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试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 ;
【正文】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的话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学习课改理论和教学实践反思,认为我们应根据学生生活环境与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把教学情景与数学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从情境中认识到数学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中、考场上,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也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
一、提升教师素质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变的灵活多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营造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每位学生都能适得其所地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实现,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中一个真实知识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
二、精心备课
(一)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例如在农村小学中教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因为农村的孩子除了上学学习,课后很少增加其他的学习,所有我们的学习不可以拓展太多。而在城镇学校的孩子接触的内容比较广,我们在设计时可以拓展宽一些。备课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拨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合理安排时间”时,改变课本例题的顺序进行教学,因为按常理客人到了应该先沏茶,然后再煮东西的。同时我们南方的学生对烙饼是不熟悉的,可创造性的把烙饼改为煎南瓜饼。
(三)精心设计处理教材。
一堂好课能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五)设计完美提问,让思维延伸课外
设计完美提问,让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后思维延伸到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个性,能够主动的加入课堂教学中去。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中,一位老师巧妙地引入世界三大数学难题之一“二十棵树问题”结束全课。“20棵树,每行4棵,怎样植树行数最多?数学界正翘首以待!期待同学们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老师的巧妙设计引发了学生对数学内在美的一种惊叹与追求,并激发学生后续研究的极(下转第55页)(上接第53页)大兴趣。可见让学生思维延伸课外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长是何等的有意义呀!
三、创设情境
(一)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
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一个好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情景中确定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抓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热热身”的情景中完成学习任务,先让学生向前迈两步,向后退三步,向左弯弯腰,向右踢踢腿,向上拍拍手,向下拍拍手,然后让学生说出活动中用到了那些方向词语,最后让学生猜猜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这位老师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新旧知识之间发生的联系。
(二)营造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动手、合作交流的氛围。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索和发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索和亲自动手,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老师提出可先让学生拿出由九个小正方形格子构成的一个正方形纸(其中有两个涂成黄色,三个涂成红色,四个涂成蓝色)。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各种颜色的小正方形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就完成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把九个小正方形分割开来,问:还能用分数来表示这些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吗?独立思考后,有学生回答: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因为我们不知道跟谁比啊?不是都散开了吗?这时教师就可抓住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到底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这一问,马上就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响应。
总之,有效的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提升教师素质,做到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上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乐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提升教师素质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这样的课堂变的灵活多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营造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每位学生都能适得其所地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实现,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中一个真实知识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
二、精心备课
(一)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例如在农村小学中教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因为农村的孩子除了上学学习,课后很少增加其他的学习,所有我们的学习不可以拓展太多。而在城镇学校的孩子接触的内容比较广,我们在设计时可以拓展宽一些。备课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拨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合理安排时间”时,改变课本例题的顺序进行教学,因为按常理客人到了应该先沏茶,然后再煮东西的。同时我们南方的学生对烙饼是不熟悉的,可创造性的把烙饼改为煎南瓜饼。
(三)精心设计处理教材。
一堂好课能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五)设计完美提问,让思维延伸课外
设计完美提问,让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后思维延伸到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个性,能够主动的加入课堂教学中去。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中,一位老师巧妙地引入世界三大数学难题之一“二十棵树问题”结束全课。“20棵树,每行4棵,怎样植树行数最多?数学界正翘首以待!期待同学们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老师的巧妙设计引发了学生对数学内在美的一种惊叹与追求,并激发学生后续研究的极(下转第55页)(上接第53页)大兴趣。可见让学生思维延伸课外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长是何等的有意义呀!
三、创设情境
(一)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
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看一堂好课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一个好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情景中确定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抓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让学生在“热热身”的情景中完成学习任务,先让学生向前迈两步,向后退三步,向左弯弯腰,向右踢踢腿,向上拍拍手,向下拍拍手,然后让学生说出活动中用到了那些方向词语,最后让学生猜猜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这位老师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受新旧知识之间发生的联系。
(二)营造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动手、合作交流的氛围。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索和发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探索和亲自动手,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老师提出可先让学生拿出由九个小正方形格子构成的一个正方形纸(其中有两个涂成黄色,三个涂成红色,四个涂成蓝色)。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各种颜色的小正方形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就完成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把九个小正方形分割开来,问:还能用分数来表示这些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吗?独立思考后,有学生回答: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因为我们不知道跟谁比啊?不是都散开了吗?这时教师就可抓住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到底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这一问,马上就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响应。
总之,有效的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提升教师素质,做到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上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乐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 【发布时间】2018/7/3 10:39:32
- 【点击频次】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