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趣味教学法

 

【作者】 傅咸松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第四中学

【摘要】 老师上历史与社会课若是简单的采取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分析、归纳、读背,学生就会丧失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不可能实现历史社会学科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多方面的尝试和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课;趣味教学;
【正文】现在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非常轻视,而且很不喜欢,他们认为学习历史,不过就是勾考点,临考前使劲背一背,并形象地称历史科为“背多分”,考完之后就把教材和资料都扔了,根本没有兴趣。其实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之后,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本人在借鉴他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编写“三字经”、“四字经”、顺口溜等提高趣味性。
  “三字经”、顺口溜等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学生喜欢读,也容易记住,因此非常受学生欢迎。如我在上历史与社会课中夏商周朝的时候,总结课文为以下几句三字经:三代是:夏商周。第一朝:“夏朝”也。建立者:是“禹”也。第二朝:“商朝”也,建立者,是“汤”也,成就有:甲骨文、青铜器。其中最:司母戊大方鼎。我国文、可考史、从商朝始也。在上秦汉与匈奴的关系时,总结为:秦始皇时、北击匈奴、夺回河套、修筑长城、防御匈奴。西汉初年、匈奴南侵、高祖抵御、失败而回、被迫“和亲”、以求和平。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北击匈奴、匈奴大败、无力对抗。武帝之后、匈奴称臣、匈奴对汉、主动“和亲”、双方经济、得到发展、双方文化、得到交流。东汉时候、匈奴分裂、南部南迁、北部为敌、汉军出击、北匈奴逃遁、从此消失。顺口溜的也很多,举例如下:秦朝开创好制度、中央集权官僚制、郡县制度在地方。隋朝开创好制度、一是三省六部制、二是科举考试制。元朝开创好制度、行省制度影响深。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记忆方法,也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二、利用史料,呈现史料,提高趣味性。
  学生也很喜欢阅读史料,这样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又提高了思维训练,从而也提高了趣味性。如我在上抗日战争这一课时,在讲到中日力量对比时,我出示如下史料表格:

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
  学生阅读之后,就得出: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那是因为它认为自己的国力和军力大大强于中国。那么我们祖国只有发愤图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不被侵犯,才能维护世界和平。这样既丰富了这课的资料,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利用讨论,提高趣味性。
  课堂上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如我在上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我提出“国家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观点,有的学生就反对了,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落后就要挨打”,例证是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有的说“落后的也可以打先进的”,例证是辽、西夏、金攻打北宋,金、蒙元攻打南宋,蒙古、后金攻打明朝等,而且最终打败先进的;有的说“落后的不一定挨打”,例证是当今世界上的大多数落后国家没有被他国侵略;有的说“落后的抗击先进的进攻,最后打败先进的”,例证是中国的抗日战争,越南人民六十年代的抗美战争等。这些讨论,让人耳目一新,活跃了课堂,提高了趣味性。
  四、利用比较概括法,提高趣味性。
  在学习相同类型或相关相近的知识点时,一般可用比较法列表概括,增强印象,提高趣味性。如两宋时期与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情况,可列表如下:








  实践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表格学习法,积极性很高,很多历史知识可以列表学习,提高趣味性。
  五、课堂内组织学生活动,提高趣味性。
  学生自己动手活动,也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如我在上中国行政区划这一课时,对各省的轮廓要求有个熟悉,我就要求学生对照书本,把各省的轮廓画到纸上,可以临摹着画,也可以用透明的纸把各省的轮廓印在纸上。学生们一个个都拿出纸笔画了起来,画得很认真。然后我请他们说说各省的轮廓像什么,他们有的说黑龙江的轮廓很像老鸭,有的说云南的轮廓很像只孔雀开屏,有的说内蒙古的轮廓很像条张牙舞爪的龙,湖北的轮廓很像只蹲在地上的蛤蟆。很多想象都有,以后有节课,我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省的轮廓,要求学生来再认,他们很快就认出来了,说明那节活动课的效果很好。
  六、教学语言要生动,讲历史事件或故事,提高趣味性。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上,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情景或故事。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娱乐”中轻松学习历史。如我在上春秋五霸齐桓公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我讲了“齐桓公不记前嫌重用管仲”的故事,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齐桓公名小白,其前任是他的兄长齐襄公。齐襄公是一个丧失人伦的衣冠禽兽,把齐国搞得一塌糊涂,使齐国政治潜藏着极其严重的危机。诸公子纷纷逃亡,以避灾难。公子小白与心腹鲍叔牙投奔莒国,弟弟公子纠则同心腹管仲投奔了鲁国。不久,国内发生政变,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得知消息后,分别由他们所居的国家派遣军队,护送他们回国。两兄弟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成为国君。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齐国君位,管仲单人匹马驰向通往莒国的大道,奋力追赶上了公子小白。他假装恭顺,上前拜见小白,乘小白不注意,突然猛发一箭,直向小白心窝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了下来。管仲大喜过望,急忙策马而逃。管仲赶上公子纠的队伍后,把事情对公子纠讲了。他们以为政敌已除,于是便从容不迫地向齐国进发。但是当他们赶到齐国首都临淄时,却得知小白已经登基为国君了。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要封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他对齐桓公说:“管仲之才,胜我百倍,君若欲大展宏图,非管仲莫属。”齐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旷世奇才,又见鲍叔牙竭诚推荐,于是决定捐弃前嫌,重用管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懂得了要成就大事,就得有宽宏大量的胸怀。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不但的创新,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13年7-8月
  [2]《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刘俊、周德兴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3]《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
  [4]《中国历史小故事》
  • 【发布时间】2018/7/2 17:22:10
  • 【点击频次】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