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略谈
【关键词】 ;
【正文】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运用英语进行交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从中加深理解、熟悉运用、牢固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如何搞好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就此,我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模拟情景,创设语境
在教学中为了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我们可以模拟接近生活的语言环境,那我们在教学中该怎样做呢?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地接触与运用对象语,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学内容要具体,不要太抽象,最好是采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又能熟悉外国人日常生活方式及应答方式。比如饮食起居、节假日、晚会、作客、电影、电视、购物、旅游等。例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表演一些常见生活的情景,如看电视,看报纸,洗手,写信等等,可以让学生学会用“I’m watching TV”,“We are reading newspapers”等句型。简单的表演极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又如在学习同学间的互相介绍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扮演从别处转学来的新同学,让其他同学向他表示欢迎、问候并询问一些有关于它的问题。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等,让这位同学一一加以回答。这些对话表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逼真地再现对话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
第二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把日常熟悉的生活情景,包括公共道德、人际关系、个性特点、生活习惯、趣味爱好、生活经历、体育运动、 学习方法等 用描述图画、回答问题、观点讨论、角色扮演,把故事编成对话,把对话编成故事等方法,给学生大量的说的空间。
第三,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已有了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 的强烈欲望,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口头交际的技巧,又具备了连贯说话的能力, 这时的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各种问题及现象的讨论与辩论,比如 老年人问题、广告的优劣、代沟问题、浪费问题、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 学生就能逐渐地做到运用英语清楚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以及观点了,也就具备了比较强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二、创设条件,加强训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景,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面做到,在这方面我坚持了下面的一些做法:
第一, 重复使用一些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have a try, Look at the blackboard, loudly…等组织教 学,学生听多了,不仅听懂,而且也能说几句,好奇心就得到暂时的满足。这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课堂上的机械听说扩展到课余生活中去,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一种讲英语的兴趣。兴趣的增长,必然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一步。
第二,坚持课前三分钟讲英语。把每节课开始后的三分钟固定为讲英语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轮流作简短的值日报告。具体作法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方法。值日生报告内容从短小浅易,分阶段逐渐过渡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这样做,首先应由教师编写代表性的报告范文,印发给学生,选定几名语音语调好一点的学生当值日示范,然后全班同学轮流值日。报告内容可以是学校生活,小故事和自由谈话等。最初可按如下几个程式进行:“I’m on duty today. Today is Monday. It is sunny today. We are all here…随着句型,词汇的增多,学生还可按当天实际情况增加内容。教师要给予引导鼓励,并有计划地进行巩固所学知识 的口语训练及一些交际性训练。这种简单的英语报告尽管仅占几分钟,但对渲染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模仿力 和创造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场所。它是巩固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第三,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 。这种方法能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让学生听预先录下的下雨声,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在情境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三、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让学生了解一些本族和异族的文化风俗与生活习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这对英语角来说是很有益的。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适度地、有 选择地、比较系统地将目的语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谚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 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运用方面的差异等。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 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听到对方对自己表示感谢时,常回答道:“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是“It’s my duty”,英语本族人听了会想:原来他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 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这种由于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而说出不得体的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 交际,懂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些什么话(得体)。
总之, 教学要争取照顾每一个学生,调动其学习积 极性,使教学场面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活跃学习气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启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使中学英语教学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和目的。
一、模拟情景,创设语境
在教学中为了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我们可以模拟接近生活的语言环境,那我们在教学中该怎样做呢?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地接触与运用对象语,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教学内容要具体,不要太抽象,最好是采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又能熟悉外国人日常生活方式及应答方式。比如饮食起居、节假日、晚会、作客、电影、电视、购物、旅游等。例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表演一些常见生活的情景,如看电视,看报纸,洗手,写信等等,可以让学生学会用“I’m watching TV”,“We are reading newspapers”等句型。简单的表演极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又如在学习同学间的互相介绍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扮演从别处转学来的新同学,让其他同学向他表示欢迎、问候并询问一些有关于它的问题。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等,让这位同学一一加以回答。这些对话表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逼真地再现对话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
第二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把日常熟悉的生活情景,包括公共道德、人际关系、个性特点、生活习惯、趣味爱好、生活经历、体育运动、 学习方法等 用描述图画、回答问题、观点讨论、角色扮演,把故事编成对话,把对话编成故事等方法,给学生大量的说的空间。
第三,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已有了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 的强烈欲望,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口头交际的技巧,又具备了连贯说话的能力, 这时的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各种问题及现象的讨论与辩论,比如 老年人问题、广告的优劣、代沟问题、浪费问题、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 学生就能逐渐地做到运用英语清楚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以及观点了,也就具备了比较强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二、创设条件,加强训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景,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面做到,在这方面我坚持了下面的一些做法:
第一, 重复使用一些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have a try, Look at the blackboard, loudly…等组织教 学,学生听多了,不仅听懂,而且也能说几句,好奇心就得到暂时的满足。这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课堂上的机械听说扩展到课余生活中去,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一种讲英语的兴趣。兴趣的增长,必然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一步。
第二,坚持课前三分钟讲英语。把每节课开始后的三分钟固定为讲英语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轮流作简短的值日报告。具体作法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方法。值日生报告内容从短小浅易,分阶段逐渐过渡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这样做,首先应由教师编写代表性的报告范文,印发给学生,选定几名语音语调好一点的学生当值日示范,然后全班同学轮流值日。报告内容可以是学校生活,小故事和自由谈话等。最初可按如下几个程式进行:“I’m on duty today. Today is Monday. It is sunny today. We are all here…随着句型,词汇的增多,学生还可按当天实际情况增加内容。教师要给予引导鼓励,并有计划地进行巩固所学知识 的口语训练及一些交际性训练。这种简单的英语报告尽管仅占几分钟,但对渲染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模仿力 和创造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场所。它是巩固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第三,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 。这种方法能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让学生听预先录下的下雨声,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在情境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三、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让学生了解一些本族和异族的文化风俗与生活习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这对英语角来说是很有益的。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适度地、有 选择地、比较系统地将目的语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谚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 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运用方面的差异等。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 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听到对方对自己表示感谢时,常回答道:“这是我应该做的。”直译成英语是“It’s my duty”,英语本族人听了会想:原来他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 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这种由于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而说出不得体的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 交际,懂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些什么话(得体)。
总之, 教学要争取照顾每一个学生,调动其学习积 极性,使教学场面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活跃学习气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启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使中学英语教学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和目的。
- 【发布时间】2018/8/31 18:32:11
- 【点击频次】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