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正文】长期以来,由于受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意识能力不断增强等方面的影响,师生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学生甚至成为教师的顾客,成为了教师的上帝。然而教育毕竟是教育,学生在各方面还不成熟,在成长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尽心辅导。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师生关系更加和睦更加和谐,那么我们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神圣无比的。如果老师能做孩子的朋友,用平等、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用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孩子。
素质教育提倡面向全体。用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是面向全体的细化和实际化。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赞赏,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自信和上进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班上的好孩子,势必挫伤“陪衬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会随之淡化,甚至厌烦老师,影响孩子入园情绪、学习兴趣。所以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我班的小朋友都愿意当班长,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我让孩子们自己协商解决,通过讨论,孩子们一致同意一周换一次,且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的小朋友才有资格当班长:(1)表现要好(2)进步要大(3)愿意为班级、为小朋友做事情。由于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每个小朋友都有参与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对较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争当班长。每个孩子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既增强了孩子自我管理的“内驱力”,又充分施展了他们的才干,对他们自己选出的班长更是口服心服。用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孩子,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纲要》提出发展性原则,要求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禀赋品性千姿百态,能力参差不齐。要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老师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和珍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我班霍可蕊小朋友做事认真仔细,但胆小怕羞,不敢在小朋友面前讲话。一次,我们讨论“身体里的秘密”的问题,她回家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还从当医生的爸爸那里找来一幅身体解剖图。我特意表扬了她,并请她看着图给小朋友讲身体里的秘密。开始她有点害怕,怯怯地望着我,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终于她红着脸讲了起来。在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她越讲越好,充满了自信。在孩子缺乏自信时,教师不断的用敏锐的眼光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鼓励其点滴进步,就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关键。
二、尊重与爱护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并学会“换位”思想,从师道尊严的圣坛上走下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每一名学生都应当得到老师最起码的尊重和关心,这也是学生最基本的需求。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正如俗话所说:“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因此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此时的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关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的关爱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没有教师的细心呵护与关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帮助关心帮助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关爱学生,在思想上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在师生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向师心”。“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以情动人是教育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情,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多一份爱就多一份情感。学生就喜欢你,爱跟你说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的课,教师的言行风范就会变成学生的无声楷模。因此,教师要处处流露对学生关心和爱护,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给予他们的帮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爱是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和谐,没有和谐就没有教育。 其次,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因为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不了解学生的学情和生活状况,就无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更不用说指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困难,对不同的学生要提出符合他们自身实际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使学生在认识到自己实际水平的同时有明确的而且可达到的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再次,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情境,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氛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学习兴趣、家校协作互动等方面着手努力,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以此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三、放下架子,真诚面对学生
有人将我们教师比作园丁,学生比作花朵,然而我们教师这个职业与园丁有很大的区别, 园丁面对的是有生命力而毫无思想感情的花朵,我们面对的是有着独立人格、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鲜活的个体生命,这就决定了我们绝不能像“园丁”那样对“花朵”随意修剪。有时候,面对他们不成熟的思想、做法等,我们教师也应当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性姿态,主动放弃操纵控制,代之以引导、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这样一种轻松、平等的氛围中找到“主体”感觉,进入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一味动用呵斥、指示教育,那么我们学生体会得更多的只怕是被动、无为、无助和无奈!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平等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不可在无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对老师的评价极为敏感,如果教师的评价适当且情感真挚,并富有激励性,他们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前进的动力,反之,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不能把他们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看待,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爱之心 将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痛苦,也就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方式力求春风细雨,把工作做到实处,真正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五、大胆激励,及时沟通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个性、意志、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的正面的评价,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人师者,一定要善于“剖璞见玉”。通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途径,对学生不吝激励赞美之词。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对成功的渴求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迫切,对他人,尤其是对教师的评价更是敏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会在他的心海激起层层的涟漪;相反,长久体会不到正面的鼓励和肯定,看不到希望,他们就会彻底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一个好教师,不在于他是否会教,能教多少,关键在于能否点燃学生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花。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关键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教育就是爱”,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相信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和不断的完善。
一、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神圣无比的。如果老师能做孩子的朋友,用平等、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用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孩子。
素质教育提倡面向全体。用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是面向全体的细化和实际化。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赞赏,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自信和上进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班上的好孩子,势必挫伤“陪衬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会随之淡化,甚至厌烦老师,影响孩子入园情绪、学习兴趣。所以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如:我班的小朋友都愿意当班长,为了使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我让孩子们自己协商解决,通过讨论,孩子们一致同意一周换一次,且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的小朋友才有资格当班长:(1)表现要好(2)进步要大(3)愿意为班级、为小朋友做事情。由于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每个小朋友都有参与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对较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争当班长。每个孩子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既增强了孩子自我管理的“内驱力”,又充分施展了他们的才干,对他们自己选出的班长更是口服心服。用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孩子,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纲要》提出发展性原则,要求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禀赋品性千姿百态,能力参差不齐。要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老师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和珍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我班霍可蕊小朋友做事认真仔细,但胆小怕羞,不敢在小朋友面前讲话。一次,我们讨论“身体里的秘密”的问题,她回家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还从当医生的爸爸那里找来一幅身体解剖图。我特意表扬了她,并请她看着图给小朋友讲身体里的秘密。开始她有点害怕,怯怯地望着我,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终于她红着脸讲了起来。在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她越讲越好,充满了自信。在孩子缺乏自信时,教师不断的用敏锐的眼光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鼓励其点滴进步,就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关键。
二、尊重与爱护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并学会“换位”思想,从师道尊严的圣坛上走下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每一名学生都应当得到老师最起码的尊重和关心,这也是学生最基本的需求。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正如俗话所说:“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因此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此时的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关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的关爱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没有教师的细心呵护与关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帮助关心帮助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关爱学生,在思想上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宽广胸怀。在师生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向师心”。“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以情动人是教育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情,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多一份爱就多一份情感。学生就喜欢你,爱跟你说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的课,教师的言行风范就会变成学生的无声楷模。因此,教师要处处流露对学生关心和爱护,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给予他们的帮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爱是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没有爱就没有和谐,没有和谐就没有教育。 其次,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因为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不了解学生的学情和生活状况,就无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更不用说指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困难,对不同的学生要提出符合他们自身实际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使学生在认识到自己实际水平的同时有明确的而且可达到的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再次,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情境,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氛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学习兴趣、家校协作互动等方面着手努力,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以此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三、放下架子,真诚面对学生
有人将我们教师比作园丁,学生比作花朵,然而我们教师这个职业与园丁有很大的区别, 园丁面对的是有生命力而毫无思想感情的花朵,我们面对的是有着独立人格、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鲜活的个体生命,这就决定了我们绝不能像“园丁”那样对“花朵”随意修剪。有时候,面对他们不成熟的思想、做法等,我们教师也应当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性姿态,主动放弃操纵控制,代之以引导、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这样一种轻松、平等的氛围中找到“主体”感觉,进入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一味动用呵斥、指示教育,那么我们学生体会得更多的只怕是被动、无为、无助和无奈!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平等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不可在无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对老师的评价极为敏感,如果教师的评价适当且情感真挚,并富有激励性,他们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前进的动力,反之,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不能把他们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看待,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爱之心 将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痛苦,也就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方式力求春风细雨,把工作做到实处,真正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五、大胆激励,及时沟通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个性、意志、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的正面的评价,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人师者,一定要善于“剖璞见玉”。通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途径,对学生不吝激励赞美之词。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对成功的渴求比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迫切,对他人,尤其是对教师的评价更是敏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会在他的心海激起层层的涟漪;相反,长久体会不到正面的鼓励和肯定,看不到希望,他们就会彻底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所以一个好教师,不在于他是否会教,能教多少,关键在于能否点燃学生心灵中那支待燃的火花。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关键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教育就是爱”,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相信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和不断的完善。
- 【发布时间】2018/8/1 12:37:32
- 【点击频次】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