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作者】 韦晓贤

【机构】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肯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数学活动中的选择和倾向,是数学学习动机的内在动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感情的体现,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投入,积极思考。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因为它具有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象和声音的特点,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老师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生动的画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唤起学生强烈的真实感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现实生活情境、悬念情境、图像情境等数学情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的难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教学效率必然会事半功倍。本文就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具体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兴趣激发方面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主动探究学习,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每个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敢于展示,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问题是关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新课程标准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更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羊边吃草边走。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提问什么问题?有的提:羊走了一圈有多长?有的提: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习起来就特别有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学生熟悉的虚拟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以及思维能力的局限性,使他们无法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为他们创设模拟生活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既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创设了到商场购物的模拟情境:电脑演示小朋友东东购物情景,定格在付钱的画面上。东东:“阿姨,我买一枝圆珠笔需要多少钱?”阿姨:“1元。”东东:“阿姨,给。”(边说边递上1角钱)阿姨:“小朋友,这不是1元钱呀!”东东:“啊……”阿姨:“小朋友,你要学会买东西,必须得先认识人民币才行呀!”买东西是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一种生活情景。创设这个情景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悬念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营造一些悬念性的情境,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去学习,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从而引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运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小动物们在森林里举行数数比赛。狮子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25”,小猴又及时地接上“是我”。“34”,则是公鸡在喊“是我”。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 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我适时告诉学生: “学了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看了一场动画片,注意力被吸引,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图像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情景图尽管幅幅都是色泽明丽、充满童趣,但毕竟都是静态的平面图形,有些故事情节、人物活动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把情景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景。“加减混合”这个内容,要求学生不但会计算而且还要知道所表示的意义,如果一字一板去叙述,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设计了“美丽的大森林”的教学软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使例题画面动态地展示出来,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白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和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在练习时,把练习题设计成大森林里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合理运用现代代信息技术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有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18/8/31 17:55:17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