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如何上出“语文味”

 

【作者】 苏安仕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文利中学

【摘要】 当前,语文教学被异彩纷呈的教改复杂化了,语文课似乎越来越难教了。殊不知很多的轰轰烈烈后面,抛弃的是语文的“语”和“文”字。岂知,丢失了“语文味”的语文课,也就丢失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命发展的本色,上得更有“语文味”呢?

【关键词】 语文课堂;“语文味”;
【正文】一、滤出“纯”味——教学内容更“单纯”一些
  “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把课上得单纯一些,并不等于单而不丰,纯而不厚,单纯一些其实就是头绪简化,目标单纯;内容集中一些,重点突出一些。而不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或者是“你花了老半天说来说去的,我其实早就懂了;我真正需要你帮助的,反而得不到”。
  二、品出“本”味——语言品味更“充分”一些
  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入“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中”的境界。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语”“文”。只有基于语言品味的领悟才是最真切最能自然内化的。语文学习是混沌的,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这也许有点“老态”,但我认为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方面却是最实在最需要的。
  单纯一些教语文绝不是把语文教学简单化,而是真实地引导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朴实地引领学生潜心会文的过程,平实地启发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扎扎实实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语文教学追寻的单纯,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单纯”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的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
  三、探求“真”味——探究过程更“深入”一些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其次,熟读精思,领悟话题;最后选择课文中的精彩语段等有价值的话题作为对话的主题。引领孩子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
  大凡探究学习,要把握好七个要素:
  1.选准探究内容。这是上好探究课的基础。因为我们只有聚焦“第一次”与“真好”这两个词语,才能解读文本的深沉含义。
  2.创设探究情境。课堂的情境创设,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和听觉,激起了他们的情绪、情感,更唤起了学生在本节课上表达的一种冲动、欲望和对美好未来的一种向往,珍重第一次,走好人生路,这样的主旨也就自然而然的凸显出来了!
  3.提出探究问题。问题既指向文本,更指向学生自己,尤其指向学生的心灵深处。前一个问题的预设是为了下一个问题更好地生成,而下一个问题的生成又能为更下面的问题预设服务。
  4.营造探究氛围。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流动中,完成了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的角色的转换,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时候探究课就进入到高潮了。
  5.亲历探究过程。学生在动情之后,那些生命中宝贵的、活生生的个性体验都被调动了出来,同他学习语言的认知活动融会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时,学生已经不是单纯在学习语言文字,学习和他没有关系的文章;而是伴随独特的、具有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再一次地体验自身的经历和情感。
  6.启迪探究思维。这是探究的核心。具有生成性的课堂一定有师生全部身心的投入,有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有师生知识结构的重组,有师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而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就是思维。不管你怎么搞,你要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好问题,想活问题。
  7.体现探究价值。探究式学习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对人的生命和创造性的激发,亮化昭示人的生命价值。当人的激情迸发了,生命之灯被点亮了,参与生命磨砺的激情、兴趣、信心和意志等优秀的精神品质得以树立了,那么学生未来去克服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就有了基础准备。这就是探究式学习语文对生命的意义。
  但是,如何进行切合文本内容特点的“探究”,“探究”是如何真正落实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智慧、语文素养上?还需要老师作些实实在在的探究。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不在于探究形式的热闹与否,而在于学生内在的生命发展与否,即课堂教学的安排是否激发起学生的智慧活动,是否引发学生求索的欲望和行为。我想,如果课堂教学能够建立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能够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为前提,引导再自然深入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甚而让学生自己阅读,可能更理想些。学生的差异带来课堂的丰富性和多变性,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反映做出随机应变。课前预设之外,更多的是依照学生的认知在走,教学过程、重难点都可能发生转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以学促教!
  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化繁为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枝条才能呈上冲生长。教师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下来了,学生的活动就在一定程度上多起来了。这就是加与减的辩证法。探究深入一点,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习者有最大的收益和进步。
  四、凸出“个”味——教师个性更“彰显”一些
  对教师来说,如何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能结合自身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如何以自己独特的人格个性魅力,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在完全真实状态下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和文本解读;如何自然展现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匠心独运,左右逢源,自然圆融……这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挑战!每一堂课都是一种尝试和积累,每堂课都是不同的生命体验。这个过程,是一次上下求索的“教学苦旅”,是超越自我的真实写照,是一种苦涩的历练,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教学重生。这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的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独特发现和深刻认识!
  由此可见,把语文课上得单纯一些,是一切的前提。而把课上得单纯一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要求教师要下功夫备课,而且还要求教师有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上课时能顺其自然,不拼课,不玩课,能删繁就简,化难为易,从而把最精华的奉献与学生。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一种繁琐,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则等于成功。“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艺术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就是简洁。美到极致是自然,绚丽之极是朴实。尽管对“语文味”的认识见仁见智,我想,以上的杂谈,大概也是一种“语文味”吧。
  • 【发布时间】2018/7/2 16:37:34
  • 【点击频次】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