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对上好初中信息课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
【正文】 多年来,在担任整个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以下就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作一浅谈。
一、课堂演示,讲解为主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陆续建成了新的电脑室,同时配备了几十台多媒体电脑,从而形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我们教师在上课期间,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作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Windows98系统操作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上机实践(当然上该节课前已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因为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在他们预习后自己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看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多强,从而证实自己的理论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然后我运用了“跃龙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一边进行适当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做就进一步证实了学生们对自己预习后自行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再让学生们上机实践一次,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我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
二、强化练习,激发兴趣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节上课时使用Word软件进行录入、排版,并对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讲完IE浏览器的使用后,就让每位学生运用IE浏览器浏览本市的网站和其他教育网站。这样,每教学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进行网络教学
自从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出现,上级领导对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非常重视,因此,我们学校也少不了增加上网这项功能。在计算机教学中,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知识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知识。我们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让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新闻、参加各网站的BBS、收发电子邮件等。采取各种方式设计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我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五、实现分组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教师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可以避免诸多弊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6——8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上课前先进行培训。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可由其它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进行指导。
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我就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Word2003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老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积极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版面新颖、内容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还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来出版班上的墙报。这些实际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信息意识。
总之,初中信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作为教师应善于总结提高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方略,就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演示,讲解为主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陆续建成了新的电脑室,同时配备了几十台多媒体电脑,从而形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强大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我们教师在上课期间,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广播系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作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Windows98系统操作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上机实践(当然上该节课前已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因为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在他们预习后自己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看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多强,从而证实自己的理论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然后我运用了“跃龙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一边进行适当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做就进一步证实了学生们对自己预习后自行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再让学生们上机实践一次,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我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
二、强化练习,激发兴趣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在下一节上课时使用Word软件进行录入、排版,并对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讲完IE浏览器的使用后,就让每位学生运用IE浏览器浏览本市的网站和其他教育网站。这样,每教学一项新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熟练掌握操作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进行网络教学
自从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出现,上级领导对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非常重视,因此,我们学校也少不了增加上网这项功能。在计算机教学中,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知识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知识。我们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让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新闻、参加各网站的BBS、收发电子邮件等。采取各种方式设计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我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五、实现分组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不仅教师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可以避免诸多弊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6——8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上课前先进行培训。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可由其它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进行指导。
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各班要出手抄报展览,我就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Word2003软件来制作更美观的电子手抄报,然后交给老师打印出来,在校园内展出,学生积极性大大增强了,部分学生做出版面新颖、内容丰富的电子手抄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还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来出版班上的墙报。这些实际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信息意识。
总之,初中信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作为教师应善于总结提高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方略,就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8/7/2 19:15:12
- 【点击频次】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