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抛弃成见,宽容育人
【关键词】 对待学生;抛弃成见;宽容育人;
【正文】教育的成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百年才能树人,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工作效果。正因为如此,教师有时也会杀人于无形。一顿粗暴的训斥,一记响亮的耳光,一句嘲讽的话语,甚至一个蔑视的眼神,都会像一把利剑,将一颗透明的心击得粉碎。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宽容的老师,才能培养宽容的学生,将来才会形成宽容的社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宽容呢?
一、要容人
镜头一:今天我值日。自修下课,学校小卖部前人头攒动,许多学生趁着晚休前的时间买东西解谗。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到这个学校卫生的重灾区进行例行检查,果不其然,我一到那里就发现地上到处是果皮、食品袋。迎面看见我班的几个学生从小卖部出来,一边兴高采烈的说笑一边吃着东西,其中一个喝完饮料后随手把瓶子丢在地上,抬脚用力一踩,发出“砰”的巨响。我向前紧走几步,大喝一声:“站住,过来!”没想到那几个学生听到喝声回头一看是我,不但没有站住,反而一溜烟跑上宿舍了。我心头火顿,丢垃圾的那个学生欧德平在班上最调皮捣蛋,专门和老师作对,平时没少挨我的训斥,这回又撞上枪口了。我想立刻跟上去把他揪下来。恰在这时晚休铃响了,嘈杂的学生宿舍迅速静了下来,我也从怒火中清醒过来。学生已经休息了,现在揪他下来教育肯定没有什么效果,等明天再处理吧。
第二天早读,我把昨天晚上乱丢垃圾的欧德平叫到办公室,用平静的语气问他:“欧德平,你昨晚自修下课做了什么事啊?”没想到欧德平愕然望着我:“没有做什么事啊?自修下课我就回宿舍了!”我心头又有火起,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真的吗?”“不信你可以问其他人,我可以找到证人。”“这样吧,你先在办公室等一下,我先去找我的证人,如果你认为他们冤枉你的话,你再找你的证人来对质吧,行吗?”欧德平的手指不由自主的抖了一下,但他还是同意了。我起身到教室,找出昨天晚上和欧德平一起到小卖部的几个学生,再次证实了欧德平就是那个乱丢垃圾的学生。我回到办公室,面对犯了纪律还百般狡辩的学生欧德平,我真想拍起桌来狠狠的臭骂一顿,但我想到面前的学生还是个孩子,不能用这么粗暴的方式去教育。我坐下来,平静的说:“欧德平,我已经找到证人证明你昨天晚上确实去了小卖部,什么时候去,和谁去,干了什么,这些我都清楚。你还想隐瞒我吗?”欧德平顿时涨红了脸,愣了半晌,终于承认:“老师,昨天晚上在小卖部前丢垃圾的人就是我,我错了,请你原谅!”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欧德平同学,如果昨天晚上你停下来,虚心接受老师教育,你的错误会轻很多,现在叫你来,开始又不承认,你看看,老师把改作业的时间都用在教育你了,我的工作不能按计划完成了,你不觉得很可惜吗?”欧德平低头不语。“这样吧,你先回去写一份认识书,第六节下课交给我,好不好?”
第六节下课,欧德平把写好的认识书交给我。我略略看了几眼,对他说:“你的认识书写的很好,但是认识还不够深刻,你必须把勇于承认错误改为终于承认错误。”他问我:“为什么啊?”“你想想,在这件事中,你是勇于承认错误改还是终于承认错误?”欧德平想了想,最终按我的要求改了。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欧德平这个学生纪律好了很多,见到我还主动问好,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我以这种平和的方式教育违犯的学生并且能让他取的得进步,我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镜头二:老师受学生尊敬惯了(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容易养成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潜意识心态。社会进入了张扬个性的时代,五花八门的歌星大受青少年欢迎,就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迎合了孩子们的叛逆心理。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容纳异己的量,老是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那时候……现在,唉!……”成了口头禅,那你一定活得剑拔弩张。
记得不久前,一位学生边听课边喝水,上课的那位老师勃然大怒,叫喝水的那个学生站起来。那学生站起来说了句“老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水,而且口渴是突然发生的事,难道宁可渴死也要遵守纪律吗?”,然后坦然坐下。我是班主任,后来把那个学生叫到我这儿来。我一听,笑了。学生一看我的脸色,神情缓和下来。我说:“我今天要表扬你。”学生一愣,以为我是说反话。“我表扬三点,”我见自己的话收到了效果,再接再厉,“你处处以《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说明你的心里有一根绳子,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另外,你能站起来回答老师,说明你很懂礼貌,这也印证了你对《规范》的遵守;其次,你很珍惜生命。”学生露出了羞赧的神色,连连说:“老师,我错了。”我反问:“你错哪儿了?”“我不该在课堂上喝水。”我说很好,下去想一想为什么课堂上不能喝水?并把这个观点阐述清楚,写一篇议论文。学生交上的论文,把这件事分析得很透彻:我们的行为除了法律规章必须遵守外,还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能以《中学生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为理由钻空子。《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酒,你能喝吗?也没有规定不准把宠物带到学校,你能带吗?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毋须规定。
二、要容言(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21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的心目中,老师总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久而久之,老师自己也犯了迷糊,以为自己就是真理,很难听进不同的意见。托尔斯泰老年时说自己一无所知,这不是谦虚,而是自知之明。端正心态,是察纳雅言的前提。一次早读,我走进教室,拿起学生的书,安排早读课的内容。然后,便随便翻翻学生的这本书,翻到第一课,课文题目上面的空纸赫然写着我的名字,下面列了我的三大罪状:一、自命不凡,喜欢自吹自擂;二、好为人师,患人之不己知;三、教学经验寡陋,有误人子弟之嫌。
看血往上涌,再看平静,再看坦然。即使学生说得不够客观,“我不一定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话不是教训别人用的,更何况学生说的有一定道理。下课了,学生跑到办公室向我道歉,却发现我正在抄写她的话,并且贴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上。以后,我经常用这三点来检视自己,自觉做人有所长进。
三、要尊重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事事处处以“假如是我的孩子”和“假如我是孩子”来看待学生,就能理解学生所说的话或心境,不否定其知觉,不驱斥其情感,不否认其愿望,不嘲笑其嗜好,不损毁其品格,不羞辱其个人,学生因此会感到受人了解和尊重,当他们感受到你的脉搏在和他一起跳动的时候,就是你在学生中享有崇高威信的时候。
我认为,教育是使受教育者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教育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毁灭性的改造。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的尊重会让学生感到信任,带来自信,增添动力,创造未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主任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作为平凡人的每一个学生,不带偏见,没有偏执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宽容,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宽容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启亮.体验良心:教师道德成长的一种境界[J].师范教育.2003(01)
一、要容人
镜头一:今天我值日。自修下课,学校小卖部前人头攒动,许多学生趁着晚休前的时间买东西解谗。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到这个学校卫生的重灾区进行例行检查,果不其然,我一到那里就发现地上到处是果皮、食品袋。迎面看见我班的几个学生从小卖部出来,一边兴高采烈的说笑一边吃着东西,其中一个喝完饮料后随手把瓶子丢在地上,抬脚用力一踩,发出“砰”的巨响。我向前紧走几步,大喝一声:“站住,过来!”没想到那几个学生听到喝声回头一看是我,不但没有站住,反而一溜烟跑上宿舍了。我心头火顿,丢垃圾的那个学生欧德平在班上最调皮捣蛋,专门和老师作对,平时没少挨我的训斥,这回又撞上枪口了。我想立刻跟上去把他揪下来。恰在这时晚休铃响了,嘈杂的学生宿舍迅速静了下来,我也从怒火中清醒过来。学生已经休息了,现在揪他下来教育肯定没有什么效果,等明天再处理吧。
第二天早读,我把昨天晚上乱丢垃圾的欧德平叫到办公室,用平静的语气问他:“欧德平,你昨晚自修下课做了什么事啊?”没想到欧德平愕然望着我:“没有做什么事啊?自修下课我就回宿舍了!”我心头又有火起,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真的吗?”“不信你可以问其他人,我可以找到证人。”“这样吧,你先在办公室等一下,我先去找我的证人,如果你认为他们冤枉你的话,你再找你的证人来对质吧,行吗?”欧德平的手指不由自主的抖了一下,但他还是同意了。我起身到教室,找出昨天晚上和欧德平一起到小卖部的几个学生,再次证实了欧德平就是那个乱丢垃圾的学生。我回到办公室,面对犯了纪律还百般狡辩的学生欧德平,我真想拍起桌来狠狠的臭骂一顿,但我想到面前的学生还是个孩子,不能用这么粗暴的方式去教育。我坐下来,平静的说:“欧德平,我已经找到证人证明你昨天晚上确实去了小卖部,什么时候去,和谁去,干了什么,这些我都清楚。你还想隐瞒我吗?”欧德平顿时涨红了脸,愣了半晌,终于承认:“老师,昨天晚上在小卖部前丢垃圾的人就是我,我错了,请你原谅!”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欧德平同学,如果昨天晚上你停下来,虚心接受老师教育,你的错误会轻很多,现在叫你来,开始又不承认,你看看,老师把改作业的时间都用在教育你了,我的工作不能按计划完成了,你不觉得很可惜吗?”欧德平低头不语。“这样吧,你先回去写一份认识书,第六节下课交给我,好不好?”
第六节下课,欧德平把写好的认识书交给我。我略略看了几眼,对他说:“你的认识书写的很好,但是认识还不够深刻,你必须把勇于承认错误改为终于承认错误。”他问我:“为什么啊?”“你想想,在这件事中,你是勇于承认错误改还是终于承认错误?”欧德平想了想,最终按我的要求改了。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欧德平这个学生纪律好了很多,见到我还主动问好,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我以这种平和的方式教育违犯的学生并且能让他取的得进步,我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镜头二:老师受学生尊敬惯了(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容易养成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潜意识心态。社会进入了张扬个性的时代,五花八门的歌星大受青少年欢迎,就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迎合了孩子们的叛逆心理。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容纳异己的量,老是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那时候……现在,唉!……”成了口头禅,那你一定活得剑拔弩张。
记得不久前,一位学生边听课边喝水,上课的那位老师勃然大怒,叫喝水的那个学生站起来。那学生站起来说了句“老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水,而且口渴是突然发生的事,难道宁可渴死也要遵守纪律吗?”,然后坦然坐下。我是班主任,后来把那个学生叫到我这儿来。我一听,笑了。学生一看我的脸色,神情缓和下来。我说:“我今天要表扬你。”学生一愣,以为我是说反话。“我表扬三点,”我见自己的话收到了效果,再接再厉,“你处处以《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说明你的心里有一根绳子,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另外,你能站起来回答老师,说明你很懂礼貌,这也印证了你对《规范》的遵守;其次,你很珍惜生命。”学生露出了羞赧的神色,连连说:“老师,我错了。”我反问:“你错哪儿了?”“我不该在课堂上喝水。”我说很好,下去想一想为什么课堂上不能喝水?并把这个观点阐述清楚,写一篇议论文。学生交上的论文,把这件事分析得很透彻:我们的行为除了法律规章必须遵守外,还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能以《中学生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为理由钻空子。《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酒,你能喝吗?也没有规定不准把宠物带到学校,你能带吗?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毋须规定。
二、要容言(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21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的心目中,老师总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久而久之,老师自己也犯了迷糊,以为自己就是真理,很难听进不同的意见。托尔斯泰老年时说自己一无所知,这不是谦虚,而是自知之明。端正心态,是察纳雅言的前提。一次早读,我走进教室,拿起学生的书,安排早读课的内容。然后,便随便翻翻学生的这本书,翻到第一课,课文题目上面的空纸赫然写着我的名字,下面列了我的三大罪状:一、自命不凡,喜欢自吹自擂;二、好为人师,患人之不己知;三、教学经验寡陋,有误人子弟之嫌。
看血往上涌,再看平静,再看坦然。即使学生说得不够客观,“我不一定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话不是教训别人用的,更何况学生说的有一定道理。下课了,学生跑到办公室向我道歉,却发现我正在抄写她的话,并且贴在办公室显眼的位置上。以后,我经常用这三点来检视自己,自觉做人有所长进。
三、要尊重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事事处处以“假如是我的孩子”和“假如我是孩子”来看待学生,就能理解学生所说的话或心境,不否定其知觉,不驱斥其情感,不否认其愿望,不嘲笑其嗜好,不损毁其品格,不羞辱其个人,学生因此会感到受人了解和尊重,当他们感受到你的脉搏在和他一起跳动的时候,就是你在学生中享有崇高威信的时候。
我认为,教育是使受教育者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教育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毁灭性的改造。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的尊重会让学生感到信任,带来自信,增添动力,创造未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主任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作为平凡人的每一个学生,不带偏见,没有偏执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宽容,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宽容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启亮.体验良心:教师道德成长的一种境界[J].师范教育.2003(01)
- 【发布时间】2018/8/31 18:34:24
- 【点击频次】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