忽略,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和引导,从而失去了发展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孩子的个性发展为重点,构建具有操作性、创造性的教学形式,给他们创设教学情境和提供各种绘画、手工材料,设定主题,鼓励儿童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领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然后仔细观察每个孩子,记录他们活动的情况,及时肯定与引导,在儿童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从而构建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和积累儿童的视觉表象;结合具体的教育活动,鼓励和正确引导儿童进行大胆地幻想;通过写生画、主题想象画等训练都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三)走进儿童世界,建构师生平等对话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老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想象力。教师应在两大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方面是基本技能,包括唱歌、弹琴、绘画、语言等方面;另一方面是知识,要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常识以及儿童心理知识,只有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才会具有解读孩子的能力。儿童美术活动当中若缺乏想象力的参与,那是非常可怕的。同样,教师如果缺乏审美想象力,连幼儿画都读不懂,又怎么去指导幼儿呢?儿童画是儿童所思所想的情感流露,儿童利用绘画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与同伴交流。试想一位想象力贫乏的教师,能打开并进入孩子那深邃而一望无际的想象空间吗?由此看来,儿童通过语言、简单的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审美体验,在此过程中体验快乐、想象、创造的乐趣,才是美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师如果不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捕捉或意识不到这一点,则很难上好美术课。
(四)尊重儿童主体,促进儿童想象力发展
首先,教师要尊重儿童的想象力。笔者在上一节《自画像 》课时。我先请幼儿欣赏世界名画,如毕加索自画像、梵高自画像等大师作品,再引导孩子们观察人的五官,我给每个小朋友一面镜子,让他们通过照镜子来观察自己的五官,然后再互相观察,从大轮廓到小细节有次序的加以引导,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比较。然后鼓励孩子们把观察到的五官特征画下来。十分钟之后孩子们相继完了自己的作品,并把作品展示给大家,个个都很踊跃、很高兴、很有成就感!每一张自画像都栩栩如生,个性十足,效果非常好。最感动的是一个小女孩的正面头像自画像,她梳着长马尾在后脑勺,而她把长马尾却画在了侧面左耳边上,虽然线条不太流畅,但女孩子的特征非常鲜明,充分地展现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教师对儿童想象力的尊重莫过于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艺术是对儿童具有的原始创造性的最佳诠释。每一个儿童都与生俱来地拥有艺术创造能力,教师要保护儿童这些宝贵的天性。其次,教师在新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指导下,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提供适合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因材施教,挖掘潜能。教师对幼儿的尊重还体现在过程评价方面。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及表现方式,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过程,接纳不同的创作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幼儿的美术作品。
总之, 一个人的想象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小培养,从细微处着手,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个有心人,尊重孩子的兴趣,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要,体会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8/6/4 19:31:35
- 【点击频次】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