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

 

【作者】 石桂芬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鹏城希望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校要把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作为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创设愉快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获取知识、增长智慧。那么怎样创设愉快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轻松的接受教育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不好教,学生学起来也淡然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感兴趣。只有当知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时,才能引发学生认知兴趣。而小学阶段的绝大多数数学内容都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例如:在教学“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时”,可以出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的一间小办公室长30分米,宽20分米要铺地砖,请你帮忙想一想,需要选边长是几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才能铺得既整齐又快?因为这是帮老师解决问题的,所以学生情绪高昂,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边长为1分米的就可以;有的反驳边长应是2分米……。其实,1、2、3、6这些都是30与24的公约数,而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这样的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受。
  又如,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操场边的树高。如何测量呢?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着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来比较树的长短,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也量不到树的最高处,这可怎么办?这时老师适时地拿来一根2米长的竹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这时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测量这影子长1米,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与我们刚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在课堂里学到的比例知识,从竹竿的长度是影子长度的2倍,就想到:树高也是它的影子的2倍。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然后再让学生重新说说他们的想法。从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连接点,从而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质疑问难,训练思维
  新课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况,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恰当的教学手段,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当的障碍,引发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意向,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比如在讲“圆的周长”这一节时,可以复习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的和的2倍这一内容去质疑: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的关系,那么圆的周长与圆的哪部分有关呢?周长怎么去计算呢?学生如不能回答,思维就会被激活,这时紧紧抓住学生渴求教师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的机会引入课题,从而使学生思维活动有一定的目的方向。
  还有在教学“本金、利息”的应用题时,数量关系抽象,内容枯燥,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1)谁能回答储蓄的意义?(2)把存入银行(信用社)的钱过一些年后取出,是否与原来一样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产生了质疑,这时老师就先让学生去思考,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最后引出本金、利率、利息等相关概念,让学生感到这是在了解某一个人存款的事而不是单纯的学习,就会积极投身于学习之中。
  三、创设氛围,操作演示?获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注意设计恰当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学生利用直观教具操作演示外,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做到手、脑、眼并用,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维活动。例如,教学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时,上课时我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圆柱,指出圆柱的侧面,问同学们这个侧面的面积有多大?怎样求侧面的面积?同时要求各位同学把课前做好的圆柱拿出来,把做的圆柱从侧面展开(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打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就能求出侧面积,看着展开图思考并回答:1、圆柱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什么?宽等于圆柱的什么?2、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3、由长方形面积公式可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是什么?弄清上述问题,我让几名同口述推导过程,我作课后小结,这样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通过操作、演示、推导获得新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就可让学生准备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把圆锥体容器装满水,再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内,倒三次刚满,然后在学生的操作和教师引导下得出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即V=Sh,这样,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通过操作,演示、推理而获得了新知识。
  四、寓教学于活动中
  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设置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例如,在复习约数、倍数这一节内容时,要抓住知识的要点,课前先让学生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抓住知识点。然后在上课时,按学生的座号要求学生用一张白纸把自已的号数写在白纸上,听老师的口令高举座号:(1)是2的倍数;(2)是3的倍数;(3)是5的倍数;(4)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5)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7)既是2、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8)奇数;(9)偶数;(10)质数;(11)合数;(12)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2)最小的质数(13)最小的合数;(14)20以内的所有质数……听到老师的口令,学生不仅要回忆所学过的有关知识,而且还要判断自已是否应该举号,思维十分活跃,一旦发现举错,其它同学就及时纠正,通过口令举座号的活动,师生复习和辨别了容易混淆的概念,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走下讲台,走近学生
  我无意中听到几个学生的对话:甲说“我们班的某老师太严肃了,上课站在讲台板着面孔,我们从来都不敢看她的眼睛,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乙说:“我也是,怕万一回答错了挨批评,丢脸呢。”他们的对话深深的触动了我,从她们的谈话中我明白了要想适应素质教育,课堂上要走下讲台,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对学生要慈如母,把他们当成朋友。对于不举手的学生,我在课堂上经常告诉他们:“只要经过思考,就应举手回答问题,错了也没关系的,举手吧,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有了老师的鼓励,举手的学生就慢慢的越来越多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学生在做题时,老师多下去看看,给他们指点指点,这样不仅帮助了学生,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时也不会给学生造成老师高高在上的感觉,学生也才感觉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另外,在学生感到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时,教师就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或比赛以调节心态,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重振精神,也增加了师生的感情。游戏可采取找朋友、摘智慧果、红花配绿叶、猜谜语、夺红旗等形式。有了师生的相动,学生的思想才得以放松,才能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总之,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就必须体现出教学气氛生动活泼,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内容能吸引学生,学生人人都参与,师生能互动,从而达到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学习了能愉快。
  • 【发布时间】2018/8/31 17:58:48
  • 【点击频次】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