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探职高的数学教学

 

【作者】 钱冬平

【机构】 浙江省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 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制定必要的专业大纲,因材施教,以达到数学教学真正之目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提供合适的数学。促进学生高素质的职业能力,从根本上推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职高;数学;教学;
【正文】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而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作为学校培养的对象,我们必须以学生的根本需要为出发点和动力,不仅要重视对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多重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以上特点,几年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实践表明,数学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往往能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而职高中有的学生学习兴趣差,恰恰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古代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极有价值的。那么我们作为职高的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一)重视新课的导入,唤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结合每一节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策划好新课导入,如设计悬念、采用观察方法、由史料介绍、巧设“诡辩”问题等方法引入新课,从教学过程的开端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把学生引向学习的主体地位,那么必然地会焕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的求知欲望。
  (二)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手引导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够一够”后能品尝到撷取知识“果实”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快。为此,教师要通过多提问、板演、讨论等多种方法向学生提供体验这种愉快心情的机会。?
  (三)寻找习题蕴涵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
  例题、习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素材,讲解完一道题后,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探索、联想、改造。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意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直接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能把讲授内容与实际生活挂钩,做到把教学问题生活化、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切实感到,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高科技基础在于数学,及学好数学的紧迫感与自豪感,例:在讲解指、对数时,可以让学生动手解决一些“时事”中常提及的“翻番”问题计算,利率问题计算等。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开拓兴趣
  二、让数学课发出美的光辉
  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揭示出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容是美的。事实上,数学是一门最美的科学,19世纪大数学家高斯就说过“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它具有简洁美(抽象美、符号美、统一美等)、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等)、奇异美(有限美、神秘美等)。美在一个困难问题的简单解答,一个复杂问题的简单答案;美在种种图案、建筑物、衣服式样、家具及装饰等事物的对称性上;美在人们对和谐、有规律的事物的喜爱以及从事物中发现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秩序和规律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中的美学本质挖掘出来,揭示出来,通过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爱好数学、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三、灵活使用职高教学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数学大纲
  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如:
  1、对机械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上“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一些专业删去的内容,但对这两个专业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2、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复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三角函数内容中,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其他专业删去的内容)要作为重点讲解。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制定不同专业的大纲,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在教学中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模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类比法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容易掌握知识,而且深刻理解化归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师的实践
  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在职高的数学教学中,要努力的让学生感到“我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课题的引入到问题的解决,都尽可能的发掘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生活意义。例如谈到黄金分割点时,就谈到女孩子买高跟鞋的高度如何把握能最好的体现优美的身材;“一个物体,体积一定时,以球的表面积最小时”,谈到“秋冬天时,户外的猫睡觉时把身体缩成近似于球形,尽量以最小的表面积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等等。我认为,这种教育就应该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应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点点滴滴,积少成多。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接近社会生活实际,创造一定的知识情景,通过数学公式、定理等可领会的数学基本方法,让职高学生尊重合理的规则,养成规则意识;通过创造自由空间,享受解题学会快乐,学会反思,学会合作;通过数学思想、方法论的熏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积淀,促使数学的科学人文精神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辐射作用,促进学生高素质的职业能力,并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从根本上推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 【发布时间】2018/10/10 8:58:55
  • 【点击频次】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