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作者】 1.郭学珍 2.曹兰美

【机构】 1.山东省安丘市兴华学校 2.山东省安丘市体育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生从老师的提问中,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等信息。教师则可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教学效果的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堂为什么要进行提问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小学生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他们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课堂中好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提问,不能只为问而提问,不能脱离课文内容而随便提问,而是要围绕所学内容的中心进行提问。
  2、系统性原则
  提问,应从整体考虑,使提问成为一个个问题之间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层层推进,步步提高。所提的问题富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不能漫无中心,不能太琐碎。
  3、启发性原则
  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联想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所提问题,不能太空泛,太深奥,应该具有适度性,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
  4、趣味性原则
  所提问题,新颖生动,富有情趣,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要提那
  些枯燥无味的问题。
  5、民主性原则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应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基础上展开生动活泼的讨论,在民主融洽的气氛中解决问题。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不要训斥,不要嘲笑讽刺,要循循善诱加以纠正。
  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要求
  1、问在课题处。课题是语文课文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语文课文内容的作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语文课题入手层层地深入挖掘。
  2、问在忽略处。语文课文中有些词语往往不被学生注意,但教师不能忽略,教师应循着文章思路,把它提出来探究,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3、问在疑难处。当学生学习上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教师应善于点拨诱导,几经回环,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4、抓住重、难点,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制定的。课文的难点,要根据课文的难易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确定。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要围绕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情况,特别要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
  5、设计的问题要适当、适度和适量。适当,主要根据文章不同体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适度,主要指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适量,主要指问题的多少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的问题,要防止浅、玄、碎、杂,避免过分简单、深奥、琐碎和杂乱。
  6、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这样设计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设计的问题,像一根魔术棒,吸引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7、设计的问题要有科学性,问题要正确,要有层次梯度,要合情合理。设计的问题,不能有科学性错误,要正确无误,合情合理,还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有台阶、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课文知识,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回答问题。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法
  1、渐进型提问
  在提问时,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级而上。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层层设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集散型提问
  集中一点发问,回答发散,同中求异,点上生花。既能激发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发表意见,又能使全体学生加入答问的行列,甚至形成热烈讨论的气氛。
  3、引发型提问
  这类问题多用于讲课前的导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情感,引发学生钻研讨论问题的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深究型提问
  这类提问多用于细读语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语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探索语文课文中字、词、句、段及修辞的用法,逐步理清课文的重点,深究重点词、句的用法。
  5、入境型提问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课文中的词、句决不是枯燥的符号,它包蕴着活生生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入境”。学生一旦进入了课文中的情境,把自己扮演成文中某一角色时,这种“参与感”一经产生,兴趣就会大增,受感染亦更深,对课文重点和生词意思的理解也就更深。
  6、矛盾型提问
  问题是思维的路标。矛盾型提问旨在思维上设置对立面,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论争。当学生在头脑中存在矛盾时,学生最爱思考,思维最活跃。
  7、由浅入深,连贯追问
  对于课文的关键处要抓住水放,提出一些互相连贯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
  8、纵横展开,促进迁移
  “为迁移而教”、“教是为了不教”。纵向深入固然可以达到深化的目的,但前后的问题情境各不相同,难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迁移,如果从横向展开,接连提出几个情境相似的问题,则有利于学生用前一种思维模式去思考相类似的问题,从而达到迁移的目的,但内容的深化受到一定的影响;若纵横同时展开,则可弥补两者的不足,达到组合优化。
  • 【发布时间】2018/6/4 19:45:44
  • 【点击频次】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