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正文】写作,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体现,也是孩子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存在一种排斥心理,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等,总之就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保持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那么,我们首先谈一下出现这样的写作现象的原因。
第一就是教师们顾此失彼,讲得太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内化吸收。出现这样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受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教师再作文之前本身就知道学生不爱写作,不会写作,在怕学生写不好的基础上,于是就会先入为主地从作文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方面等等,尽可能多地灌输给学生作文知识,但是,本身就对写作产生排斥感的学生们,又怎么会对这样枯燥的知识产生兴趣呢?
其次就是完成一篇写作教学的时间战线太长。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一篇作文往往从传授学生写作知识开始,然后学生开始着手写作,接下来再经过批改,最后还要经历讲评的过程。这样算来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就大致需要两周的时间。再这样长的战线基础上,学生就不能及时的得到自己写作情况的反馈信息,因而非常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再有一点就是教师们写作教学的方式。现如今,很多的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学生达不到自己心目中定下的标准后,常常表现出的是对学生的责备。但事实上,有许多学生,尽管自己的文章写得令老师不满意,但是自己也在努力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好自己的文章,努力之后自己还是被老师批评了,这样用心努力之后体会不到喜悦,得不到肯定和鼓励,更体会不到成功,久而久之,就会把写作看成意见很难的事情,最终出现还没上写作课就先发愁的写作状况。
以上三点就是学生们不喜欢写作课的原因所在,如果教师们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能够改变这些状况的话,相信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对写作课的态度,提高写作水平。但是,想要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写作,我们还是要注意改进自己的写作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我们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丰富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量,积极转变思维,找到新的教学思路,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兴趣被激发,思路也会更加开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兴趣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作文的根本就是生活,那么老师便应当让学生多体会、观察生活。农村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常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这是因为农村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而正因为这种有限使得学生容易产生感悟上的麻木和迟钝。作为教师,应要注意对学生的提醒与引导,渐渐地培养起留心体会思考和观察的兴趣,逐步形成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阅读名著书刊杂志的习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含义在于所读之书多了,知识丰富了,从而使得写作能力随之提高。作为教师,应当要大力提倡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诸如《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录》《小学生写作指导》,以及中外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让孩子们从各种书籍和报刊杂志中获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以便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摘抄优美语言语录,进行各种片段和景物的描写等,建立起自己的写作素材库。而教师则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去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和摘抄及写作情况,并将优秀的摘抄及作文在班上展示,在督促学生的同时,也能激励学生。
四、长期坚持执笔练习,语感自然水到渠成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读写是互逆的,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语感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的坚持执笔练习,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写日记、周记等,让学生每天、每周都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语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得以形成,写作的素材也就会源源不断。
五、点评抓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好的作文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让孩子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作为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应当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时不能太过于激烈,否则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文章写得比较好的,要毫不吝啬的夸奖,给予绝对的鼓励;对于作文不太好的学生,在文章中哪怕是使用了一个好的词语,写了一个好的句子,老师也要抓住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而若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批评得一无是处,这将会大大打击到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将会打击到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对于教师而言,再给出成绩时,可以尽量避免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应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点评,并多提出建议和进行善意的指导,使得学生对写作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农村小学因为许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学生对于很多东西缺少认知,或者根本就不知道,那么作为教师便应当想各种办法以加强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同时教师应当发现并发展每一位学生擅长之处,从而可以使学生热爱写作,并能进行大胆的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刚,《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学术期刊《读写算》2013年18期
[2]刘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新课程(上).[J].2013(08)
[3]陈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1)
第一就是教师们顾此失彼,讲得太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内化吸收。出现这样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受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教师再作文之前本身就知道学生不爱写作,不会写作,在怕学生写不好的基础上,于是就会先入为主地从作文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方面等等,尽可能多地灌输给学生作文知识,但是,本身就对写作产生排斥感的学生们,又怎么会对这样枯燥的知识产生兴趣呢?
其次就是完成一篇写作教学的时间战线太长。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一篇作文往往从传授学生写作知识开始,然后学生开始着手写作,接下来再经过批改,最后还要经历讲评的过程。这样算来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就大致需要两周的时间。再这样长的战线基础上,学生就不能及时的得到自己写作情况的反馈信息,因而非常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再有一点就是教师们写作教学的方式。现如今,很多的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学生达不到自己心目中定下的标准后,常常表现出的是对学生的责备。但事实上,有许多学生,尽管自己的文章写得令老师不满意,但是自己也在努力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好自己的文章,努力之后自己还是被老师批评了,这样用心努力之后体会不到喜悦,得不到肯定和鼓励,更体会不到成功,久而久之,就会把写作看成意见很难的事情,最终出现还没上写作课就先发愁的写作状况。
以上三点就是学生们不喜欢写作课的原因所在,如果教师们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能够改变这些状况的话,相信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对写作课的态度,提高写作水平。但是,想要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写作,我们还是要注意改进自己的写作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我们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丰富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量,积极转变思维,找到新的教学思路,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兴趣被激发,思路也会更加开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兴趣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作文的根本就是生活,那么老师便应当让学生多体会、观察生活。农村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常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这是因为农村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而正因为这种有限使得学生容易产生感悟上的麻木和迟钝。作为教师,应要注意对学生的提醒与引导,渐渐地培养起留心体会思考和观察的兴趣,逐步形成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阅读名著书刊杂志的习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含义在于所读之书多了,知识丰富了,从而使得写作能力随之提高。作为教师,应当要大力提倡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诸如《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录》《小学生写作指导》,以及中外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让孩子们从各种书籍和报刊杂志中获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以便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摘抄优美语言语录,进行各种片段和景物的描写等,建立起自己的写作素材库。而教师则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去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和摘抄及写作情况,并将优秀的摘抄及作文在班上展示,在督促学生的同时,也能激励学生。
四、长期坚持执笔练习,语感自然水到渠成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读写是互逆的,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语感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的坚持执笔练习,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写日记、周记等,让学生每天、每周都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语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得以形成,写作的素材也就会源源不断。
五、点评抓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好的作文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让孩子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作为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应当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时不能太过于激烈,否则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文章写得比较好的,要毫不吝啬的夸奖,给予绝对的鼓励;对于作文不太好的学生,在文章中哪怕是使用了一个好的词语,写了一个好的句子,老师也要抓住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而若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批评得一无是处,这将会大大打击到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将会打击到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对于教师而言,再给出成绩时,可以尽量避免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应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点评,并多提出建议和进行善意的指导,使得学生对写作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农村小学因为许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学生对于很多东西缺少认知,或者根本就不知道,那么作为教师便应当想各种办法以加强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同时教师应当发现并发展每一位学生擅长之处,从而可以使学生热爱写作,并能进行大胆的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刚,《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学术期刊《读写算》2013年18期
[2]刘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新课程(上).[J].2013(08)
[3]陈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1)
- 【发布时间】2018/10/10 9:11:46
- 【点击频次】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