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器乐教学走进音乐课堂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 把器乐引进音乐课堂,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还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我校在近几年的器乐进课堂实验中,还发现孩子们通过学习打击乐器、电子琴、口琴、竖笛等乐器,不仅增强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
一、直观生动,激发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与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兴趣一经被开发,就会使儿童产生愉快的情绪及主动的学习音乐的意志等心理状态。音乐课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关键还看老师怎么去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作用,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器乐带进音乐课堂,充分的发挥了器乐的直观生动性,使孩子们有更大的兴趣去上好音乐课。
1、把枯燥的识谱变得生动有趣。
许多人认为音乐是快乐的代名词,音乐教师是传递快乐的使者。要做真正的快乐使者,就必须不断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器乐引入音乐课堂,改变以往课堂的刻板、单一。学生手头上有乐器,就好像手上有盒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定能把张白纸描绘得五彩缤纷。如通过电子琴的弹奏或者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的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能力。这比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克服识谱这一困难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利用器乐把合唱教学化难为易。
器乐进入课堂,使学生的合唱水平也得以提高。合唱歌曲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是歌曲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合唱水平不高的班级就更是难上加难。自从学生手上有乐器后,合唱歌曲的教学得到较好的效果。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红河谷》就是一首两声部的歌曲。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我采用先奏为主的方法,先把歌曲的高、低声部用乐器演奏出来。首先,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低声部的同学按歌曲的节奏拍手,熟悉歌曲的节奏感,感受歌曲的连贯性,然后用竖笛或者口琴试奏低声部旋律,使低声部的学生头脑中有其声部旋律。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学习高声部,最后两个声部同时试奏,帮助解决合唱时的音准问题,学生的音准解决了,再学歌词就不成问题了。熟练后可以相互交换角色进行合奏、合唱,或者部分学生用乐器吹着伴奏、部分同学合唱,对歌曲进行巩固练习,使所学的《红河谷》这首歌曲的合唱效果更和谐。这样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改变了学生害怕合唱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合唱水平。
因此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志趣,是儿童音乐教育至关重要的必备条件,也就是儿童音乐教学首要目标。因此,必须在儿童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自主选择,彰显个性
在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乐器可分两大类:儿童节奏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作为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造的乐器。
1、低段教学以打击乐器为主。
一般说低年级以儿童打击乐器为主。如:木鱼、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让学生通过敲击,拍打、摇动等方法,使乐器发出声音,指导他们为课本歌曲配上简单节奏型的打击乐。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相互协调的能力。
2、中高段选择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竖笛、口琴等简易乐器,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且能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器乐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方法和技巧,而是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能拘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如《小星星》《卖报歌》《划船曲》等旋律简单明快,好听易吹的优美乐曲,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乐曲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技巧的演奏,更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巩固了他们学习器乐的兴趣。
三、放飞思维,激活想象
有人说音乐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金锁匙之一,所以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引导、启发学生开启智力之门。就拿高年级旋律片断的创作和短小曲子的创作来说。过去由于学生没有竖笛这类练习,教师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解释,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但效果则事倍功半,学生创作的“作品”没办法唱,要修改成流畅的乐句,只能使其面目全非。现在学生有了笛,学生的试唱、试奏能力有了提高。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了他们的创作思维能力和运用竖笛的技能、技巧,同时也丰富了音乐学习的内容。
器乐教学作为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我们现在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相信我们以后会更好的利用和广泛的推广,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一、直观生动,激发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与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兴趣一经被开发,就会使儿童产生愉快的情绪及主动的学习音乐的意志等心理状态。音乐课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关键还看老师怎么去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作用,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器乐带进音乐课堂,充分的发挥了器乐的直观生动性,使孩子们有更大的兴趣去上好音乐课。
1、把枯燥的识谱变得生动有趣。
许多人认为音乐是快乐的代名词,音乐教师是传递快乐的使者。要做真正的快乐使者,就必须不断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器乐引入音乐课堂,改变以往课堂的刻板、单一。学生手头上有乐器,就好像手上有盒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定能把张白纸描绘得五彩缤纷。如通过电子琴的弹奏或者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的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能力。这比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克服识谱这一困难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利用器乐把合唱教学化难为易。
器乐进入课堂,使学生的合唱水平也得以提高。合唱歌曲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是歌曲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合唱水平不高的班级就更是难上加难。自从学生手上有乐器后,合唱歌曲的教学得到较好的效果。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红河谷》就是一首两声部的歌曲。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我采用先奏为主的方法,先把歌曲的高、低声部用乐器演奏出来。首先,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低声部的同学按歌曲的节奏拍手,熟悉歌曲的节奏感,感受歌曲的连贯性,然后用竖笛或者口琴试奏低声部旋律,使低声部的学生头脑中有其声部旋律。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学习高声部,最后两个声部同时试奏,帮助解决合唱时的音准问题,学生的音准解决了,再学歌词就不成问题了。熟练后可以相互交换角色进行合奏、合唱,或者部分学生用乐器吹着伴奏、部分同学合唱,对歌曲进行巩固练习,使所学的《红河谷》这首歌曲的合唱效果更和谐。这样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改变了学生害怕合唱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合唱水平。
因此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志趣,是儿童音乐教育至关重要的必备条件,也就是儿童音乐教学首要目标。因此,必须在儿童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自主选择,彰显个性
在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乐器可分两大类:儿童节奏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作为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造的乐器。
1、低段教学以打击乐器为主。
一般说低年级以儿童打击乐器为主。如:木鱼、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让学生通过敲击,拍打、摇动等方法,使乐器发出声音,指导他们为课本歌曲配上简单节奏型的打击乐。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相互协调的能力。
2、中高段选择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竖笛、口琴等简易乐器,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且能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器乐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方法和技巧,而是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能拘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如《小星星》《卖报歌》《划船曲》等旋律简单明快,好听易吹的优美乐曲,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乐曲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技巧的演奏,更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巩固了他们学习器乐的兴趣。
三、放飞思维,激活想象
有人说音乐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金锁匙之一,所以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引导、启发学生开启智力之门。就拿高年级旋律片断的创作和短小曲子的创作来说。过去由于学生没有竖笛这类练习,教师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解释,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但效果则事倍功半,学生创作的“作品”没办法唱,要修改成流畅的乐句,只能使其面目全非。现在学生有了笛,学生的试唱、试奏能力有了提高。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了他们的创作思维能力和运用竖笛的技能、技巧,同时也丰富了音乐学习的内容。
器乐教学作为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我们现在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相信我们以后会更好的利用和广泛的推广,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 【发布时间】2018/10/10 9:14:58
- 【点击频次】280