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正文】《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让美术回到生活中,让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认识美术了解美术。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创设的情感氛围,在美术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生活知识为学生创设可感、可触的教学情境,不仅可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还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创设生活化情境已成为美术教学改革当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及心理特点相符;第二,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第三,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具新奇感,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保持课堂气氛的轻松、愉悦,使学生能快乐创作;第四,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中,我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
我积极创设能引发学生想像空间的情境,如故事情境、声音情境等。故事情境即教学中将学习内容巧妙地结合到一定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的思维空间依托于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小动物盖房子》,上课伊始,我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Flash动画,了解到活泼可爱的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风刮倒了,小动物们都赶来帮它建个什么样的房子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视听效果中快速进入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造欲望。声音情境可以将配合教学内容的有关语言及声音,如风雨雷电声、飞机车船声及动物叫声等,通过录音播放出来,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声音情境中,促使学生找开思维的闸门,积极地回忆想象,达到闻其声、现其形的效果。
在美术学习中,我也时常引导学生把视觉和其他的感觉结合起来,各种感觉的相辅相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大儿童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我广泛地选择多种材料、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全面经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体验,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例如在《瓜果飘香》、《鼓儿响咚咚》等课目中通过比比、品品、画画、做做、看看、敲敲、听听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感知觉体验和训练。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美术创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的。”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无法实施教育。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主要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可捕捉各种信息,发现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美。美术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学科和艺术,需要观察,也需要教育,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不但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也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其对于生活当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非常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加强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融入美术创作当中。
三、注重实践生活,表现生活中的美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学生在创作中经常感到不知画什么。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我校学生少,好组织且学校位于小区内,毗邻公园。因此,我时常带领学生去公园写生,看看雕塑,画画亭台,游玩游玩,感受春天。有时我还带领学生去小区,去工厂,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接触社会,初步探索有关“美术”的知识,感受美术无所不在,美术的过去和现在。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源自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探索,我们思维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在生活中探索到的知识才会得到深化,才能在繁杂中理清事物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四、通过美术作品表现生活
学生的创作灵感通常都来源于生活,纵观各学生的作品可发现,其大多数是反映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多数作品都是学生生活经历的再现。为此,就有必要将美术回归于生活,引导学生将生活通过美术作品来表现。如在学生结束春游之后,可及时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回忆春游的整个过程和存在于春游中的各种有趣的场景,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当学生高兴地回忆各种快乐的时光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当时的欢乐场景表现出来。这样学生的绘画作品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因有实际的春游经历,学生的绘画作品也更加真实,同时因处于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当中,学生也会乐于表达且敢于表达。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下绘画出来的美术作品要更好。此外,美术教师还应多与语文教师相互沟通,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并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平时写日记可采取绘画的形式叙述,让学生将平日的所看、所想及所做以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将爸爸、妈妈、朋友等人物利用不同的人脸来表示,要表达的高兴、伤心、生气、愤怒等各种情绪利用当下比较流行的符号组合表情来表现,自行车、公交车、小轿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以其大概外形来表现,这样,一幅幅的美术日记就诞生了。相比于文字表达形式,以图画来进行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要更加生动、具体,且可表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进行绘画之前,学生需要整理自身思维,并选择其兴趣点最高的内容,然后再以绘画的形式或是绘画加文字的组合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这样不但可让学生形象、具体地表现其思想,而且还可提高学生的分析、整理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美,并采取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再将美术回归于生活,通过生活的考验来进行再创造和创新。美术是高雅的,也是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只有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精彩,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向辉.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16):77-77.
[2]王腊虎.试论小学美术教学的两种造型方法[J].学周刊.2011(30):184-185.
[3]申宁.浅谈结构素描在素描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0(10):79-79.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创设的情感氛围,在美术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生活知识为学生创设可感、可触的教学情境,不仅可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还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创设生活化情境已成为美术教学改革当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及心理特点相符;第二,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第三,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具新奇感,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保持课堂气氛的轻松、愉悦,使学生能快乐创作;第四,所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需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中,我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
我积极创设能引发学生想像空间的情境,如故事情境、声音情境等。故事情境即教学中将学习内容巧妙地结合到一定的故事情节中,使学生的思维空间依托于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小动物盖房子》,上课伊始,我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Flash动画,了解到活泼可爱的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风刮倒了,小动物们都赶来帮它建个什么样的房子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视听效果中快速进入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造欲望。声音情境可以将配合教学内容的有关语言及声音,如风雨雷电声、飞机车船声及动物叫声等,通过录音播放出来,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声音情境中,促使学生找开思维的闸门,积极地回忆想象,达到闻其声、现其形的效果。
在美术学习中,我也时常引导学生把视觉和其他的感觉结合起来,各种感觉的相辅相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大儿童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我广泛地选择多种材料、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全面经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体验,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例如在《瓜果飘香》、《鼓儿响咚咚》等课目中通过比比、品品、画画、做做、看看、敲敲、听听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感知觉体验和训练。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美术创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的。”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无法实施教育。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主要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可捕捉各种信息,发现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美。美术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学科和艺术,需要观察,也需要教育,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不但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也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其对于生活当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非常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加强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融入美术创作当中。
三、注重实践生活,表现生活中的美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学生在创作中经常感到不知画什么。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我校学生少,好组织且学校位于小区内,毗邻公园。因此,我时常带领学生去公园写生,看看雕塑,画画亭台,游玩游玩,感受春天。有时我还带领学生去小区,去工厂,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接触社会,初步探索有关“美术”的知识,感受美术无所不在,美术的过去和现在。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源自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探索,我们思维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在生活中探索到的知识才会得到深化,才能在繁杂中理清事物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四、通过美术作品表现生活
学生的创作灵感通常都来源于生活,纵观各学生的作品可发现,其大多数是反映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多数作品都是学生生活经历的再现。为此,就有必要将美术回归于生活,引导学生将生活通过美术作品来表现。如在学生结束春游之后,可及时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回忆春游的整个过程和存在于春游中的各种有趣的场景,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当学生高兴地回忆各种快乐的时光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当时的欢乐场景表现出来。这样学生的绘画作品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因有实际的春游经历,学生的绘画作品也更加真实,同时因处于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当中,学生也会乐于表达且敢于表达。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下绘画出来的美术作品要更好。此外,美术教师还应多与语文教师相互沟通,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并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平时写日记可采取绘画的形式叙述,让学生将平日的所看、所想及所做以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将爸爸、妈妈、朋友等人物利用不同的人脸来表示,要表达的高兴、伤心、生气、愤怒等各种情绪利用当下比较流行的符号组合表情来表现,自行车、公交车、小轿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以其大概外形来表现,这样,一幅幅的美术日记就诞生了。相比于文字表达形式,以图画来进行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要更加生动、具体,且可表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进行绘画之前,学生需要整理自身思维,并选择其兴趣点最高的内容,然后再以绘画的形式或是绘画加文字的组合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这样不但可让学生形象、具体地表现其思想,而且还可提高学生的分析、整理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美,并采取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再将美术回归于生活,通过生活的考验来进行再创造和创新。美术是高雅的,也是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只有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精彩,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向辉.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16):77-77.
[2]王腊虎.试论小学美术教学的两种造型方法[J].学周刊.2011(30):184-185.
[3]申宁.浅谈结构素描在素描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0(10):79-79.
- 【发布时间】2018/7/3 9:41:39
- 【点击频次】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