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质疑能力培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正文】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原则
1.鼓励质疑原则。
这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前提。有些教师对让学生质疑有顾虑,或是担心学生的提问打乱了教学思路,或是担心学生问出了老师备课时没准备的问题,更担心被学生问住答不上来。作为教师应解决观念问题,学生能开口提问,说明他在动脑筋主动学,是好事,应欢迎。至于问出于与课无关的问题,可以下课个别交流;问出了教师备课的遗漏点,只要虚心地和同学讨论,同样能教学相长;即使被问住,也没什么好难堪的,这是对教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何况哪个教师不希望教出比自己更强的学生只有教师卸下包袱,热情地鼓励学生多问,学生才会越问越多,越学越深、越活、越有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持久性原则。
自能读书的本领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三两天的功夫。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要做到持之以恒,不能今天让学生提问,明天以因学生提问不理想就不让学生提问。教师要善于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经常长期地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养成先读先思的习惯,于“无疑处生疑”,在疑难处“碰钉子”,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保持和提高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依靠自己的独立探索不但获得丰富的、印象深刻的知识,更获得了自学能力。这一切贵在坚持!
3.主导性原则。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提倡让学生质疑,并不意味着让学生的疑问左右课堂,把阅读课上成质疑问难课。教师应更好地把握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心中有数,善于分析学生的问题,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对学生提出的枝节问题,更要灵活合理处理,或存疑,或放至课后解决,始终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线,切忌放野马。对学生没有提出而又必须明白的问题,教师要向学生问难,做到既鼓励学生质疑,又有条理、有重点地讲清课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
1.指导质疑方法。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三个层次的质疑。
这“三处”为: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2、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
这三点为:1、对题目要质疑;2、对篇章结构要质疑;3、对写法要质疑。这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上文所提到的“三处”、“三点”的自学研究,此时学生往往会在所读文章中做出记号,并试图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疑问”将会因自己无法解答而成为疑难性质疑。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习在似乎无疑之处产生疑问。经过这一番寻疑之后提出的“疑”,大多是有价值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找到了这些解不开的疑,心理上就产生了适度的焦虑,上课时就能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寻疑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学生“自能读书”的实践活动,寻疑有方,无疑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标志。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围较广,内容较杂,往往缺乏典型性,这是由学生对教材不同的理解所决定的。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的课堂气氛,学生提出的问题,教是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得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培养学生对教材、教师、教法的质疑能力。
教材虽然是经专家精心编审的,但也会有一定的局限,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材中的课文、知识短文等存在哪些问题,自己在教材学习中有哪些疑难等,都可以质疑;可以质疑教师,比如教师讲授中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哪些问题是解决不清的,或者没有解决的,或者是产生错误的;可以质疑教法,比如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媒体、具体的教学方式等,学生可以提出疑问,让教师思考如何解决,从而改进教法,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
3.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虽说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但要形成能力,还须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培养。起始阶段,教师不能太苛求质疑的质量,而要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质疑。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思维训练,大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培养学生怎样去质疑时要注意这几点:第一,要精心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智力因素和学生思维基础,给学生留下的自由发展空间。第二,培养学生不盲从从众的思维品质。教育学生不要不懂装懂,让学生知道“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第三,不要盲从任何人的结论(包括家长、老师和教材),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与人交流。第四、适当保留孩子的“无知”,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总之,让学生“善问”、“好问”,是我们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方法和追求的目标。学生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益。
1.鼓励质疑原则。
这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前提。有些教师对让学生质疑有顾虑,或是担心学生的提问打乱了教学思路,或是担心学生问出了老师备课时没准备的问题,更担心被学生问住答不上来。作为教师应解决观念问题,学生能开口提问,说明他在动脑筋主动学,是好事,应欢迎。至于问出于与课无关的问题,可以下课个别交流;问出了教师备课的遗漏点,只要虚心地和同学讨论,同样能教学相长;即使被问住,也没什么好难堪的,这是对教师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何况哪个教师不希望教出比自己更强的学生只有教师卸下包袱,热情地鼓励学生多问,学生才会越问越多,越学越深、越活、越有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持久性原则。
自能读书的本领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三两天的功夫。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要做到持之以恒,不能今天让学生提问,明天以因学生提问不理想就不让学生提问。教师要善于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经常长期地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养成先读先思的习惯,于“无疑处生疑”,在疑难处“碰钉子”,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保持和提高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依靠自己的独立探索不但获得丰富的、印象深刻的知识,更获得了自学能力。这一切贵在坚持!
3.主导性原则。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提倡让学生质疑,并不意味着让学生的疑问左右课堂,把阅读课上成质疑问难课。教师应更好地把握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心中有数,善于分析学生的问题,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对学生提出的枝节问题,更要灵活合理处理,或存疑,或放至课后解决,始终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线,切忌放野马。对学生没有提出而又必须明白的问题,教师要向学生问难,做到既鼓励学生质疑,又有条理、有重点地讲清课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
1.指导质疑方法。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三个层次的质疑。
这“三处”为: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2、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
这三点为:1、对题目要质疑;2、对篇章结构要质疑;3、对写法要质疑。这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上文所提到的“三处”、“三点”的自学研究,此时学生往往会在所读文章中做出记号,并试图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疑问”将会因自己无法解答而成为疑难性质疑。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习在似乎无疑之处产生疑问。经过这一番寻疑之后提出的“疑”,大多是有价值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找到了这些解不开的疑,心理上就产生了适度的焦虑,上课时就能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寻疑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学生“自能读书”的实践活动,寻疑有方,无疑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标志。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围较广,内容较杂,往往缺乏典型性,这是由学生对教材不同的理解所决定的。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的课堂气氛,学生提出的问题,教是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得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培养学生对教材、教师、教法的质疑能力。
教材虽然是经专家精心编审的,但也会有一定的局限,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材中的课文、知识短文等存在哪些问题,自己在教材学习中有哪些疑难等,都可以质疑;可以质疑教师,比如教师讲授中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哪些问题是解决不清的,或者没有解决的,或者是产生错误的;可以质疑教法,比如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媒体、具体的教学方式等,学生可以提出疑问,让教师思考如何解决,从而改进教法,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
3.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虽说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但要形成能力,还须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培养。起始阶段,教师不能太苛求质疑的质量,而要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质疑。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思维训练,大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培养学生怎样去质疑时要注意这几点:第一,要精心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智力因素和学生思维基础,给学生留下的自由发展空间。第二,培养学生不盲从从众的思维品质。教育学生不要不懂装懂,让学生知道“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第三,不要盲从任何人的结论(包括家长、老师和教材),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与人交流。第四、适当保留孩子的“无知”,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总之,让学生“善问”、“好问”,是我们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方法和追求的目标。学生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益。
- 【发布时间】2018/7/3 9:47:54
- 【点击频次】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