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探究

 

【作者】 韦国胜

【机构】 广西博白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初中历史课要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这种理念和要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上下功夫,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正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回顾过去的教学,我们存在许多弊端: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为了考试的需要,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专制而扼杀。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历史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热情。情境与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动力源,其设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质量,所以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笔者在初三历史专题复习讲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节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数据、图片、文艺作品进行综合,设置两个对比情况:①唐、宋、元、明、清(中叶前)封建中国与世界上其它封建大国国力比较情况。②清朝中叶以来,中国与西方列强国力比较情况及其演化过程。然后提出问题:①中西大国国力比较状况发生转折的时间在什么时候?②世界近代史以后,中国与西方列强孰强孰弱?③世界近代史后,中国与西方列强孰强孰弱?④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分析讨论,引寻归纳
  情景设置、提出问题环节只是提供了探究热情与动力,而分析讨论、归纳结论的过程则是学生进入实质性探究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专题复习中,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历史知识,列出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如清末的专制统治;官吏的贪污腐化,统治集团内部的勾心斗角;鸦片的输入;社会矛盾的加剧;西方科技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通过广泛讨论,充分论证得出了两点主要原因:一是内因——清末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二是外因——西方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和西方列强的崛起。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清政府还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造成了中国的落后,由此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从侧面说明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三、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后,教师要让学生运用结论去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案例:①明治维新前日本与中国一样,即将沦为半殖民地,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很快成为亚洲强国。②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
  至此,运用结论分析现实问题的探究过程基本结束。但教学还可以拓展延伸。笔者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复习中,结合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达到人道合一的目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探究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要教给学生质疑和提问的一般技巧。学生的质疑和提问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超越自我,具有创新价值的过程。教师不一定要清晰地告诉学生该如何质疑和提问,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提问技巧的培养,以使学生具有质疑和提问的能力。
  2.要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方法等的培养渗透于探究活动中去。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积极参与、积极尝试中学会探究。须知,若不让学生尝试去做,那么学生永远都不会如何去探究。提升探究能力的学习小组一般安排为4-6人,一般采取同桌及前后同学组合,也可以自由结合。这样既可保证学生的人人参与,又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机会,使得探究过程不仅是获取结论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学会探究的过程。
  3.要及时导疑,加强师生合作。“思维随问题而出现,并与问题形影相随。”学生反馈的问题需要及时捕捉、分析并做出反应,但不应包办代替,避免学生产生思维惰性。教师要善于提炼学生的各种问题,以激发矛盾,引起“冲突”,激活思维,达到集思解疑释惑的目。还应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逐步解决疑问,使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实践证明,问题探究法教学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先进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学手段、设备的不断完善,教师更要及时捕捉问题探究的契机,进行启发点拨,运用多种方法来启动学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的阀门。教师只有将开发智慧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 【发布时间】2018/7/3 9:30:47
  • 【点击频次】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