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探怎样创设数学教学的有效课堂

 

【作者】 吕洋涛

【机构】 新疆巴州石油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中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气息。随着新课标运用和新教材实施,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标准也随之诞生,给中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个性化行为的学习,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因而,面对新课改的呼唤,我们积极从事了创设数学有效课堂的探索,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诸多的体会,在此,与广大同仁共同商榷。
  一、建立良好情感,营造宽松课堂氛围
  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体现学生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建立良好情感机制。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学生在这样和谐宽松的场所,才能畅所欲言,发挥自身的最大能动作用。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如学习九年纪第一章证明(二)时,教师先出示了这样一道探究性问题——如果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可以一刀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试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学具合作实验完成,利用展台给全班同学展示并讲解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并渗入竞争机制看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布置后,各组成员立马动手研究方案,本组成员之间存在不同的见解,相互之间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每个小组通过讨论实验都有了自己的结果。展示时,方案不一,各具特色,配以有理有据的方案分析和辩论,精彩极了。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合作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效果便可想而知。
  三、引导自主探究,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学生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教学是认知、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整体生命成长、发展的过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实践出真知!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和引领教学,注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由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探索、共研讨、同提高、同发展。如此,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每人桌上放着一大一小两张圆形纸片,让学生进行猜想这两张圆纸片能说明什么数学问题?以两人一组,动手实践,探讨说明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后利用学具通过分组实验进行验证;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由于学生亲自参加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这一探究发现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课改实践中,只要我们教师准确把握好主导地位,以课堂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凸现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性,由此使数学课堂呈现出无限生机和活力。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必然会创设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 【发布时间】2018/6/4 19:34:30
  • 【点击频次】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