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班级管理与学生成绩提升
【关键词】 ;
【正文】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从入学直到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教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思想道德品质的具备,乃至走上社会各方面的定位,都和教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中得出的信息是:教师是他们的引导者和奠基人,教师怎样管理好学生,引导好学生,挖掘好学生,塑造好学生,都与班级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教中,我和同事们常在一起探讨这一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同时自己又在深深的思索——究竟如何来管好班级?从中摸索了一条管理方法:
1、激励学生学习信心,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如果学生没有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无论教师怎样引导和灌输都无异于水中摸月,途劳无功。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一支生机有活力的班干部队伍,可在全班学生面前彰显其表率作用,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时又起到桥梁作用,成为学生和教师沟通的纽带。
2、建立和家长交流沟通平台。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不是学校或课堂的单一任务,家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把班级管理好,就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就要时时和家长沟通交流,召开至少三次家长会(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听取各方真实想法,扬长避短,群策群力,共同搞好班级管理。
3、建立好学生信息袋。信息袋是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的真实凭据,信息袋不能单单用好与坏来评定学生,要认真记录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品德的点滴,多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做不但可让学生信任老师,同时可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威信,起到一石多鸟之功效。
4、建立班级互助小组。在班级教育中,我把全班分成三个大组,大组又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成员又按好差搭配,这样优生可帮助和带动后进生。组与组之间又相互评比,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
5、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静下心来学习,而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恰恰体现了班级管理是否严谨、有效。为此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本学期,我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比如,孩子们每节课从操场回到教室后,教室里总是闹闹哄哄,静不下来。于是我告诉孩子:“老师这个月重点抓的工作就是铃响刚进教室的纪律,大家都认为这段时间还没有上课,可以松散一会儿,这是不对的,这样不仅使我们班级看起来很乱,更重要的它是一种非常不良的习惯,对我们日后的学习非常不利。”当孩子们明确了道理之后,多数同学会比较配合老师,再从外面走进教室时,先看看老师,而我顺势做观察状,多数听话的孩子坐直坐好,只有少数调皮的孩子会无视你的存在,我便一一点名,让孩子站到前面,让孩子把说话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帮助分析这些话是否该说,此时,孩子往往会不好意思,这也就达到了我的目的。为了让大家明确老师对此事的重视,每天的晨会上我都会总结前一天的情况,对新的一天提出明确的要求,天天如此,渐渐地,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后,就坐的一个比一个直,原来一片混乱的状态被这良好的习惯取而代之。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师节节课的抓,每天每时都严,切不能这个好习惯抓三天又急着养成下一个好习惯,这样做根本达不到形成习惯的目的。为了养成好习惯,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允许学生犯错误,还要有一颗把事情做好的执著之心。学生养成的好习惯越多,班级则会越好,班级好了,学习氛围也就营造出来了。一个好的班集体最基本的是要有好的班风,学风,这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最基本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作为班级的核心——班主任,更应该随时掌握班级情况,及时扼制一些不良风气的养成与蔓延。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来交流我的一些做法。
首先在班级管理方面:
加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研究,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工作中,我从班级管理入手,针对学生的个体行为,将激励理论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养成教育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平时工作中,我经常给学生以鼓励和赞扬,同时十分重视“因材施教”。我不仅表扬优等生、有突出特长及进步的学生,而且更注意捕捉“差等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光点”进而扩展成“光环”。表扬方式除了当众口头表扬外,还用授予小称号、给与物质奖励、写在光荣榜上、给家长“报喜”、给与班内一定职务工作等形式。这些积极的、肯定的评价,给与学生行为的正强化,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一、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进行思想教育。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内容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认为这些需要中的后三种需要是我们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值得重视的。这些需要有时藏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随时等待我们去发现。我们应做细心人,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各种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满足他的某种需要,从而进一步激发他的道德情感,引导他改正缺点,弥补不足。
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社交需要,实际上思想道德品质较差的学生这种需要更为强烈。他们内心喜欢与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学习,希望在集体中得到快乐。但他们一般都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且学习成绩较差,在同学们眼中成为“笨孩子、坏孩子”。他们“游离”于集体之中。他们的社交需要表现为有的默默在一旁观望,有的则作恶作剧、捣乱。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在向我们表明,他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也想参加大家的活动。
班集体作为孩子的一个社会群体,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尽量增强集体对学生的接纳程度,不使一个学生感到被冷落、被抛弃,努力通过改善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关系来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班内有一男生,有很强的攻击行为。他在学校经常没有缘故地打人。大家都讨厌他、不喜欢和他玩。在教育过程中,我除了与家长联系,争取家庭的支持外,还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他。我召开了班委会,号召班干部要暗暗帮助他、监督他、团结他。课下,班委都有意识和他一起游戏,发现他有要打人的倾向时,及时劝阻。这样,他打人的机会少多了。并且,在班干部的带动下,和他一起玩的同学多了起来。两个月后,同学们讨论认为他改掉了打人的坏习惯,并选他为本周的小组长。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大家的一致推选,是一种特殊的荣誉。班集体有力地帮他矫正了攻击行为。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真情感染学生。
每个人(包括孩子)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信任学生。“在品格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接近学生,这就是对他们的信任”。我对学生充满希望,相信他们无论身上有多大的缺点,都会改掉。我确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都会成为更好的孩子。
2、全面理解学生。我们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这样我们会十分武断。平时,我注意常听听他们的心声,有时他们的话会给我们以很多启发。
3、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批评要讲艺术。我面对犯错误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要冷静,尽量不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因为每个孩子都愿意听到表扬,而批评会引起其情绪的不快,而公开场合点名批评后果会更严惩尤其对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灵伤害。
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用成功激励学生。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物。
获取成功是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如果学生在学校经常体验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因此,我们要给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改变评价成功的标准。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们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或成绩,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他的另一方面不足可相应得到弥补。有的不良行为可以得到纠正。班上有一名女生,思维较慢,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较差,大家没有人爱和她玩。为了让这个孩子能有所转变,下课不和男孩子追打,我让她每天擦讲桌和黑板槽,她真的坚持去做了,而且我发现她做得很认真。我及时在班上表扬她关心集体,她的学习积极性也相应提高,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我想这正验证了一位名人的话:“没有比成功更能促使人成功了的了。”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情感。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用爱去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全身心地投入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真诚地爱护学生。所以,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用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学生,学生就能从自己亲身感受到的爱护和关怀中,学会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为他人着想。从而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关系,为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创造了条件。
二、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素养是“童心”
孩子的思维。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说要理解学生,但是如果一个班主任不能像学生一样思维,他就永远不可能理解学生,那么他为班级工作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很多孩子的行为用大人的思维是难以理解的,而这难以理解也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死结,不光是老师,包括家长,都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代沟”。基本上所有的“代沟”问题都是这样的,父母老师说:这孩子怎么能这样?为什么?难以理解!孩子却说:你们从来都不了解我!究其原因就是:双方的思维方式根本不同,那么对一件事情的理解也就绝对不会相同,你不可能要求十几岁的孩子用三十岁的方式思考,但是问题还必须解决,那么,就只好我们改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考,只有这样,才会打开我刚才所说的“死结”。
孩子的纯真。童心,意味着纯朴,真诚,自然,率直。我们这些成年人,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但是,我们也在这些历练中掩藏了我们的童心,可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童心,因为你哪怕表现出一点点的矫饰,圆滑,世故,敷衍塞责,麻木不仁,都逃不过学生纯净的眼睛,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们只能有一副面孔——诚实!因为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靠正直来铸造。
总之,班级的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工作方法有成千上万,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讲究方法,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勤于管理,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定能水到渠成,让班级集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至于如何提高语文的成绩,我认为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末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习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勤奋的思索。小学是教育基础,而语文教学又是培育新苗的一方重地。
语文教学与人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教材多为以文叙事、以文抒情、以文拟人状物等。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情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情境,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我在上《陶罐与铁罐》时,我创造了活跃的学习气氛,即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也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节课,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很高。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现,十次表现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由于小学生的兴趣易变而稳定性差,而获得成功的学习,会使学习兴趣迅速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已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成功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不能让他们感到自已是落伍者,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要及时给以肯定。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
备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俗语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备好课,写好教案,准备教具。备课时教师要考虑清楚如何讲,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做练习等等;同时,考虑用什么教法、学法使学生最容易明白。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发生。
“预习加温习都抵不上课堂细学习”。这句话说明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梯度的开展教学。教师要密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尤其是一小部分弱势群体,要忧其所忧、乐其所乐,给他们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对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要有意识的设计不同层级要求,进行不同程度地提示、点拨、启发、引导,如果发现他们一旦有点小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将生本的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因为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异,在课堂中真正能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等结果,从不思索。
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将重点放在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合作交流,要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是“交付”,教师应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上的学习主人。学生的求知欲一旦被激发,学生就能以快乐的情感进行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动力,自主地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障碍,促进学习的内化,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进入“要学”、“乐学”的境界。
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由于四人小组的编排是是不同层次的。因而在学习中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能够积极的做到互相帮助与扶持。基础薄弱的学生就得到了程度好的学生的帮助,作为他自身来说也会非常主动地向小组中其他比自己强的同学请教。在同一小组中,最优的带着其他三个一起努力,生帮生,生教生,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使得优者更优,后进者有了更大的进步。
总之,班级管理好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大有好处。
从教中,我和同事们常在一起探讨这一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同时自己又在深深的思索——究竟如何来管好班级?从中摸索了一条管理方法:
1、激励学生学习信心,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如果学生没有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无论教师怎样引导和灌输都无异于水中摸月,途劳无功。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一支生机有活力的班干部队伍,可在全班学生面前彰显其表率作用,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时又起到桥梁作用,成为学生和教师沟通的纽带。
2、建立和家长交流沟通平台。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不是学校或课堂的单一任务,家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把班级管理好,就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就要时时和家长沟通交流,召开至少三次家长会(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听取各方真实想法,扬长避短,群策群力,共同搞好班级管理。
3、建立好学生信息袋。信息袋是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的真实凭据,信息袋不能单单用好与坏来评定学生,要认真记录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品德的点滴,多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做不但可让学生信任老师,同时可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威信,起到一石多鸟之功效。
4、建立班级互助小组。在班级教育中,我把全班分成三个大组,大组又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成员又按好差搭配,这样优生可帮助和带动后进生。组与组之间又相互评比,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
5、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静下心来学习,而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恰恰体现了班级管理是否严谨、有效。为此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本学期,我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比如,孩子们每节课从操场回到教室后,教室里总是闹闹哄哄,静不下来。于是我告诉孩子:“老师这个月重点抓的工作就是铃响刚进教室的纪律,大家都认为这段时间还没有上课,可以松散一会儿,这是不对的,这样不仅使我们班级看起来很乱,更重要的它是一种非常不良的习惯,对我们日后的学习非常不利。”当孩子们明确了道理之后,多数同学会比较配合老师,再从外面走进教室时,先看看老师,而我顺势做观察状,多数听话的孩子坐直坐好,只有少数调皮的孩子会无视你的存在,我便一一点名,让孩子站到前面,让孩子把说话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帮助分析这些话是否该说,此时,孩子往往会不好意思,这也就达到了我的目的。为了让大家明确老师对此事的重视,每天的晨会上我都会总结前一天的情况,对新的一天提出明确的要求,天天如此,渐渐地,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后,就坐的一个比一个直,原来一片混乱的状态被这良好的习惯取而代之。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师节节课的抓,每天每时都严,切不能这个好习惯抓三天又急着养成下一个好习惯,这样做根本达不到形成习惯的目的。为了养成好习惯,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允许学生犯错误,还要有一颗把事情做好的执著之心。学生养成的好习惯越多,班级则会越好,班级好了,学习氛围也就营造出来了。一个好的班集体最基本的是要有好的班风,学风,这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最基本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作为班级的核心——班主任,更应该随时掌握班级情况,及时扼制一些不良风气的养成与蔓延。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来交流我的一些做法。
首先在班级管理方面:
加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研究,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工作中,我从班级管理入手,针对学生的个体行为,将激励理论运用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养成教育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平时工作中,我经常给学生以鼓励和赞扬,同时十分重视“因材施教”。我不仅表扬优等生、有突出特长及进步的学生,而且更注意捕捉“差等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光点”进而扩展成“光环”。表扬方式除了当众口头表扬外,还用授予小称号、给与物质奖励、写在光荣榜上、给家长“报喜”、给与班内一定职务工作等形式。这些积极的、肯定的评价,给与学生行为的正强化,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一、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进行思想教育。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内容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认为这些需要中的后三种需要是我们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值得重视的。这些需要有时藏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随时等待我们去发现。我们应做细心人,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各种心理需要,从尊重入手,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满足他的某种需要,从而进一步激发他的道德情感,引导他改正缺点,弥补不足。
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社交需要,实际上思想道德品质较差的学生这种需要更为强烈。他们内心喜欢与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学习,希望在集体中得到快乐。但他们一般都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且学习成绩较差,在同学们眼中成为“笨孩子、坏孩子”。他们“游离”于集体之中。他们的社交需要表现为有的默默在一旁观望,有的则作恶作剧、捣乱。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在向我们表明,他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也想参加大家的活动。
班集体作为孩子的一个社会群体,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尽量增强集体对学生的接纳程度,不使一个学生感到被冷落、被抛弃,努力通过改善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关系来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班内有一男生,有很强的攻击行为。他在学校经常没有缘故地打人。大家都讨厌他、不喜欢和他玩。在教育过程中,我除了与家长联系,争取家庭的支持外,还用集体的力量影响他。我召开了班委会,号召班干部要暗暗帮助他、监督他、团结他。课下,班委都有意识和他一起游戏,发现他有要打人的倾向时,及时劝阻。这样,他打人的机会少多了。并且,在班干部的带动下,和他一起玩的同学多了起来。两个月后,同学们讨论认为他改掉了打人的坏习惯,并选他为本周的小组长。这是他第一次得到大家的一致推选,是一种特殊的荣誉。班集体有力地帮他矫正了攻击行为。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真情感染学生。
每个人(包括孩子)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信任学生。“在品格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接近学生,这就是对他们的信任”。我对学生充满希望,相信他们无论身上有多大的缺点,都会改掉。我确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都会成为更好的孩子。
2、全面理解学生。我们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这样我们会十分武断。平时,我注意常听听他们的心声,有时他们的话会给我们以很多启发。
3、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批评要讲艺术。我面对犯错误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要冷静,尽量不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因为每个孩子都愿意听到表扬,而批评会引起其情绪的不快,而公开场合点名批评后果会更严惩尤其对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灵伤害。
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用成功激励学生。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物。
获取成功是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如果学生在学校经常体验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因此,我们要给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改变评价成功的标准。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们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或成绩,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并享受到由此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他的另一方面不足可相应得到弥补。有的不良行为可以得到纠正。班上有一名女生,思维较慢,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较差,大家没有人爱和她玩。为了让这个孩子能有所转变,下课不和男孩子追打,我让她每天擦讲桌和黑板槽,她真的坚持去做了,而且我发现她做得很认真。我及时在班上表扬她关心集体,她的学习积极性也相应提高,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我想这正验证了一位名人的话:“没有比成功更能促使人成功了的了。”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情感。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用爱去感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全身心地投入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真诚地爱护学生。所以,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用全身心的爱护关心学生,学生就能从自己亲身感受到的爱护和关怀中,学会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为他人着想。从而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关系,为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创造了条件。
二、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素养是“童心”
孩子的思维。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说要理解学生,但是如果一个班主任不能像学生一样思维,他就永远不可能理解学生,那么他为班级工作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很多孩子的行为用大人的思维是难以理解的,而这难以理解也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死结,不光是老师,包括家长,都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代沟”。基本上所有的“代沟”问题都是这样的,父母老师说:这孩子怎么能这样?为什么?难以理解!孩子却说:你们从来都不了解我!究其原因就是:双方的思维方式根本不同,那么对一件事情的理解也就绝对不会相同,你不可能要求十几岁的孩子用三十岁的方式思考,但是问题还必须解决,那么,就只好我们改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考,只有这样,才会打开我刚才所说的“死结”。
孩子的纯真。童心,意味着纯朴,真诚,自然,率直。我们这些成年人,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但是,我们也在这些历练中掩藏了我们的童心,可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童心,因为你哪怕表现出一点点的矫饰,圆滑,世故,敷衍塞责,麻木不仁,都逃不过学生纯净的眼睛,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们只能有一副面孔——诚实!因为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靠正直来铸造。
总之,班级的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工作方法有成千上万,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讲究方法,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勤于管理,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定能水到渠成,让班级集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至于如何提高语文的成绩,我认为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末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习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勤奋的思索。小学是教育基础,而语文教学又是培育新苗的一方重地。
语文教学与人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教材多为以文叙事、以文抒情、以文拟人状物等。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情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情境,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我在上《陶罐与铁罐》时,我创造了活跃的学习气氛,即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也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节课,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很高。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现,十次表现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由于小学生的兴趣易变而稳定性差,而获得成功的学习,会使学习兴趣迅速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已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成功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不能让他们感到自已是落伍者,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要及时给以肯定。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备课。
备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俗语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备好课,写好教案,准备教具。备课时教师要考虑清楚如何讲,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做练习等等;同时,考虑用什么教法、学法使学生最容易明白。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差错发生。
“预习加温习都抵不上课堂细学习”。这句话说明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梯度的开展教学。教师要密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尤其是一小部分弱势群体,要忧其所忧、乐其所乐,给他们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对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要有意识的设计不同层级要求,进行不同程度地提示、点拨、启发、引导,如果发现他们一旦有点小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将生本的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因为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异,在课堂中真正能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等结果,从不思索。
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将重点放在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合作交流,要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是“交付”,教师应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上的学习主人。学生的求知欲一旦被激发,学生就能以快乐的情感进行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动力,自主地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障碍,促进学习的内化,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进入“要学”、“乐学”的境界。
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由于四人小组的编排是是不同层次的。因而在学习中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能够积极的做到互相帮助与扶持。基础薄弱的学生就得到了程度好的学生的帮助,作为他自身来说也会非常主动地向小组中其他比自己强的同学请教。在同一小组中,最优的带着其他三个一起努力,生帮生,生教生,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使得优者更优,后进者有了更大的进步。
总之,班级管理好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大有好处。
- 【发布时间】2018/7/3 9:22:17
- 【点击频次】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