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林光凤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镇化乐小学

【摘要】 《课程标准》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其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科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以情感来掌握知识。教师应善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积极状态,始终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充分认识问题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的策略,以加强教师们对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重视。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正文】  一、引言新课标标准指出:“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调动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用一个个问题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学会质疑、解疑、增强思维辨别能力、批判能力,最终获得真正的智慧。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于如何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很多人做了大量的研究。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题、探索求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而心理学也认为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调解三方面的功能。情境教学强调教师提供或创设的情境,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欲望,努力揭示和获得场景提供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努力揭示和获得场景提供的内在知识,最终从感性认识,经过情绪性的内在思维,上升为理性认识。
  问题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问题情境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情境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起关键作用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地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问题情境教学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情境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使学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书本。 问题情境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地学习,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研究问题,大胆向教师提问题或提出创造性的观点,根据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谈论、辨析,并在关键处予以点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问题情境教学可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情境教学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而情景教学恰好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基地。当学生解决了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及时鼓励与表扬会使其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 目的性原则 数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处于探求新知的起始阶段,教师一般先将设计好的课件、挂图或实物等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今天要研究、探讨的数学问题。因此,情境的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能围绕本课节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否则,再好的问题情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徒劳的。 
  (二)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奇特、生动,对学生要能产生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此事的关注和兴趣。一般来说,中低年级学生比较关注“好玩、有趣、新奇”的事物,如:游戏、故事,儿歌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事物和任务更感兴趣。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就可以从儿歌入手,进行新知的引入。“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然后根据青蛙的个数与嘴巴、眼睛、腿和跳水声的个数的关系,让学生说出,n只青蛙的情况: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从而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融为一体,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 参与性原则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而不能单纯的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数学问题情境”活动化,让学生亲自投身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动手、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四) 障碍性原则 数学问题情境中所产生的问题要具有一定难度和坡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能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新知的实际应用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出现一些多余条件或缺少必要条件的情境,让学生收集、整理一些相关信息,以及分析、取舍一些相关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地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小白兔由于骄傲输了,小白兔不服气。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这时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从而积极地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发现要看比赛公不公平,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的周长,小白兔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这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学过,处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深深地被问题所吸引,从而陷入积极地探索状态之中。在这里,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不是纯数学问题,而是虚拟现实的情境。使学生不再感到神秘和陌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数学素有“思维体操”之称,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和剪刀,课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剪出几个三角形,让学生求出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加在一起求出了内角和;有的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平角,而求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总结规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操作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这样学生对主动构建所学到的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 回复 举报 中学生作文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22:43:39 | 只看该作者 人类所有发现﹑发明﹑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讲解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创设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能使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设学习。 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这节课,老师请同学们都当校长,比一比看谁有领导才能。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校向学生家长承诺四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超过30分钟。一天,王强爸爸找到校长说:昨天王强的作业写了60分钟,老师留的作业太多了。请问各位校长,面对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办呢?同学们针对这个现实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地探讨,想出了多种办法,最后认为最好的办法应当是:对全班的作业时间进行统计,形成一个表,看看全班其他同学的作业时间是不是在30分钟之内,只有王强例外。这种方法最有说服力。新知的教学在同学们解决的策略中展开。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学们享受到了创设的喜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既能把学生置于一种“愤悱”状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创新成为可能,也变为现实。
  (四)创设抽象与概念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所知的感性材料 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经过比较﹑分类﹑抽象等思维活动,从中找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最后概括出新的数学概念。使学生切身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1、班级组织去春游,有40名同学参加,需乘车去,一个人7元,250元钱乘车够不够?2、到了河边有17位同学想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几人,要租几条船?你打算怎么安排?学生对这些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的,是他们所关注的事情。因此,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大大增加,投入思维也就可想而知了。创设这样的总是情境,问题所要求的已不是往常的一个具体“多少”,而是一个平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和思考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帮助他们从中体会到学习服务于生活的真实性,产生对学习的亲近感,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结束语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活力,让学生感兴趣地掌握知识,当然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我们应尊循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教师只有以学科知识创设情境,以情感来掌握知识,多总结生活经验、教学实践和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灵感,才能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
  • 【发布时间】2018/7/2 15:21:12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