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科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团队精神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分组是基础
在日常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因此,我们觉得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规则是保证
给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去探究;这样可以加大合作学习的力度。然而在科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或者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未说明目标、要求就让学生分组实验,或许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或分组实验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场面混乱;有的小组只是个别学生主宰“合作”过程;有的小组汇报积极,但未能表达小组的意见;有的小组心不在焉,一言不发。充其量是各行其是罢了,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制定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只有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才能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案例:五年级《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中,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地轴倾斜、不倾斜)是两个连续的合作活动。学生提出四人小组人太少了,我也建议6人一小组。其中有一组的分工安排如下: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记录员应选责任心强、书写能力强的人,他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中心发言人应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因为他的职责主要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通过合理调配及教师对各项任务的负责人做了一定的指导和培训,小组合作活动做到责任到人,并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他人。此次让每个组员的价值作用都得到了发挥,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则,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愿意执行自己承诺过的规则。因为人们发现,由儿童自己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而且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对于他们来讲,活动规则和活动本身就如同睡觉时要闭上眼睛一样自然。如果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分组是基础
在日常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因此,我们觉得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规则是保证
给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去探究;这样可以加大合作学习的力度。然而在科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或者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未说明目标、要求就让学生分组实验,或许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或分组实验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场面混乱;有的小组只是个别学生主宰“合作”过程;有的小组汇报积极,但未能表达小组的意见;有的小组心不在焉,一言不发。充其量是各行其是罢了,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制定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只有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才能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案例:五年级《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中,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地轴倾斜、不倾斜)是两个连续的合作活动。学生提出四人小组人太少了,我也建议6人一小组。其中有一组的分工安排如下: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记录员应选责任心强、书写能力强的人,他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中心发言人应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因为他的职责主要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通过合理调配及教师对各项任务的负责人做了一定的指导和培训,小组合作活动做到责任到人,并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他人。此次让每个组员的价值作用都得到了发挥,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则,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愿意执行自己承诺过的规则。因为人们发现,由儿童自己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而且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对于他们来讲,活动规则和活动本身就如同睡觉时要闭上眼睛一样自然。如果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 【发布时间】2018/7/3 10:27:08
- 【点击频次】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