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给孩子一缕阳光
【关键词】 阳光;孩子;
【正文】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
——前言
他,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比贺卡照片上的还帅气,不过,当年,英雄落魄的时候,那可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又接手一批新生,一天的课接触下来,我发现了一个长得很“魁梧”也很英俊的小男生阳阳。与他的帅气不对称的是他的各种衰气:课堂上基本不动笔,偶尔挥毫泼墨,那字呲牙裂嘴如鬼符;上课人家别的同学的姿势都是感叹号,他那身形不是问号就是破折号;老师台上播音,他在台下动作:外套脱了穿,穿了脱,把尺子放到铅笔上旋转,叠元宝,纸飞机……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一节课下来,他的名字会被老师提醒上个十次八次的,他丝毫不在乎。周边同学小组合作热火朝天,也不能激发他的上进心,急得小组长差点儿就给他跪下了。别看上课像条虫,下课绝对一条龙,下课铃还没停,他人早已跑出教室。老师提问时,任凭怎么“威逼利诱”,他就是“无动于衷”。至于,作业就更不用提了,在他看来,这纯粹是个多余的概念。无奈之下,我在讲台旁边单设雅座,让他上课时,坐在前面听课。头一节课下来,效果颇佳,我心中暗喜。但,从第二节课开始有了抗药性,他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神呐,救救可怜的班主任吧!
万般无奈之下,我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父母在国外打工,他跟着没有文化的年迈的爷爷和奶奶过着田园牧歌式生活。虽然父母很重视他的教育,遥控指挥着为他申请了补习班,但天高皇帝远,那效果差得很!
知道了这些情况,我的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难道留守儿童就一定要过着放羊式的生活吗?看这家子:老年人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基本是停留在保证吃饱、穿暖的层面上,至于对孙子的文化、文明礼仪等的教育,基本没有。两位老人根本不和孩子交流,更谈不上心灵的沟通,甚至过分溺爱娇纵,起到了反作用。阳阳年纪这么小便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难怪出现行为偏差。我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在我的眼里,这不是一个“坏”孩子,他不愁吃,不愁喝,缺少的是射进心灵的那一缕阳光的光明和温度!
我下决心要帮助这个孩子,帮助他走出这段阴霾。我开始处处留意这个孩子,戴着放大镜寻找他的闪光点。终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会讲故事,声音清脆,语言流畅,绘声绘色,我很兴奋。我推荐他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的讲故事大赛。经过我和语文老师的一番指导,阳阳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把阳阳参加讲故事比赛的全过程都用手机录了下来,我把录像发到我们班级群,让家长观看,我带领全班同学观看为他鼓掌祝贺。晚上我还特意请他到我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以表示祝贺,阳阳成了我们班乃至整个级部的“大红人”。
我趁热打铁,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把他叫到办公室:“阳阳,你的表现太棒了,在讲故事方面你为咱们班的同学做出了榜样,今后继续努力,加油,好吗?”平日很少言谈的阳阳,兴致高昂:“老师,我以后会讲得更好! ”本来不太大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儿。看着他可爱的样子,我忍不住捧起他的小脸蛋,在额头上亲了一下,我知道此时的他最缺的就是这种感觉,因为他太需要母爱了。我又接着说:“其实老师很喜欢你,喜欢你的聪明,也很想让你做我的孩子。”他两眼含着泪花, “老师,真的吗?”“当然,”最后我又问他,“愿意每节课都坐在前面吗?”孩子很坚决地摇摇头。我告诉他,“老师也很不愿意,这几天老师正为这事苦恼。”“那怎么办呢?”我一脸忧愁地对他说。我的话一出口,孩子马上就回答:“老师,我保证以后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写作业。”我激动地拍拍他的肩膀:“老师相信你能做到!”
从那一天开始,每次和他的眼神相遇,我都用赞许的眼神表扬他,同时我带动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欣赏他,鼓励他。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开始体会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终于有一天在课堂上,我看到他的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我马上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在我的引导下,他回答对了那个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在其他同学羡慕的眼光中,他骄傲地坐下了,挺直了腰板,信心十足地看着老师和同学们,专注的眼神,让我欣喜不已:孩子,你终于从缺少父母关爱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第一次单元考试,他就取得了B等级的好成绩。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我最骄傲的礼物——阳阳亲自给我绘制的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老师,你真像妈妈!”
这件事一直珍藏在我心底,那张贺卡也一直摆在我的案头,它时刻提醒我:孩子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事出有因。作为老师,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不能一味的责罚和训斥,更应该去努力发现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如果能抓住转变的时机,用爱给与孩子鼓励和帮助,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送一缕阳光去照亮并温暖孩子们的心田,他们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正所谓: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前言
他,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比贺卡照片上的还帅气,不过,当年,英雄落魄的时候,那可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又接手一批新生,一天的课接触下来,我发现了一个长得很“魁梧”也很英俊的小男生阳阳。与他的帅气不对称的是他的各种衰气:课堂上基本不动笔,偶尔挥毫泼墨,那字呲牙裂嘴如鬼符;上课人家别的同学的姿势都是感叹号,他那身形不是问号就是破折号;老师台上播音,他在台下动作:外套脱了穿,穿了脱,把尺子放到铅笔上旋转,叠元宝,纸飞机……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一节课下来,他的名字会被老师提醒上个十次八次的,他丝毫不在乎。周边同学小组合作热火朝天,也不能激发他的上进心,急得小组长差点儿就给他跪下了。别看上课像条虫,下课绝对一条龙,下课铃还没停,他人早已跑出教室。老师提问时,任凭怎么“威逼利诱”,他就是“无动于衷”。至于,作业就更不用提了,在他看来,这纯粹是个多余的概念。无奈之下,我在讲台旁边单设雅座,让他上课时,坐在前面听课。头一节课下来,效果颇佳,我心中暗喜。但,从第二节课开始有了抗药性,他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神呐,救救可怜的班主任吧!
万般无奈之下,我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父母在国外打工,他跟着没有文化的年迈的爷爷和奶奶过着田园牧歌式生活。虽然父母很重视他的教育,遥控指挥着为他申请了补习班,但天高皇帝远,那效果差得很!
知道了这些情况,我的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难道留守儿童就一定要过着放羊式的生活吗?看这家子:老年人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基本是停留在保证吃饱、穿暖的层面上,至于对孙子的文化、文明礼仪等的教育,基本没有。两位老人根本不和孩子交流,更谈不上心灵的沟通,甚至过分溺爱娇纵,起到了反作用。阳阳年纪这么小便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难怪出现行为偏差。我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在我的眼里,这不是一个“坏”孩子,他不愁吃,不愁喝,缺少的是射进心灵的那一缕阳光的光明和温度!
我下决心要帮助这个孩子,帮助他走出这段阴霾。我开始处处留意这个孩子,戴着放大镜寻找他的闪光点。终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会讲故事,声音清脆,语言流畅,绘声绘色,我很兴奋。我推荐他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的讲故事大赛。经过我和语文老师的一番指导,阳阳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把阳阳参加讲故事比赛的全过程都用手机录了下来,我把录像发到我们班级群,让家长观看,我带领全班同学观看为他鼓掌祝贺。晚上我还特意请他到我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以表示祝贺,阳阳成了我们班乃至整个级部的“大红人”。
我趁热打铁,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把他叫到办公室:“阳阳,你的表现太棒了,在讲故事方面你为咱们班的同学做出了榜样,今后继续努力,加油,好吗?”平日很少言谈的阳阳,兴致高昂:“老师,我以后会讲得更好! ”本来不太大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儿。看着他可爱的样子,我忍不住捧起他的小脸蛋,在额头上亲了一下,我知道此时的他最缺的就是这种感觉,因为他太需要母爱了。我又接着说:“其实老师很喜欢你,喜欢你的聪明,也很想让你做我的孩子。”他两眼含着泪花, “老师,真的吗?”“当然,”最后我又问他,“愿意每节课都坐在前面吗?”孩子很坚决地摇摇头。我告诉他,“老师也很不愿意,这几天老师正为这事苦恼。”“那怎么办呢?”我一脸忧愁地对他说。我的话一出口,孩子马上就回答:“老师,我保证以后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写作业。”我激动地拍拍他的肩膀:“老师相信你能做到!”
从那一天开始,每次和他的眼神相遇,我都用赞许的眼神表扬他,同时我带动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欣赏他,鼓励他。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开始体会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终于有一天在课堂上,我看到他的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我马上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在我的引导下,他回答对了那个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在其他同学羡慕的眼光中,他骄傲地坐下了,挺直了腰板,信心十足地看着老师和同学们,专注的眼神,让我欣喜不已:孩子,你终于从缺少父母关爱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第一次单元考试,他就取得了B等级的好成绩。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我最骄傲的礼物——阳阳亲自给我绘制的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老师,你真像妈妈!”
这件事一直珍藏在我心底,那张贺卡也一直摆在我的案头,它时刻提醒我:孩子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事出有因。作为老师,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不能一味的责罚和训斥,更应该去努力发现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如果能抓住转变的时机,用爱给与孩子鼓励和帮助,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送一缕阳光去照亮并温暖孩子们的心田,他们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正所谓: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发布时间】2018/8/31 18:33:23
- 【点击频次】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