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作者】 蓝翠芬

【机构】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卖酒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 在基层农村中学,很多学生提笔写不出东西,开口又感到无话可说。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面过窄,阅读的深度不够,而且也没有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书本以外,他们很少或几乎不读课外书,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阅读兴趣;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7-?9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80?篇。”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的确,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增加阅读量,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获得审美体验,挖掘潜能,提高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初中生中,由于受信息、条件、家庭、观念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极大影响了学习效果。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阅读视野的局限,大量的课外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不能把课外阅读仅仅定义为课外时间的课外书阅读,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堂真正变成文学阅读的天地,改变那种以教科书、教参和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的农村初中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能适应考试,不会独立思考,缺乏创新能力。所以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而是应和学生共同探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如果学生体会到了探究问题根源的快乐,并开始试着自己去阅读从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那么真正的阅读就开始了。
  二、 以课内阅读促进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顾名思义为“课外”,它没有一个准数,在质和量上都很难把握。因此,一些学校的课外阅读往往是放羊式的,甚至是徒有虚名的,就很难发挥课外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不妨在课内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课内促课外。本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课内精彩篇目的赏析,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阅读的触角向深处延伸。比如初中课本每一篇课文几乎都是名篇或者美文,阅读它们都能获得知识和美的感受,因此,假如我们如果能激发学生的课内阅读兴趣,就可以进一步引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学了《皇帝的新装》就要求他们看《安徒生童话集》,学了《天上的街市》就激发他们读《女神》,学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就引导他们读《骆驼祥子》等等;在名著推荐阅读中,充分利用课本上的选段阅读,在教学中可抓住讲解的契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去读原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书籍。只要教师正确引导,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 指导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阅读的方法很多,在平时的课内阅读中都会对学生进行渗透,让他们了解和掌握,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有必要作一些必要的具体辅导:或提纲挈领、或释疑解难、或布置任务。教师适当的点一下,学生读起来要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较容易。课外阅读其实就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因此同样需要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读课外书籍,课外阅读主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要求和个人习惯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培养学生用心专注、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重要的作用。具体的方法是: ①指导精读。精读,就是精思熟读。读法和要求是:扫清文字障碍 弄清句段含义 领会全文中心这就是说,精读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领悟精义。 ②指导速读。速读,就是快速阅读,整体把握。做法和要求是:筛选重点 把握重点语段 总观整篇要旨授予直接阅读法和整体认知法,不断提高速度的能力。 精读的目的是学习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为今后工作和深造奠定基础,速读的目的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精读和速读各有作用,要灵活运用。 ③指导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治学科研的基本功,它形式多样,需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自行选择。我们常用的笔记方式有: 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批语; 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及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研究之需; 做卡片——卡片式活页笔记,比本式便于查找,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 ④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自由阅读,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偏离目标。为激发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切实完成课外阅读计划,每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如果对所选择的书籍或杂志只想作一般的知识性了解,可选用泛读或略读;如果所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位其中的优美文字,感悟人物的悲欢离合,则采用精读或细读。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圈、点、钩、画一些重要词句段。阅读时学生必须有阅读笔记,认真做好记录,对所摘录的文字要注明出处,以便需要时查询。阅读结束后要及时写阅读体会。在阅读课上,教师不妨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文章让学生揣摩,或从内容上,或从形式上,或从语言上,或从具体的艺术手法上,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这样,在教师适当的方法指导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提高。当然,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需要语文老师的耐心和坚持,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效果。
  四、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坚持开展课外阅读
  农村初中由于受课外书籍数量的限制,受阅读场地、阅读时间的限制,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并不容易,但是就目前了解,多数农村初中至少都配备有一个阅览室和一个图书室,尽管它们规模不大,但也起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校的这一有利资源来开展课外阅读,坚持每周一节课去阅览室进行各种书籍的阅读,每周一次的去图书室借书,要求学生除了以上的两个时间段以外,还要利用好课外时间,挤出时间去阅读,在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其他开放时间也要充分利用好,绝不能让学校的良好的阅读资源浪费掉。 
  五、 开展有效的课外活动,提高阅读效果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效果,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如:开展制作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诗歌朗诵、口语交际课等。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了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练习,多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知识视野的平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总之,课外阅读虽为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独立自主地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重视并科学地开展课外阅读,才能适应阅读教学的新形势,也才能不断充实、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进而提高阅读的能力。
  • 【发布时间】2018/8/1 12:34:45
  • 【点击频次】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