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青年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作者】 王玲玲

【机构】 广西忻城县民族中学

【摘要】 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和班主任分别作为家庭与学校代表进行沟通交流。成功的沟通交流离不开对于孩子的了解、是孩子健康发展的中心。做好家长的工作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基本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学校与家庭教育配合密切协调,学生就能全面发展;班主任善于做好家长的工作,学生的进步就比较明显。

【关键词】 班主任;家长;桥梁;艺术;沟通;
【正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当今社会处在一个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处在一个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家校合作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那么班主任应如何与家长沟通呢?充分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呢?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青年班主任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由于年轻,家长可能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轻视你;青年班主任由于年轻气盛,面对家长的挑剔和无端的指责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感情,从而导致双方矛盾的激化。那么青年班主任又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以诚相待,和家长以心换心
  为了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要拟好提纲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述,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对”或“是”这样的短语呼应,最好是动笔记一下要点;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真正做到:沟通从心开始。我刚担任班主任时,由于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因此每次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常发生一些不愉快,我没能掌握说话技巧,说话比较直接,根本不考虑后果,有时候难免得罪了家长,工作未能顺利展开。后来,我逐渐调整了说话的方式与语气,用心与家长交流,在后期的班主任工作期间,在与家长们的沟通时,就很注重说话的技巧,能够面带微笑地与家长谈心,虚心地倾听家长的意见,委婉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长,因此每次的谈话都非常顺利,也避免了与家长的意见冲突。
  二、讲求艺术,巧妙应对不同类型家长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尤其是刚上任的青年班主任,更需要讲究说话的艺术。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一般如实向家长反映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来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班主任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当然,班主任在听取家长意见的同时还要具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冷静地分析。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一批家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修养,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这类学生家长交谈后通常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一般见面都要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再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都会有一些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积极品质,那些溺爱型的家长更是希望听到班主任对自己孩子的肯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从而主动地与班主任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3.对于脾气暴躁型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铁不成钢”,学生一出现毛病,他们也不加分析就拳脚相向。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要特别讲究方式方法,谨慎行事。要以柔风细雨式的交谈方式,要让家长知道:老师请家长到学校来并不是希望给自己的学生招来一顿皮肉之苦,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认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打一顿,既没使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怎样改正,也可能加深师生间的隔阂,使孩子对班主任极为反感,感到老师很可怕,很可恶。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父母不知道在打骂孩子的同时,他们也犯下了新的错误,与其惩罚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要使家长理解所有这一切,首先就要以情服人,取得家长的信任。使他们相信,老师来家访不是为了给孩子以惩罚,而是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帮助学生。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声明:既不能打骂孩子,还要起到教育作用。
  4.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多报一点喜,少报一点忧,决不夸大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使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5、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相反的,基础差的学生还更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的关心,希望我们能加强沟通与交流,能让你的孩子早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成绩赶上去。从此那些家长来学校和我交流的机会明显多了。
  对于上述五种类型的家长,我都曾接触过,因为年轻,在做班主任时,都碰了不少壁,也吃了不少亏,与家长们也发生了口舌大战。因为年轻,也付出了一定代价。后来慢慢在工作中摸索出经验,积累了谈话的方法与技巧,与家长们的沟通越来越顺畅了,得到家长们的好评。所以,年轻班主任需要锻炼,需要一个舞台来展示自己。我在担任11(2)班的班主任时,遇到第三和第五类型的家长比较多,很多家长摆架子,脾气相当暴躁,还没有分清事情的真相,就把孩子狠狠批评一通,孩子就感到很委屈了。每当这时,我就会面带着微笑,态度很和蔼的与家长们进行沟通,细致地分析孩子的综合情况,再征求家长们的意见,这样我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有时候也要与后进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与这类家长的沟通,比较困难,因为这些孩子要么是成绩比差,要么是纪律有问题,家长非常不愿意到学校,他们觉得很丢脸,也不愿意与老师多交流,看见别的孩子那么优秀,而自己的孩子那么糟糕,非常失望。年轻班主任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心急,俗语说得好“欲速则不达”,没有熟透的果子是青涩的,未经过锻造的心灵是稚嫩的,学生的学习、成长都需要教师耐心等待。我会告诉家长,你的孩子这周学习进步了很多,对老师也有礼貌,在家里面你们家长也要多多鼓励他,给他信心和勇气,相信他会一步步的进步的。如果是违纪的学生,我会和家长说,你的孩子近来表现非常棒,会主动帮老师做事情,会做好事了,还会说:谢谢你,老师。这都是一点一滴的在进步呀,希望你们家长不要放弃他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一天天的发生变化吧。家长们听见我这样说,心中的那快石头也落地了,好象看到希望似的,对我点头微笑,我感觉我迈向成功的那一步了,为自己感到高兴。
  三、要善于与学生家长交朋友
  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对孩子们关心,去细心地呵护每一位孩子,并把这些工作中孩子们所取得的成绩和家长一起快乐地分享,我们就会与家长做朋友,家长也就会和每一位老师亲近乎。一旦老师与家长成了朋友,家长就会成为我们老师们的朋友,成为我们的左右臂,那我们的工作就会更轻松,更顺利。年轻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活泼与朝气感染学生与家长,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与家长们的沟通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去酝酿我们的语言,酝酿好了再慢慢与家长沟通,那效果是不一样的。与家长们的沟通,给了我一些启示:想要看花开的人,必须经过花蕾的孕育、凸现,必须经过含苞待放的等待,转变学生身上的“顽症”,不是几天的事,也需我们耐心等待。与家长的沟通也如此。和家长们沟通好了,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非常有利。与家长的顺利沟通,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意义:
  一、沟通好家长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除在校学习外,大部分时间在家里,与家长有着亲缘,衣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亲密关系。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孩子的一举一动常常是家庭教育的结果。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面对知识更新的时代,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作为家长,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做好学生的工作,首先应做好家长的工作。而家长的素质是制约家长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我们的时代,在教育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方面,据我看来,没有比指导母亲和父亲教育儿童更为重要的任务了。”由于家长素质不够理想,导致在教育孩子时要么溺爱,要么简单粗暴。其次家长还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必要的教育经验。这要靠班主任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并汇报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二、沟通好家长工作对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做好家长工作,不仅对学生、家长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家长工作,班主任首先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学习家长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其次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如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认识不同,经历不同,班主任既要尊重家长,又要关心、帮助家长,使家长乐于交流,使自己的指导意见能变为家长的具体行动。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要真正做好家长工作,就必须努力探索其内在规律。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就会促使班主任进行科学研究。而班主任如果把做好家长工作进一步纳入教育科研的轨道,则自身素质的飞跃提高指日可待。
  三、沟通好家长工作既可以维护学校形象,又能体现教师良好师德
  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建立协调、融洽、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人际关系,是使学生迅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是维护学校形象、教师形象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伸开的五指没有拳头厉害,松散的关系没有集体力量大。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要指导学生创建班集体,要团结家长组成班级家长集体,事实证明如果平时与家长有良好的沟通,那么无论遇上什么事情都会化大为小,化小为无,最终顺利解决。家长信任教师,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的形象在家长心中越来越高大了。班主任的工作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教师集体的形象。因此,必须认真研究与家长沟通的问题。
  四、教师的执着和坦诚是开启心锁的钥匙
  班主任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目标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但是,由于班主任与家长对学生的期待不同,观察、了解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思想、文化水平不同,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也不一定相同,难免出现矛盾。如何克服?我认为,需要班主任与家长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由于班主任“闻道在先,学有专政”,故在处理双方关系时,应起主导作用,应负主要责任。就班主任工作中常碰到的家长类型看,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了。
  总之,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以城待人,以心换心,才能把教师对于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也和他们一样是这些孩子的第二任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修订本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书号:ISBN9787-5039-4932-6
  [2]《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李镇西著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3]《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李兵
  • 【发布时间】2018/8/31 18:33:44
  • 【点击频次】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