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 高中地理,互动教学,实际应用;
【正文】1、前言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学效果甚微。基于此,教师尝试了很多改变,采用互动教学的模式。互动教学体现的是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进而达到教和学想长的目的。在“互动式”教学下,师生间的交流是自由、平等的,不是传统命令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开启者,能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提升和发展。而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要积极的展现自己,切实的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高中地理教学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参与性。然而,在当今的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低下,参与性很低。基于此,笔者构建了“互动式”教学的模式,以期望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
2、互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师生互动是课堂上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教师发起,然后邀请学生和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教学活动,其蕴含着教育性。在高中地理互动教学中,虽然教师作为主动对话的一方,但是要完全保持对话中人格和精神的平等。正如肖传先生所讲的教育文化,其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它有两个互相制约的基本点: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所以,从知的层面来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先知和后知,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分别。从情感层面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由于学生经验的欠缺和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地理互动教学中,地理知识成了谈话的“主题”。例如,在《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节的时候,师生可以围绕几个话题展开互动:(1)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2)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举例阐述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在这样互动式的教学下,师生都得了发展,也推动了学生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2.2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间的互动是学生之间思想交换,取长补短,互相增长的过程,这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明确探究的具体方式,并设计探究方案。在学生一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互相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得学生的人际关系、语言表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间的对话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讨论式、问答式、辩论式,它是扎根于教学中最基本的素养,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养,学生才能在互动教学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例如,以“城市交通如何发展”为例,可以设计“现如今有了交通工具,还需要步行吗”的辩题,正方观点:需要步行;反方观点:不需要步行。经过三分钟的整理后,大家提议由正反女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她说:我方认为虽然有了交通工具,但是仍然需要步行,因为低碳、环保啊,此时一片掌声响了起来,虽然话语简练,但是直中要害。老师也给予肯定的回答。我不同意,我方认为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大家讲究的都是效率,既然有了更便捷的交通工具,为何还要步行。持反方观点的同学立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你步行放弃交通工具,我们的制造业如何进步,大家只有使用过才有发言权,才知道如何更好地改进,辩论双方纷纷表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而学生们的知识在此时也得到了升华。
2.3自我对话、互动
自己和自己对话是学生自省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知识的重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进行自我对话:教学方式适合学生吗?讲述的教学内容学生都能接受吗?教学是贯彻了新课改的倡导的要求?而身为学生,也要经常进行自我对话: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知识去解释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吗?这节内容,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在日后的学习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问题?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师生正是在这种不断地自我对话中,使自己变得更完善。
结束语
“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当然了,成功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将互动教学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徐东衡.探析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95).
[2]宋树林.高中地理互动式教学.[J]《鸭绿江(下月版)》.2014.(10).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学效果甚微。基于此,教师尝试了很多改变,采用互动教学的模式。互动教学体现的是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进而达到教和学想长的目的。在“互动式”教学下,师生间的交流是自由、平等的,不是传统命令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开启者,能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提升和发展。而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要积极的展现自己,切实的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高中地理教学是以地理知识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参与性。然而,在当今的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低下,参与性很低。基于此,笔者构建了“互动式”教学的模式,以期望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
2、互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师生互动是课堂上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教师发起,然后邀请学生和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教学活动,其蕴含着教育性。在高中地理互动教学中,虽然教师作为主动对话的一方,但是要完全保持对话中人格和精神的平等。正如肖传先生所讲的教育文化,其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它有两个互相制约的基本点: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所以,从知的层面来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先知和后知,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分别。从情感层面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由于学生经验的欠缺和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地理互动教学中,地理知识成了谈话的“主题”。例如,在《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节的时候,师生可以围绕几个话题展开互动:(1)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2)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举例阐述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在这样互动式的教学下,师生都得了发展,也推动了学生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2.2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间的互动是学生之间思想交换,取长补短,互相增长的过程,这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明确探究的具体方式,并设计探究方案。在学生一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互相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得学生的人际关系、语言表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间的对话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讨论式、问答式、辩论式,它是扎根于教学中最基本的素养,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养,学生才能在互动教学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例如,以“城市交通如何发展”为例,可以设计“现如今有了交通工具,还需要步行吗”的辩题,正方观点:需要步行;反方观点:不需要步行。经过三分钟的整理后,大家提议由正反女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她说:我方认为虽然有了交通工具,但是仍然需要步行,因为低碳、环保啊,此时一片掌声响了起来,虽然话语简练,但是直中要害。老师也给予肯定的回答。我不同意,我方认为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大家讲究的都是效率,既然有了更便捷的交通工具,为何还要步行。持反方观点的同学立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你步行放弃交通工具,我们的制造业如何进步,大家只有使用过才有发言权,才知道如何更好地改进,辩论双方纷纷表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而学生们的知识在此时也得到了升华。
2.3自我对话、互动
自己和自己对话是学生自省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知识的重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进行自我对话:教学方式适合学生吗?讲述的教学内容学生都能接受吗?教学是贯彻了新课改的倡导的要求?而身为学生,也要经常进行自我对话: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知识去解释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吗?这节内容,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在日后的学习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问题?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师生正是在这种不断地自我对话中,使自己变得更完善。
结束语
“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当然了,成功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将互动教学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徐东衡.探析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95).
[2]宋树林.高中地理互动式教学.[J]《鸭绿江(下月版)》.2014.(10).
- 【发布时间】2018/10/10 8:50:30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