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关于培养学生课堂问题意识方法初探
【关键词】 高中物理;问题意识;能力培养;
【正文】新课改的高中物理更重视探究性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探究和创新的第一步就是问题的提出。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很好的推进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心话”,学生才能对疑惑的问题说出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而是学生的合作者;课堂不在有紧张和专制,而是平等、自由的科学探究。只有让学生提出问题,才能找到学生对知识上的疑惑究竟在哪里,老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多鼓励、多肯定,能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体验思索、提问的乐趣,从“不敢问”发展到“想问”,从“想问”发展到“好问”、“乐问”。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时,有一个学生对简单的受力分析题很头疼,受力分析标出的很乱,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肯定了他的好学,让他一步步的说出自己的疑问:摩擦力的方向怎么标?弹力怎么分析?在经过了详细的讲解后,学生对这几个力有了一定的认识,清晰的区别了这几个力的不同,学生得到了尊重很兴奋,在以后的课堂中也积极的提出问题,而且随着逐渐的进步,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了距离,不怕问的问题简单而被嘲笑,每次有积极的思考,尽力让自己的问题准确有力,使学生的进步很快。
二、多角度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对学生学习活动最好的刺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要精心的创设一些情景,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对疑惑问题的提出。
(一)利用多彩图片创设情景
在高中物理的教材中就有很多科技图画,尤其是章节前的图片,更具有这一章节的代表性,老师可以适时的让学生去观察,以图片带动感情,进一步提出这些理论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积极的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波的形成和传播》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课本上有人浪的图片,还可以增加水波的图片,海啸发生时的图片,多个材料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受到视觉上的冲击,很自然提出:海啸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威力?水波能传输,为什么漂浮在上面的树叶却不随着漂动?…等等很多问题,使学生的疑问与课文知识相连,顺利的展开我们的教学。
(二)利用实验探究创设情景
高中物理教学中,会有很多的实验探究,利用探究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现象和操作中发现问题,诱导学生去积极的思考和分析,进而提出更有代表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要通过在真空中对比羽毛与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实验,根据两者同时落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还应考虑哪些情况。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会更认真的观察实验,提出自己的疑惑:自由落体是匀速运动吗?还是加速运动呢?怎么计算它们落地时的速度呢?这些问题很好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习新知识建立的好的环境。
三、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体现问题的价值性
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就会在认知中掌握主动权,教师使学生“会问”,教给学生提问问题的方法。
(一)类比法提出问题
在许多的物理问题中,经常会发现某些不同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形式上的类似,同样的物理规律、概念,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有一定的异同,对比前后的变化,互相之间的矛盾,利用新旧理论中相似的现象,利用已知的物理规律去寻找或推导未知的物理规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波的干涉》时,提出对光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对比,找出他们的相似特点:直线传播、波的反射和干涉。事实上声音是一种波动,而光是不是也符合这样的概念呢?通过这样对比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考虑问题,设计一些探究的实验来验证。
(二)验证法提出问题
针对高中物理教材里的一些现象和理论,可以使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推测和猜想,在实验中验证其推理。这种探究法的使用开可以倒推来看,学生在验证试验时,通过操作和动脑,发现规律,使用理论加以解释,以灵活学生知识之间的迁移。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学生在动手操作两球碰撞的实验中,经过反复思考操作,学生会发现碰撞前后能量守恒,从而提出能否在理论上证明这一点?如果两个小球的质量不等,又会有什么现象?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反问,来理解实验和理论的相通点,从而提高探究实验的高效性。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提问的方法,像逆反法、极限法、变化法、因果法等,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需要,灵活的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为有效探究做准备。
四、建立思维的独立性,倡导学生质疑精神
质疑是创造的开始,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针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思考并提出问题,从单一的、盲目的提出问题,到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已学的知识去分析、判断,根据自身的认知去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逐渐提升问题的“价值”,通过对自己认知的挑战,去获得新的收获,教师应该及时的激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建立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掌握良好的提问方法,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乐于将自己的知识和疑问与大家分享,使用课堂的一切手段倡导学生多提问,在提问中对比、学习、交流、提高,肯定学生思考的以免,纠正学生不足的一面,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有关电动势的问题时,学生提出了“原线圈电路是闭合的,但为什么电动势却没有电流呢?”每一种提问学生都是经过了积极的思考得来的,而老师就不能用一句“高考不考”来搪塞学生,降低学生问题的积极性,也就泯灭了学生创新的天性。总之,紧紧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营造平等自由的谈论氛围,多角度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逐步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眼光”,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灵活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参考文献:
[1]鞠七明.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教资料,2005(16)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心话”,学生才能对疑惑的问题说出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而是学生的合作者;课堂不在有紧张和专制,而是平等、自由的科学探究。只有让学生提出问题,才能找到学生对知识上的疑惑究竟在哪里,老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多鼓励、多肯定,能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体验思索、提问的乐趣,从“不敢问”发展到“想问”,从“想问”发展到“好问”、“乐问”。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时,有一个学生对简单的受力分析题很头疼,受力分析标出的很乱,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肯定了他的好学,让他一步步的说出自己的疑问:摩擦力的方向怎么标?弹力怎么分析?在经过了详细的讲解后,学生对这几个力有了一定的认识,清晰的区别了这几个力的不同,学生得到了尊重很兴奋,在以后的课堂中也积极的提出问题,而且随着逐渐的进步,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了距离,不怕问的问题简单而被嘲笑,每次有积极的思考,尽力让自己的问题准确有力,使学生的进步很快。
二、多角度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对学生学习活动最好的刺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要精心的创设一些情景,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对疑惑问题的提出。
(一)利用多彩图片创设情景
在高中物理的教材中就有很多科技图画,尤其是章节前的图片,更具有这一章节的代表性,老师可以适时的让学生去观察,以图片带动感情,进一步提出这些理论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积极的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波的形成和传播》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课本上有人浪的图片,还可以增加水波的图片,海啸发生时的图片,多个材料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受到视觉上的冲击,很自然提出:海啸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威力?水波能传输,为什么漂浮在上面的树叶却不随着漂动?…等等很多问题,使学生的疑问与课文知识相连,顺利的展开我们的教学。
(二)利用实验探究创设情景
高中物理教学中,会有很多的实验探究,利用探究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现象和操作中发现问题,诱导学生去积极的思考和分析,进而提出更有代表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要通过在真空中对比羽毛与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实验,根据两者同时落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还应考虑哪些情况。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会更认真的观察实验,提出自己的疑惑:自由落体是匀速运动吗?还是加速运动呢?怎么计算它们落地时的速度呢?这些问题很好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习新知识建立的好的环境。
三、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体现问题的价值性
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就会在认知中掌握主动权,教师使学生“会问”,教给学生提问问题的方法。
(一)类比法提出问题
在许多的物理问题中,经常会发现某些不同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形式上的类似,同样的物理规律、概念,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有一定的异同,对比前后的变化,互相之间的矛盾,利用新旧理论中相似的现象,利用已知的物理规律去寻找或推导未知的物理规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波的干涉》时,提出对光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对比,找出他们的相似特点:直线传播、波的反射和干涉。事实上声音是一种波动,而光是不是也符合这样的概念呢?通过这样对比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考虑问题,设计一些探究的实验来验证。
(二)验证法提出问题
针对高中物理教材里的一些现象和理论,可以使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推测和猜想,在实验中验证其推理。这种探究法的使用开可以倒推来看,学生在验证试验时,通过操作和动脑,发现规律,使用理论加以解释,以灵活学生知识之间的迁移。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学生在动手操作两球碰撞的实验中,经过反复思考操作,学生会发现碰撞前后能量守恒,从而提出能否在理论上证明这一点?如果两个小球的质量不等,又会有什么现象?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反问,来理解实验和理论的相通点,从而提高探究实验的高效性。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提问的方法,像逆反法、极限法、变化法、因果法等,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需要,灵活的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为有效探究做准备。
四、建立思维的独立性,倡导学生质疑精神
质疑是创造的开始,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针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思考并提出问题,从单一的、盲目的提出问题,到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已学的知识去分析、判断,根据自身的认知去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逐渐提升问题的“价值”,通过对自己认知的挑战,去获得新的收获,教师应该及时的激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建立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掌握良好的提问方法,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乐于将自己的知识和疑问与大家分享,使用课堂的一切手段倡导学生多提问,在提问中对比、学习、交流、提高,肯定学生思考的以免,纠正学生不足的一面,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有关电动势的问题时,学生提出了“原线圈电路是闭合的,但为什么电动势却没有电流呢?”每一种提问学生都是经过了积极的思考得来的,而老师就不能用一句“高考不考”来搪塞学生,降低学生问题的积极性,也就泯灭了学生创新的天性。总之,紧紧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营造平等自由的谈论氛围,多角度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逐步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眼光”,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灵活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参考文献:
[1]鞠七明.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教资料,2005(16)
- 【发布时间】2018/7/2 16:37:10
- 【点击频次】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