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智力

 

【作者】 李 兴

【机构】 广西博白县那林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们知道,语文课发展学生的智力,从其自身特点出发,主要须培养的是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要通过语文课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达到。从常理上讲,这四方面能力的训练越进行得好,智力的发展就越好。但每一个有教学实践体味的人都明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并非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智力发展的价值。如:对字词的注音解释、讲授作者和朝代背景、抄写文章段落大意等。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如果能对自己教学内容中智力发展因此强和弱或者根本不存在智力因此培养的教学环节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做到在教学中扬长避短,重其所重,我想语文教学就能更好好达到我们传授知识、培养智力的教学目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真正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多学一些知识,多记一些常识,常常使劲地“灌”一些繁琐的脱离实际的东西。如作者的出身、名号、经历、写过的作品等,有的按照教学参考书,抄背景,抄中心思想,抄段落大意、抄词语解释……教师常常不辞辛苦地满黑板地让学生“吃”自己嚼烂了的现成饭。这样的教学能很好的发展智力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是的,从表面上看,学生也许背了一些东西,也记了一些词语解释,厚本厚本的也抄了一些笔记,但从语文听、说、读、写的真正能力来看,从发展智力来看,其价值空间有多大,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研究。
  这样的教学,在短时间内看不出学生的优劣,但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学习,或到社会上,或是实践中,就会显露出学生语文听、说、读、写方面真正欠缺的能力。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真正发展学生智力,必须处理好两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同对他们智力发展培养间的关系。语文课涉及的知识除自身的文学文化常识外,还包括天文、地理、文学、历史、哲学,甚至数、理、化等方面(人们常说一个语文教师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左知数理化,右知文史哲),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又涉及到了许多现代科技的知识,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而这些知识都是人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在认知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其记忆、理解、想像能力得以发展,离开了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就失去了依托。但是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认识事物、识识世界,培养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智力培养,我认为较传授具体的书本知识更为重要。因为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将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在学校全部学到手。但学生只要通过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方法,也即他们能能力得到了提高,那么他们会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地去提高完善自己。这就是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们的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大赛上拿大奖,却无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我想原因就在我们的教学没有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不仅语文,其他学科也如此)。
  二是将发展智力同听、说、讲、写训练相结合。实践证明,语文课的智力培养离不开听、说、读、写。但我们也要注意,并非这四方面得到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智力就一定能发展得好。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释词、析句无不准确达义;阅读能够概括中心、归纳层次;作文时文通词达、成理成章等,但在某些方面总使人感到有些遗憾。如:阅读能读懂却发现不了问题,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蛤很难有独到的见解;作文观点平平,常人云亦云,缺乏新颖的思想,遣词运句常流于一般。这样的学生在考试中也许会得高分,然而静心想来,他们的智力发展算好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他们的的头脑中缺少创造性的东西。可见在进行听说读写的同时,有必要再强调强调发展智力,毕竟过程和结果是有区别的。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我认为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结果中那部分积累的知识可以突击出来,但结果中另一部分即思维方法的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却很靠突击获得。它需要靠整个学习过程的训练慢慢培养。我很赞成魏书生的一个观点:不会写作,从写一句话开始,慢慢来……这个观点看来很简单,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需要你用长期的教学实践去体会,才能领悟。其实这讲的是一个过程,学习的结果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完善。发展智力而进行的听、说、读、写训练必须着眼于创造性想像能力、分析思考问题时的敏锐独到的洞察力。
  创新始于问题,“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滋生创新胚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在听、说、读、写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出现新思想,产生新观点,想出新方法,生出新见解。
  在教学中发展智力,要从多方面思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都要注意发挥智力因素。许多已被我们的经验证明是僵死的、无用的、徒劳的、无益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东西,应该通用性抛弃。
  • 【发布时间】2018/7/3 9:25:33
  • 【点击频次】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