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珍珍

【机构】 西藏林芝市朗县朗镇小学

【摘要】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观察能力是美术学习中的关键,通过对美术作品细节的观察与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小学生美术绘画的积极性,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认识到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更新观念、多角度观察、带着目的进行观察、默画等方式,提高小学生的美术观察能力,旨在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美术;观察能力;培养;措施;
【正文】观察是指一个人有计划、目的的视觉与知觉的思维活动,通过对事物的直观观察与体会,加深对事物的深入了解,通过不断的观察与反思,形成一种思维习惯。美术的学习离不开观察的能力,同时,观察能力也是美术绘画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1、更新观念
  我们经常会在儿童画中发现一个现象:学生画面中的蓝天往往是白色的,而白云往往被画成蓝色,很多时候学生明明看得见蓝天白云,却很少在绘画中呈现他们所看到的,他们所画的往往是教师或是课本中所教授的所谓“正确的范例”。这正是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写生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手脑运用能力,增强思维与环境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认知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2、多角度观察
  2.1从平面到立体的观察
  相较于西方绘画对写生的重视,中国画家一般主要依靠看和记忆,“临渊摹笔”,一些画家虽然也强调“师法自然”,但只是饱览名山大川,归来后凭记忆下笔。先人传下的这种典型的绘画模式具有悠久的历史,而部分艺术家对于传统片面的继承成为现代美术创新的绊脚石,也是现代美术教学的巨大阻力。在美术教育基础下,学生大量观察、描摹和接受教师在课堂上列举的各种范例,很容易习惯平面表现方法,固化思维模式。而对事物形态的把握需要从多方面去观察,观察力是一种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用立体的方式观察、分析事物,塑造其立体的思维方式。
  2.2从单一到综合的观察
  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写生分为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多种类别,它的内容可以是包罗万象的。观察内容的综合性也决定了场地的综合性。大部分小学的写生教学多为静物写生,教师刻意摆放一组或几组常见且统一的静物,让学生描绘。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方式单调而枯燥,一系列重复、单一的技法练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依据自身的视角进行观察进而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者在幼儿园教育时期就很注重学生的户外写生和博物馆参观活动。写生无论类型还是方法、途径都是多种多样的、综合的,因而在小学阶段的写生课中引导学生,利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在综合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对教育者能力的一项重要考查。
  3、带着目的进行观察
  在写生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和方法去观察,把自己眼睛所观察到的事物下来,笔者曾经给四年级的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各种各样的建筑,出你最喜欢的建筑物。结果收回来的作业,只能说是有门有窗户,看起来像个建筑物,在画面上,根本看不出为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观察目的和观察方法不够明确,学生根本不清楚要怎么去观察,即使个别同学比较认真的留意了这些建筑物,但由于没掌握好观察方法和适当的表现方法,结果画面上看起来让人有事倍功半的感觉。
  观法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综合、对比、重点等观察的方法。可以鼓励小学生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如建筑物、景色、人物等,例如在对生活周围建筑物进行观察时,应该发现建筑物中的特点,发现该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差别,其优势在什么地方,对建筑物建筑形式与特点进行细致的解析,如门、床、局部花纹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默画,让学生观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默画,是凭记忆作画,是熟练掌握绘画技巧,加深结构理解,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种训练手段和捷径。默画训练更需要认真的观察,仅有良好的记忆力而没有良好的观察力是不可能做好默画练习的。默画练习一般要求先对形象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形象的特征结构及运动规律胸有成竹,然后再凭记忆画出来。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深入、具体、真实地表现出对象。所以常做默画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最怕画“生活中的人”,那怕是画自己最熟悉的家人、同学,都觉得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笔者主要分成单个对象默画和场景默画两部分进行。在单个对象默画教学中,主要采取说特征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对象的特征,然后进行默画练习。可以先让学生描述一个同学的特征,通过简洁的语言描述,让其他学生猜猜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学。之所以选择画同学为训练内容,除了他们彼此比较熟悉以外,更主要是冈为在课堂上默画的过程中,学生还有机会再次仔细观察同学。默画对象的选择要先从熟悉到陌生进行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默画能力。单个对象默画是场景默画的基础,有了单个对象的默画基础,学习场景默画就比较得心应手。
  结语: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加大了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兴趣是关键性的因素,小学生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喜好,解决对某一事物观察的态度。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观察训练,通过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此提高小学生的美术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擦亮孩子的眼睛——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体验能力的培养[J].胡敏.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5(04)
  [2]巧抓“三个结合”引导美术观察[J].李艳霞.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3)
  [3]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其改进对策研究[J].许欣.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 【发布时间】2018/10/10 9:13:43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